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如何掌握黄麻施肥技巧?有没有什么注意事项?
黄麻,基肥,生长如何掌握黄麻施肥技巧?有没有什么注意事项?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如何掌握黄麻施肥技巧?有没有什么注意事项?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针对黄麻该不该施肥一直困扰着部分种植户,许多种植黄麻都不施肥,或者施肥很少,这其实是黄麻生长不好、黄麻产量低的一个主要原因。黄麻在生长过程中没有施入足够的肥料,那么注定不会生长旺盛。为了保证黄麻丰产,就要合理地、有效地施肥。
肥料作用
氮、磷、钾三要素对黄麻的生长发育、纤维产量和品质都影响很大,三者的作用是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
氮肥作用
氮是蛋白质、叶绿素、维生素、生物碱、核酸、磷脂和酶的主要成分。氮素供应适当,有利于叶绿素的形成,促进细胞的分裂和扩大,使器官生长加快。具体表现为麻株叶片生长繁茂,叶绿素含量增加,叶色鲜绿。光合作用增强,叶内蛋白质含量增多,叶片功能期延长;株高、茎粗、节间长、麻皮厚、纤维长度和含量增加。
因此,氮素充足,增产效果显著。缺氮不但麻株体内氮素含量低,而且会减少磷素的含量,使麻株叶色变淡,早脱落;生长缓慢,麻株矮小,节间短, 产量低。偏施过多的氮,麻株体内氮,素含量过高。
光合作用形成的碳水化合物便较多地被用来形成氨基酸、酰胺和蛋白质等含氮化合物,用于形成淀粉、纤维素、半纤维素的相对较少,造成细胞壁薄、输导组织、机械组织及纤维细胞发育不良、麻株骨软、皮薄、抗风力弱、纤维产量及强力下降。此外,氮过多,植株体内积累的氨基酸、酰胺等可溶性氮化合物较多(这些可溶性氮化合物是病菌的良好养分)。同时还为病菌的繁殖创造了条件,偏施过多的氮,麻株易感染病害。
磷肥作用
磷是核酸、 磷脂的组成成分,也是某些酶和维生素的组成成分。磷能促进作物体内各种代谢的进行,对生根发芽、新生器官的形成、现蕾、开花、结实、纤维的形成和发育、增强植株的抗旱和抗寒能力,都有重要的作用。
适当增施磷肥,能提高黄麻纤维和种子的产量及品质。缺磷不但体内磷素含量低,而且会减少氮、钾的含量,使麻株根系发育不良,植株矮小,叶片小且呈暗绿色,纤维质量差,迟熟,花果稀少。磷过多也不利,因磷能促进生殖器官(花、果、种子)的形成和发育,抑制营养生长,对纤维的形成与发育不利。
钾肥作用
钾通常以离子状态存在于植株体内,不参与有机化合物的组成,但参与体内各种生理代谢活动。钾直接影响碳水化合物代谢,麻株光合作用过程形成的单糖转变成多糖要有多种酶参加,而钾与这些酶的活性有密切关系。钾素充足,酶的活性强,有利于碳水化合物的合成和运转,使麻株体内的木质素和纤维素含量提高。
同时,还可以促进麻株的输导组织和机械组织迅速形成和发育,加速纤维素在纤维细胞壁上的沉积,使麻株骨硬、皮厚,纤维细胞发育良好,纤维产量高,柔软度好,强力大。钾间接影响氮代谢,可促进植株体内的可溶性氮合成蛋白质,避免麻株体内可溶性氮含量过高而招致病害发生。
此外,钾还能提高原生质胶体的水合程度(钾离子的水合能力很强),使细胞内的束缚水(被原生质胶体吸附着的、不能自由活动的水)相对增加,自由水(没有被吸附着的、能自由活动的水)相对减少,加强麻株的保水抗旱能力。缺钾不但麻株体内钾素含量低,而且会减少体内氮、磷素的含量,使叶色变黄,并带有深褐色的斑点,出现“金边叶病”,且易感染其他病害。同时,木质部和纤维发育不良,茎杆软弱,纤维品质差,产量也低,果内还常会形成不正常的种子。
