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为什么有人说五言律诗以首句不入韵为正轨,七言律诗以首句入韵为正轨?
平仄,正轨,首句为什么有人说五言律诗以首句不入韵为正轨,七言律诗以首句入韵为正轨?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例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
仄仄平平仄①
黄河入海流。
平平仄仄平②
欲穷千里目,
仄平平仄仄③
更上一层楼。
平仄仄平平④
从内容上分析,“更”字多音两读。仄声单字使用时,是副词,修饰动词“上”,作“再”字讲,有表达“再上”一个楼层的意思。“更”字作平声,单字使用时,是动词,是“替换”的一层楼意思,但不一定是上一楼层。因为诗句紧跟一个“上”字作“一层楼的修饰语,作方位词“上边”讲,也不是不可以的。联系到上句“欲穷千里目”是目的;那么,“更”字只能读平声,作动词“替换”讲,“上”只能作方位词,表示“上边”、“上面”的意思,是条件;这样理解地读,上下句就是具有严密逻辑关系的条件句,更有哲理启迪性。因而此诗历来就是启迪人奋发向上的哲理诗,脍炙人口,流传千古。
即使退一步说,如果“更”读仄声,由于在距离末字最远的第一字;那么,依据“前宽后严,仄宽平严”及在尽可能规避孤平、三平尾和三仄尾条件下,可“一三五不论”的诗界潜规则,第一字变格为“三仄首”,虽然也有悖于马蹄韵“两平两仄交替”的格律诗诗句用字组句“正格”原理,但也在诗界潜规则认可的“宽格”范围内。
又因为“更”字是多音字影响系统程序检测,可用近义字人工替换多音字后再检测,就更有说服力了!检测结果截图如下供探讨交流:
从形式上分析,各句完全符合马蹄韵“两平两仄交替”的格律诗用字组句基本原理;即①④双数位置都是“仄平交替”,②③双数位置都是“平仄交替”,符合“替”的规则;①②,③④上下句双数位置“平仄相反”,符合“对”的规则;②③双数位置“平仄相同”,符合“粘”的规则;“流”、“楼”两个韵脚字尽管韵母各异,但韵尾相同,都在平水韵“十一尤”同一韵部,符合古人以当时官话方言的语音为标准的古韵,且平声一韵到底,符合格律诗“韵”的规则。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思想内容与“替对粘韵”体裁形式达到了相对完美统一,堪称正格律绝典范!佐证了五言格律诗首句“不入韵”只是首句基本句式分类依据之一,而不是格律诗“正轨”与“非正轨”的定律!“替对粘韵”才是格律诗“正轨”与“非正轨”的真正定律。
不符合“替对粘韵”者,是古体诗,不是格律诗。脍炙人口,流传千古的古体诗名篇不胜枚举。例如:
次北固山下
王湾(唐)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是王湾不会写格律诗或故意“意境第一,不拘平仄”吗?不是!是写古体诗,本来就没有严格的平仄押韵规则!若用近义字“双”替换“两”,检测结果显示“平仄符合要求”,截图如下供探讨交流。
同一首诗,同一网站的检测工具,检测结果为什么会有不同结果呢?是因为,诗界“前宽后严,仄宽平严”的潜规则在起作用。诗界平仄变格潜规则是,越靠近格律诗句末字,平仄要求就越严格!因此,诗界认可的是“三仄首”、“三仄中”变格为“宽格”,而不认可“三仄尾”!理论依据可见启功先生《诗文声律论稿》“平仄竿”截句法,可见本文如上相关截图,欢迎参与探讨交流!
本文结束语
入韵与不入韵只是格律诗平仄句型分类依据之一,而不是格律诗“正轨”与“非正轨”的判定标准。
“替对粘韵”才是格律诗“正轨”与“非正轨”的判定标准,是格律诗赖以存在的基本规则,是格律诗与古体诗的分水岭和试金石。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关于什么是五绝,五律,七绝七律,各位网友讲的很多,不再重复。至于谁是正轨,谁不是正轨,好像也无此一说。我认为。符合格律诗要求的就是正轨,否则就不是正轨。
很多人喜欢格律诗,认为格律诗品位高有文化。因为平仄对仗,所以读起来朗朗上口,抑扬顿挫,非常美妙。所以平时也想偿试写格律诗。但格律诗有严格的平仄,对仗要求。有人说:格律诗是戴着镣铐舞蹈,确实是这样,不照规矩就不能称为格律诗。
但有些朋友又喜欢写诗。见到景物出口成章。对于这些有感而发的诗句,也是诗,因为针对景物或特定的目标有感而发,不空洞,诗意明了,易懂,甚至是不可多得的好诗。但是如果不合律,你就不要冠以律诗或词牌名。这样,人家也就无话可说了。附我近期写的一首诗
五绝(仄起平收式)
《秋后的蚂蚱》
金星
口罩挡容颜,
黑衣显暴残。
需知秋快尽,
尔等蹦三天?
2019.11.1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格律诗,不管五绝、五律、五排、七绝、七律、七排,从无正轨之说,更无正轨约束,没必要故弄玄虚。但格律诗有正格和变格之说,不过正格变格并无高下之分,均有好作品。所以,还是随意为好。无需刻意。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上一篇:变得冷血该怎么走出来?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