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一月为什么称作元月?
元月,意思,正月一月为什么称作元月?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元:初始之意,或新的开始。元月,新年第一月。元旦,洋历新年第一个白天。元气,初始之气。古代也把新帝第一年叫元年,如崇祯元年。新皇帝新气象,如开元盛世。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一月也就是一年开始的月份。元也是开始的意思。因此,一月就被称为元月了。如果人们说一的时候,只是把它当成开始的一个数字的话,那么,元在中国文化中,还有许多美好的含义。
其最重要的含义,大约来自于《易经乾卦》。乾有四德,是元、亨、利、贞。
《文言》解释说:“元者,善之长也。”长,是老大的意思,也就是说,在所有好的意思中,元是排第一的老大,也就是善中第一。《文言》又说:“乾元者,始而亨者也。”这是说,元不但有开始的意思,其本身还带有“亨通,发达,顺利”的意思。当新的一年开始的时候,我们都报以许多美好的期待。元这个字中,本身就包含着这些期待。
下图是《说文解字》中对元字的解释:
元,始也。从一、兀。元者,善之长也。(这是明显按易传解的。长,是兄长之意,不是生长之意。)故从一。元,首也。故谓冠为元服。(元就是头,所以古人把帽子称为元服。)
按《说文》解释,元属一字部,其意思与一有关。《说文》中对一的解释,也在上图。大家可以看一下。这里的解释说,一是没有天地之前就有的开始,也就是太极,所以,一也是开始。二者的意义有差别,其差别就在这里。
古代的一月,除了称元月之外还称正月。正月与一月、元月相比,增加了政治的内容。
古代的朝代更替,王者不但规范辖区内的生活耕作等等,也规范时间。一年十二个月,在没有一、二、三、四月之前,人们先用十二地支给标上了号,冬至所在的月份,称为子月,按子、丑、寅、卯的顺序向后推,夏至所在的月份,刚好在午月。一年之始到底在哪个月呢?古代不同朝代有不同的规定,据说,夏代以寅月为岁首,称为建寅,商代向前推了一个月以丑月为岁首,称为建丑,周代以子月为岁首,称为建子。我们现在用的是夏代的以寅月为岁首的方式,故农历又称夏历。
据史书记载,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历法都不完全一样。到秦之后,政治上统一之后,历法也就统一了。后代大都以寅月为新年的第一个月。朝廷规定哪个月为岁首,就叫“正月”,《春秋》开篇所谓的,“元年春,王正月”就是这个意思。一个王朝开始了,时间也重新开始了。所以,新年开始的第一个月又称“正月”。总之,正月,元月,一月,意思是一样的。
现在,我们采取公历记元法之后,一年之中,便有两个开始。现在,新历的开始,一般称为元旦,一月称为元月。按旧历春节之后,称之为正月。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简单来说:元的本意是始的意思。有一元复始的说话,所以把一年的第一个月叫元月。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元”是始的意思,阳历一年的第一个月,承上启下,即是上一年的终点,也寓意着新年的开始,故又称“元月”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元即首,元帅。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中国元旦历来指的是(农历、阴历)正月初一。正月初一的计算方法,在时期以前也是很不统一的。因此,历代的元旦月、日也并不一致。的夏历以孟喜月()为正月,的殷历以(十二月)为正月,的周历以冬月(十一月)为正月。统一中国后,又以阳春月(十月)为正月,即十月初一为元旦。从起,规定孟喜月(元月)为正月,把孟喜月的第一天(夏历的正月初一)称为元旦,一直沿用到末年。公元1911年,领导的推翻了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各省都督代表在南京开会决定使用公历,把农历的1月1日叫做“春节”,把公历的1月1日称为“元旦”,不过当时并没有正式公布。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元年决定使用公历(实际使用是1912年),并规定1月1日为“”,但并不称为“元旦”。9月27日,第一届,在决定建立的同时,也决定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法,即我们所说的阳历。元旦,指西元纪年的岁首第一天。为区别农历和阳历两个新年,又鉴于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 “立春”恰在农历新年的前后,因此便把农历一月一日改称为“春节”,阳历1月1日定为新年的开始――“元旦”,并列入法定假日,成为全国人民的节日。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