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金陵十三钗》原著里的女学生是什么形象?跟电影中的有什么区别?
金陵,电影,女学生《金陵十三钗》原著里的女学生是什么形象?跟电影中的有什么区别?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金陵十三钗》原著里的女学生是什么形象?跟电影中的有什么区别?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不知道啊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后来在又一次日本的搜查中,女学生来不及跑入地窖全都被日本人发现了。当时的日本军官,表示想邀请这些女学生来参加他们的宴会。其实都知道,呆在教堂里是相对安全的,只要离开教堂,她们的安全问题就非常大了,因为毕竟她们都是中国人。日本军官明里是邀请她们参加宴会,暗里大家都知道会发生什么恐怖的事情。军官走后这些风尘女子看到这群女学生要跳楼,于是便决定替她们去参加宴会,并且把她们美丽的卷发都剪成了学生头。。。。。。
电影人物靠想象的,但民国的学生装也有很多种,不像电影里那样拖沓形象,更多的印象是清纯的,如下面的前三张图片,最后张是电影金陵十三钗里的,有点丑。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影片讲述了非洲卡拉哈里地区的土著人的生活,由于他们远离所谓“文明人”的生活,所以他们被看来是与世隔绝的。他们自己也以为世界就他们看到的那么大,他们都充满童真,他们的生活环境中没有欺骗,没有纷争和吵闹,他们的生活就像天堂一样。在他们心中,他们每天都在相信上帝在保佑着他们……他们的世外桃源般的生活再加上几个误闯入这种生活的文明人的结合,讲述了一个寓意深刻且有充满幽默的故事。特别是影片中那些动物的动作表演是我们捧腹不已,那只臭貂的不依不饶,那个土狼的紧追不放,那只猴子的坏,都无不写出了这个优美自然环境中人与动物的和谐。同时片中三个土著黑人的令人发笑的表演让我们感觉既真实又纯朴。一个父亲寻找两个孩子的故事让我感受到了最单纯的父爱。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电影相比于原著的改进之处:
1.最大的优点,是充分交代了秦淮女人替代女学生的动机。原著里,女人和学生互相看不惯,只有赵玉墨一人如圣母般遗世独立,始终心怀悲悯,愿意舍己为人。她一声令下,其他女人便跟着她一同奔赴刑场了。这个也许符合史实(严歌苓是根据一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的日记写下《金陵十三钗》的),但电影毕竟讲求内在的逻辑性,人物的一举一动都要有充分的动机。因此电影里日军第一次攻破教堂大门时,女学生为了不让地窖里的女人也被日军发现,毅然跑到别处藏身,结果被日军追赶和羞辱,还死了两个学生。秦淮女人的内心受到震动,也深感愧疚,因为她们的到来,学生们受到了太多牵连,因此后来她们愿意成为牺牲品,来保护这些更年轻的生命。
2.《秦淮景》绝唱。原著对这些青楼艳妓外在形象的描写,处处传达出一种“身份低贱、举止粗俗”的感觉。而电影中绝美的旗袍,再加上全片最惊艳的一曲《秦淮景》,瞬间让这些女人的形象明朗了起来。她们不是供人赏乐的玩物,她们也有对自由和爱情的向往。她们不是古诗所言的“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她们在国家危难之时同样敢于挺身而出,不逊于血溅沙场的战士。千百年的金陵风雅情,在温润如玉的吴侬软语中永远定格。
[摘要]张艺谋的电影《金陵十三钗》是一部展现
南京大屠杀的独特影片,故事没有选择军人作为讲述的主角而是围绕女学生与妓女之间的相互关系和情感变化展开,女学生和妓女在战争中的形象表现得扎实、丰满,再现和塑造了一群独特的女性形象,具有强烈的戏剧张力和情感力量,使我们发现战争中的另一个侧面。影片弱化了导演的风格,突出了“好莱坞”式的国际化表述,是具有强烈的普世价值和文艺色彩的商业片,这部影片展示女性形象的话语模式更为国际化和多元化。
电影;女学生;妓女;女性形象1937年12月13日,南京沦陷,金陵血崩,这是一段沉重得让人无法呼吸的历史。张艺谋的电影《金陵十三钗》是一.部展现南京大屠杀的独特电影,我们也可以理解为是对这段历史超越文字记载的艺术再现。影片根据著名女作家严歌苓的同名小说改编,故事发生在1937年南京的一座,教堂里,讲述了一个美国神父、一群躲在教堂里的女学生、14个逃避战火的风尘女子以及殊死抵抗的军人和伤兵,共同面对南京大屠杀的故事。电影《金陵十三钗》没有简单照搬原著,更强调在大灾难面前人的价值观的冲突和认同,信仰对人的支撑以及同舟共济的拯救。看过影片,感觉张艺谋在努力讲述一个好故事,认真而真诚,从女性的角度反射出了战争,我们听到了那声怦然的玉碎,张艺谋展现坚忍女性故事的杰出才华在《金陵十三钗中》展露无遺。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原著中的女学生。更向往的一种新时代的召唤。对活下去还有勇气的机会,象征的未来!太过理想化主义化。学生毕竟是学生嘛。像电影中的学生更多的是行动当中去解放自由,更多了一份人情味。在面对日军时,即使内心十分害怕,但却不胆怯。那个时代那个人物地点本身蕴含味道也不一样。没必要刻意去解读它!
上一篇:如何看待长江所专家正式宣告,中国淡水鱼之王——长江白鲟已于2005-2010年间灭绝?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