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水浒传》中,晁盖怎么知道宋江会招安?
梁山,天王,朝廷《水浒传》中,晁盖怎么知道宋江会招安?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水浒传》中,晁盖怎么知道宋江会招安?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宋江要招安并不是秘密。
彭岂被梁山抓获以后,宋江亲自给彭岂解缚,宋江对他说:“某等众兄弟也只待圣主宽恩,赦宥重罪,忘生保国,万死不辞!”
凌振被梁山好汉抓获以后,宋江同满寨头领下第二关迎接,亲自给凌振解缚,彭岂对凌振说:“晁、宋二头领替天行道,招纳豪杰,专等招安,与国家出力。既然我等在此,只得从命。”
这是彭岂说的话,梁山好汉都在场,都听到,他说的是晁、宋两位头领替天行道,招纳豪杰,专等招安,与国家出力。说明晁盖和宋江都有等待朝廷招安的意思,否则彭岂不可能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说这样的话。宋江接着向凌振陪话。
徐宁被汤隆骗上梁山的时候,宋江执杯向前陪告说:“现今宋江暂居水泊,专等朝廷招安,尽忠竭力报国,非敢贪财好杀,行不仁不义之事。万望观察怜此真情,一同替天行道。”
林冲和徐宁是好朋友,他也把盏向徐宁陪话:“小弟亦到此间多说兄长清德,休要推却。”
韩滔被抓的时候,宋江让彭岂、凌振劝降韩滔。自然,他们肯定也会这样劝他。
呼延灼被梁山好汉抓获的时候,宋江亲自给呼延灼解缚,呼延灼慌忙下跪,说:“义士何故如此?”
宋江说:“小可宋江,怎敢背负朝廷。盖为官吏污滥,威逼得紧,误犯大罪,因此权借水泊里随时避难,只待朝廷赦罪招安。不想起动将军,致劳神力,实慕将军虎威。今者误有冒犯,切乞恕罪。”
呼延灼说:“兄长尊意,莫非教呼延灼往东京告请招安,到山赦罪?”
宋江说:“将军如何去得!高太尉那厮是个心地匾窄之徒,忘人大恩,记人小过。将军折了许多军马钱粮,他如何不见你罪责?如今韩滔、彭岂、凌振已都在敝山入伙,倘蒙将军不弃山寨微贱,宋江情愿让位与将军。等朝廷见用,受了招安,那时尽忠报国,未为晚矣。”呼延灼沉思半晌,归顺梁山。
宋江劝降这几个将军的时候,梁山好汉都在场,大家都听到,不可能只有晁盖一个人不知道。所以,招安并不是秘密。
晁盖死后,关胜、张清、董平等人被梁山好汉打败时,宋江为了劝降他们,也是这样说的,所以,招安并不是宋江一个人的意思,大家都在场,没有人当场反对。这些朝廷将军出身的梁山好汉更是盼望朝廷招安,他们不可能甘心一辈子呆在梁山做强盗,留在梁山只不过是暂时在此安身,他们根本没打算长期呆在梁山。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宋江从不隐瞒自己的招安愿望,梁山上所有的好汉都期待招安。作为寨主,晁盖当然知道心腹兄弟的招安打算,也十分期待在宋江的带领下,与所有好汉一道被招安。施耐庵的文本讲得十分明确,晁盖是梁山最为积极支持宋江招安之人。所谓晁盖反对招安,因而要阻止宋江做寨主的说法,几乎毫无依据。
那么,晁盖是怎么知道宋江招安的,又是如何支持招安的呢?
宋江第一次提招安,是因为武松先说了这两个字
宋江杀惜之后,逃到了柴大官人庄上。住了没多久,便取道白虎山,准备前往青州府花荣所镇守的清风寨,继续躲避官司。在白虎山孔家庄,宋江与武松再度相逢。
此时的武松,已经成了“行者”,为逃命,不得不乔庄改扮。与宋江重逢,武松也是很高兴,两人便在孔家庄小住了一段时间。这几天中,宋江、武松各自说了经历,分别不到一年,武松却沦为罪不可赦之人。因而,宋江很关照这个兄弟,想带他去清风寨避祸。
武松十分义气,担心自己罪孽太重连累了宋江、花荣,便十分坚定的回绝了宋江的好意。武松说,菜园子张青已经写了一封书信,推荐自己去二龙山找鲁智深入伙。但是,武松也是很难舍宋江,期待与公明哥哥有重新相会的那一天。如何才能再见呢?武松想到的就是“招安”,书中写道:
只是由兄弟投二龙山去了罢。天可怜见,异日不死,受了招安,那时却来寻访哥哥未迟。
金圣叹先生虽然非常痛恨宋江,但却在武松这番话中留下了夹批: “只是由”三字,“去了罢”三字,便活衬出宋江恩爱来。
金先生的夹批证明,武松所言并非言不由衷,而是发自肺腑的。因为自己杀人太多,武松觉得纵然是朝廷大赦,自己也会不宽宥,不得不去二龙山避难。宋江义气深重,武松很是感念,希望通过朝廷招安,来洗白自己的身份,再来寻找“哥哥”。
武松说出了“天可怜见”,可见对招安的期望有多高。宋江因而劝道:“兄弟既有此心归顺朝廷,皇天必佑。”意思是说,兄弟有招安的愿望,老天一定会垂怜你的,保佑你不死而等到招安的那一天。
过了半个月,兄弟二人正式分手,各奔前程。临别之际,宋江嘱托武松:
兄弟,你只顾自己前程万里,早早的到了彼处。入伙之后,少戒酒性。如得朝廷招安,你便可撺掇鲁智深投降了,日后但是去边上一枪一刀博得个封妻荫子,久后青史上留得一个好名,也不枉了为人一世。
武松、宋江这一番招安对话,是《水浒传》第一次讨论这个问题。武松提出话题,宋江参与讨论并做总结性发言。所以,《水浒传》第一个提出招安者,不是别人,就是顶天立地的好汉武二郎!
这二人的话表达了两重意思,一个愿望。武松招安,仅仅只是为了洗白身份,再见宋江。宋江则把武松的招安愿望,升华为人生理想,凭借一身本事,去边境杀敌立功。愿望相同,目标各异,宋江的见识要高出武松。
这样的招安有错吗?
晁盖终于找到了出路,全力支持宋江招安
晁天王绝对是不愿意造反的,智取生辰纲是着了刘唐、公孙胜、吴用的道,尤其是被吴用设计,露出劫案破绽,逼迫晁盖上了梁山。
做了梁山寨主,晁盖也没打算干大事,只在山上搞些拦路抢劫的毛贼勾当。一次,朱贵报告山下来了一队客商,晁盖大喜,说山寨正没金帛用。于是,便连续派出三拨人马下山抢劫。这伙人临行前,晁盖嘱咐道:“只可善取金帛财物,切不可伤害客商性命。”
三阮、刘唐等人得手后,梁山总共收获了二十余辆车子金银财帛并四五十匹驴骡头口。晁盖发了笔大财,绝对远远超过生辰纲。欣喜之余,晁盖更为关心的是不是杀了人。参与抢劫的喽啰告诉晁寨主,不曾伤害一人时,晁天王更为“大喜”,十分感慨的说:“我等自今以后,不可伤害于人。”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