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玉米播种后出现粉种现象,要如何防止?
种子,土壤,玉米玉米播种后出现粉种现象,要如何防止?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5、防治地下害虫 玉米种子包衣对地下害虫防治效果好,在生产上应选择防病、防虫的“双抗型”种衣剂。运用生物、物理以及化学方法及早预防,防治地下害虫。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玉米是喜温的农作物,玉米种子种下后吸收的水分多,温度低没有达到发芽的温度,就会出现粉种,玉米种子发芽的最低温度是8-10度,所以玉米不要过早种植,等最低温度达到10度以上再播种,播种以后适量浇水,播种时适量施一些底肥,这样玉米就会长得很好,我家年年种玉米,每年收成都不错,我是阿珍,期待与您交流!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所谓的“粉种”现象,就是“玉米在没有发芽出苗的情况下就已经腐烂”,从而导致玉米种子不发芽的一种非正常“粉化”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看似很多,其实,主要原因就以下这些:
一、玉米出现“粉化”现象的原因
1.土壤湿度
据测定,当玉米种子在土壤中能够吸收到自身干重的48%-50%水分时,才能正常发芽。因此,当5-10厘米土层中的最大持水量达到60%时才能够满足种子发芽的基本需要。而当5-10厘米土层中的最大持水量达到70%左右时,其发芽的速度会加快,并且,出苗率也高。如果5-10厘米土层中的最大持水量达到80%以上或5-10厘米土层中的最大持水量在50%-60%之间时即可导致玉米种子“粉化”。
其中,第一种“粉化”的原因主要是因土壤中的水分过多,从而阻碍了空气的流通,种子在呼吸被抑制的情况下导致了死亡,最后腐烂“粉化”;第二种“粉种”的原因主要是因土壤中的水分过少但又不是太少,从而导致种子在“半萌发”的状态下因水分供应不足而死亡,最后造成腐烂“粉化”。
2.土壤温度
当土壤中的温度达到6-7℃时,玉米种子可以处于“半萌发”的状态,其发芽的速度非常缓慢,如果此时地温降低或不再升高,“半萌发”的种子就容易因细胞“张开”而导致土壤中的病菌侵染,从而造成腐烂变质而“粉化”。据测定:玉米种子发芽的最适宜地温为10-12℃;如果环境温度(不是地温哦)达到25-35℃时,其发芽速度将会非常快。但是,如果环境温度超过40℃,那么,种子则有可能不发芽。因此,合适的地温对于玉米种子的萌发来说非常重要。
3.种子有虫蛀现象
如果种植出现了虫蛀现象,其种子内部是“中空” 的,根本就没有胚芽,是永远不会发芽的。当这一类种子播入土壤中后,就会因土壤中含有水分而腐烂,从而导致“粉化”现象的出现。
4.种植有微小的碎裂
有些玉米种子在脱粒或晾晒的过程中遭遇了机械打击,从而导致玉米种子自身出现了微小的碎裂现象,但肉眼又看不出来。这种碎裂的种子的胚芽其实也已经碎裂,是不会发芽的。如果将这一类种子播入土壤,在土壤中水分的“浸润”下,就会慢慢腐烂,进而出现“粉化”现象。
5.种子霉变
有些玉米种子、尤其是陈旧的玉米种子,已经出现了霉变现象,其胚芽早已经“失活”。如果将这一类种子进行了播种,也就会出现腐烂、“粉化”的现象。
6.地下害虫的侵害
如果地下害虫(譬如,蝼蛄等)较多,这些害虫就会在种子胚芽刚刚萌动时咬断胚芽,从而导致种子死亡。最后出现种子腐烂、“粉化”的现象。
7.播种深度
如果播种过深,土壤中的空气含量就会降低,从而导致玉米种子因呼吸受到压抑而死亡。最后,在土壤水分的“浸润”下,导致腐烂和“粉化”。
二、避免玉米种子“粉化”的措施
1.适时、择机播种
如果地温偏低,或环境温度还不太稳定时,一定不要进行播种作业。当5-10厘米土层中的温度达到9℃左右时播种为好。同时,在播种前,一定要进行土壤墒情测定,做为农户来说,肯定没有测定仪器,可以依据农民朋友“手握地下土壤不散开”的经验进行播种。当然,如果土壤中的水分含量比较低,也可以进行“洇坑”(浇水)播种。另外,如果土壤中的水分过高,应该及时排水(农民朋友称为“控水”),待土壤中的水分合适后再进行播种。
2.适当多播
因为玉米种子的微小碎裂、微小霉变以及种子内部虫蛀很难看出来,所以,很难杜绝将这一类种植播入土壤。为了降低因种子“粉化”而不出苗的现象,在播种时,可以多播几粒,用以提高出苗的概率。如果出苗后发现苗子太稠密,可以进行间苗作业。
3.种子包衣
为了防止地下害虫对玉米种子的危害。可以在种植玉米前将种子进行包衣处理。如果购买不到玉米包衣剂,自己可以采用油菜素内醋5-7份、甲基托布津0.3-0.5份、赤霉素4-6份、水杨酸4-6份、植物生长调节剂0.3-0.5份、填充剂13-15份、6-节氨基嚷岭3-5份、氨基寡糖素12-14份、成膜剂3-6份、粘合剂0.8-1.2份、丫-聚谷氨酸0.4-0.6份、聚氧乙締烷基酸0.06-0.08份、化虫嘟 0.2-0.4 份进行自制。
4.控制播种深度
玉米播种的深度以3-5厘米为宜。既不能过浅,也不能过深。如果过浅,由于浅层土壤水分蒸发的比较快,会不利于种子发芽;如果过深,则会抑制种子的呼吸,进而导致种子腐烂变质。
三、走出误区
许多农民朋友会把玉米种子的腐烂与“粉化”与施肥不当扯上关系。其实,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有人曾经做过这样一个试验:把玉米种子播种在一堆农家肥上。结果发现,玉米种子不但发了芽,出了苗,而且,长势非常好。因此,玉米种子是否会出现“粉化”现象,与施肥进行了科学施肥是没有半点关系的。所以,不要在施肥是否得当上找原因,一定要走出这个误区,以免耽误自己宝贵的时间。
综上所述,造成玉米“粉化”的原因比较多,但主要原因就是以上介绍的这些。一般情况下,只要把握好土壤湿度、温度,选用优质种子,就能够避免玉米种子“粉化”的现象出现。
上一篇:说一说你首套房是什么时候买的?什么原因让你下定决心这套房子?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