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临习赵体两年多了,现尝试着转临欧体九成宫,这样是否妥当?
欧体,赵体,书法临习赵体两年多了,现尝试着转临欧体九成宫,这样是否妥当?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临习赵体两年多了,现尝试着转临欧体九成宫,这样是否妥当?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临习赵体两年多了,现尝试着转临欧体九成宫。不知道这样是否妥当。针对这个问题,我认为:
(一)完全可以转换书体练习
首先说,您的字写得真好,字的结构、笔画、线条都那么优美,给人一种干净爽利的感觉。如果两年时间就练到这个水平,您真的很有书法天赋呢。
从您配发的两张图片来看,您很得赵孟頫笔法之精髓,中锋行笔控制的很好,所以笔画就很圆润,线条干净利索,很有韧劲。加之,控笔能力很强,对笔法的运用就很到位,所以写出的字很流畅,在笔画之间有连贯用笔的倾向,这是赵体楷书的精要之处。
我感觉,字里边同赵体字稍有差别之处在于字型上,赵孟頫的字多以扁方取势,而您配发的两幅字都是有些长方取势,这倒更像是欧阳询的书法风格了。这样就回到您说的问题上来了——
(二)赵体和欧体是可以互相取长补短的书体
从您目前的书法水平来看,完全可以转换一下风格,我估计您可能已经练习过一段时间的欧楷了,在上面两幅图片中、尤其是第二幅图片,里边的结字特征很多带有欧体的韵味。
赵体字同欧体都出自王羲之一派,是端庄秀美体系的传统书风。但二者却在风格上足以互补,赵体字可以弥补欧体的刻板和拘谨,欧体字可以补充赵体的柔弱与圆滑。如果练习到一定程度将二者有机结合,一定会成为一种独到的书法风格。其实,您的习作里已经有了这样的趋势。
(三)建议向行草书方向发展
另外,您的字写到现在的水平,建议您也可以向行楷、行书这个层面转换一下,比如王羲之的《圣教序》、赵孟頫的《秋色赋》之类,会使您的书法更上一个台阶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谢你的邀请和提问。你的问题是换帖,这个还需要征求别人的意见吗?自己完全可以做主,想写什么帖都没有问题,问题是:你自己需要如何继续学下去的问题。
我看了你的两个临帖习作。我觉得你临摹赵孟頫《胆巴碑》的字好一点,也许是有两年熟练临习《胆巴碑》的原因吧。
一个字帖临摹两年不算多,如果按只有两年的临摹经历来看,你的临摹成绩还是写的不错的。主要是临摹比较准确,笔法笔意基本上是对的。
如果不必深入研究,这样写下去,也会慢慢进步的。但是,要提高质量,难度还是很大的。
现在你忽然要换帖,我觉得这不是内心自愿,而是有意回避临摹的瓶颈期。
从你临摹的《九成宫》来看,虽然手生,但是,精致度仍然不够。这说明,你在临摹《胆巴碑》中的问题,在临摹《九成宫》的时候,也不会因为换帖而提高多少技法的,也许你临摹《九成宫》一段时间之后,可能又会回到《胆巴碑》中来。
这就好比跑一百米我是第五名,跑二百米,我还是第五名,这时候,你就不会有二百米合适,还是一百米合适的问题了,因为,怎么跑成绩还是没有优势。
所以,跑一百米二百米都无所谓。
这是为什么呢?以前我回答过换帖问题的提问。
我记得我说过:在前一个帖中没有解决的问题,也不会在换贴后掩盖过去的。
现在我们的问题是什么呢?就是临帖深入问题。
你自己心里也想深入,可是就是深入不进去,也不知道怎么就深入下去了。
我就谈谈为什么我们会遇到临帖深入不下去的问题。
我们先假设一下,假如我们知道,从天津到北京的路是死的,就是100里路,需要绕哪个弯哪几个村,都是死的。你不可能把这100里路一口气走出来,但是,已经绕了多少弯,过了几个村,然后,还需要走多少时间就到北京了,你心里有数,所以,我们会从从容容的慢慢走,反正走着走着不就走到了吗?
但是,学习书法我们的问题往往是,不知道,不知道,还是不知道我走到哪了!
这就像我们从天津到北京,也许走过头了,还在找北京呢!
书法是有它的“路程”的,我们心中应该了解这些路程,然后去想办法怎么走,然后慢慢也就走出来了。
我个人认为,书法的路径就是“四法三笔”。这是我经常说的话题。
不妨我们再度拿出来试试看看管用吗。
所谓的“四法三笔”分三个内容。
一个是如何写出笔画的内容。我们用“四法中的“三法”,即起笔之法、行笔之法、收笔之法。
书法的任何一个笔画都是由“三法”即起笔之法、行笔之法、收笔之法组成的。这就是书法的死套路!
所以,只要是书法的一个笔画,我们就找它的起笔、行笔、收笔在哪如何用笔。这样,我们就把这个笔画写出来了。
如果写的不好,怎么办?检查啊,怎么查?就从起笔到收笔全部查,看看是起笔有问题?还是行笔有问题?或者是收笔有问题。
一个笔画的问题,它总是逃不出这“三法”,而且,一查一个准!不信你试试看!
但是,光是机械地这样查,还完全发现不了问题。
那就启用“三笔”查!什么是“三笔”?就是笔法、笔意、笔势。
我们把这三个内容叫“三笔”。
笔法本身就是“起笔、行笔、收笔”就不多说了。
笔意是什么?例如藏锋还是露锋?垂露还是悬针等等,或者用“永字八法”也行,就是把笔意查出来,跟字帖对比一下看临摹的对不对。
“三笔”的最后一笔是笔势。这是书法中的重要元素。
我们简单说,就是笔画空间对不对的问题。
比如,一个横,字帖是右高还是水平?比如一个竖画,是内弯还是外弯?比如三点水,每一个点的出锋口对准的是哪里?
如果你会这样找问题,基本上无师自通了。只是需要时间反复练习的问题。
我们练字,其实就是反复学习如何做到起笔、行笔、收笔的问题。
这样,你心中有这样一个清楚的“法”,我就不相信有哪一个帖需要换,或者换不换帖有什么关系?
因为,书法的“里程碑”就在我们心中了,自己走了多少路,心里已经清清楚楚的。哪一个字帖也无非就是找它的“起笔、行笔、收笔”怎么完成的事情。
上面我们只说了“三法”“三笔”,我们说的“四法三笔”中还有一法叫“接笔”。
如果说,“三法”起笔、行笔、收笔和“三笔”笔法、笔意、笔势,是把一个笔画学到手,那么,“接笔”这一个“法”就是把一个字学到手。
上一篇:我老公平时对我特别好,但是一争吵就打我,我该怎么办?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