肥料施用量
黄麻在整个生长发育期中,需从土壤中吸收多种营养元素进行正常的生理活动,建造自己的躯体。在这些营养元素中,氮、磷、钾的需要量最多。
肥料吸收误区
根据中国农科院麻类研究所二十世纪在浙江、湖南、广东三省七县三十七块高产田的总结资料,亩产千斤左右生麻,平均需从土壤中吸收纯氮19.86斤,纯磷8.17斤,纯钾47. 88斤。氮、磷、钾的吸收比例为2.52:1:6.11。
从以上资料可以看出,黄麻对钾素的吸收最多,氮素次之,磷素最少。但要指出的是,黄麻吸收钾素最多,并不等于黄麻施用钾肥的数量也最多。因为肥料的施用量除了要考虑黄麻对肥料的吸收量外,还要根据土壤的肥力和肥料的利用率等因素来确定。一般土壤中较缺氮,氮易被前作物带走,在土壤中又易流失。
加上目前我国氮素化肥的平均利用率较低,而钾素在土壤中一般含量较高,且植株体内的钾素能被再利用(即植株体内老熟部位的钾素可转移到生长活跃的部位被重新利用)。因此,肥料的用量就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苗期施肥量
苗期由于麻株生长缓慢,群体叶面积系数小,光能利用率低,对氮、磷、钾的吸收量较少,分别约占整个生育期的22.78%、8. 85%、12.12%。黄麻苗期虽然对氮、磷、钾吸收较少,但由于此时正处于发根长叶的营养生长阶段,对氮、磷的反应较敏感,氮的吸收量也相对较多。因此苗期供给充足的氮、磷营养,对促苗早发,培育壮苗是十分重要的。
旺长施肥量
在旺长前、中期株茎旺长,叶面积迅速扩大,群体光能利用率显著提高,对氮、磷、钾的吸收量显著增加,分别约占整个生育期总量的65.2%、60.4%、59.3%。在这个阶段中,以株高1.3-2.3米时氮、磷、钾的吸收量最高,为一生中吸收养分最多、对营养分反应最敏感的时期。此期的养分充足,对促苗旺发,增加黄麻的株高、茎粗有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必须重视旺长肥的施用,而旺长后期麻株生长速度减慢。
生长高峰期施肥量
进入干物质积累的高峰期,对氮、磷、钾的吸收强度逐渐减弱,分别约占全生育期总量的12.1%、20.0%、8.4%。纤维成熟期氮素的吸收量已不再增加;磷素的吸收量由于麻株蕾、花、果的形成与发育仍继续增加,吸收量约占整个生育期总量的10.68%。至于钾素,由于此期是麻株纤维含量快速增加的时期,故吸收量仍较多,约占整个生育期总量的20.12%。
成熟期施肥量
从黄麻纤维成熟期对氮、磷、钾的吸收情况看,高产麻田此期必须控氮。若控氮不好,麻株体内氮素含量升高,钾素的含量相对降低,就会使纤维发育差,产量和品质均下降。另外,由于高产麻田氮素施用水平一般较高,若在旺长后期的壮尾肥中适当增施钾肥,对促使麻株纤维成熟期纤维含量的快速增加有良好的作用。
施肥技术
根据氮、磷、钾对黄麻生长发育的作用,黄麻的吸肥规律以及肥料的利用情况,黄麻施肥应掌握以下原则:氮充足,氮、磷、钾合理配合;有机肥与无机肥配合;基肥与追肥配合;施足基肥,增施种肥,勤施、薄施苗肥,分次早施、重施旺长肥,酌情追施壮尾肥。根据近几年来各地的生产经验,认为生产千斤黄麻的实际施肥量,以纯氮50-60斤、纯磷30-50斤、纯钾50-60斤为宜。
上一篇:圆台面台布下去多少比较好呢?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