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关于“九泉之下”的典故来源,你知道吗?
黄泉,死后,泉下关于“九泉之下”的典故来源,你知道吗?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关于“九泉之下”的典故来源,你知道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邀,尝试回答一下。
关于“九泉之下”有什么来源?
首先“九泉”是数量词。九,因为是数字单数中最大的数字,有“极限”的意思。
先秦时期的,黄老道家代表人物 列子,以九泉寓意,九种人生境界达到终极圆满。孟子“观水有术,必观其澜。”
壶子因季咸而示道于列子,最后以“九水”为喻,说明得道之人,不应为外物所动,即便是多么凶猛的洪水,岿然不动。
张湛因郭象“至人用之则行,舍之则止,虽波流九变,治乱纷纭,若居其极者,常澹然自泊乎无为也。” 也说明这一观点。
“九泉” 和“黄泉”是有近义意思,也寓意人死后埋葬的地方,或死后灵魂需要到达的地方——阴间。
回答到这里,感谢阅读,请多多赐教。
我是醉舞经阁一卷书。关注我。一起探讨文化魅力。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是用来教化人一种方式:除恶扬善的基本概念。
九泉之下和九天之上是同一种思维,话说人死后要入地狱,地狱有十殿阎君,按你在阳间所作所为定等定罪与嘉奖。有的倒退沿磨,有的拔舌挖眼,五马分屍,下油锅………或在阳世作牛作马,做猪做羊,任人宰割。或打入阴山后,永世不得超生。
对于在阳间行孝行善,做好事的人,继续世人,分德行大小给以分配,当官,富贵,贫贱处之……。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一知半解,是懂非懂。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九泉之下:“九”指多、大、极之意,“九泉”是指地下很深之处,也叫“黄泉”,指人死后的归宿。 该东方典故的意思:沿袭古意,指埋葬死人的地方,即阴间。其典故见于以下几个比较出名的著作:
1、《魏书·阳平王传》:“若为死鬼;永旷天颜;九泉之下;实深重恨”;
2、南朝时宋国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廉颇、蔺相如虽千载上死人,懔懔恒如有生气;曹蜍、李志虽见在,厌厌如九泉下人。”九泉:犹言黄泉,指地下深处,常指人死后埋葬的地方。指人死后。
3、《宋书.范晔传》:“谨略陈所知,条牒如故别状,愿且勿遗弃,存之中书。若囚死之后,或可追存,庶九泉之下,少塞衅责。”
4、不过最出名或者最让人印象深刻的九泉之下典故出于《三国演义》第二十五回:
甘夫人口中的九泉之下,也就是葬身之地或阴间!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学术文化推论!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九泉之下这个东方典故的来源:“九”指多、大、极之意,“九泉”是指地下很深之处,也叫“黄泉”,指人死后的归宿。 该东方典故的意思:沿袭古意,指埋葬死人的地方,即阴间。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廉颇、蔺相如虽千载上死人,懔懔恒如有生气;曹蜍、李志虽见在,厌厌如九泉下人。”九泉:犹言黄泉,指地下深处,常指人死后埋葬的地方。指人死后。《宋书.范晔传》:“谨略陈所知,条牒如故别状,愿且勿遗弃,存之中书。若囚死之后,或可追存,庶九泉之下,少塞衅责。”《魏书.阳平王传》:“若死为鬼,永旷天颜,九泉之下,实深重恨。”元.关汉卿《窦娥冤》四折:“爹爹,俺婆婆年纪高大,无人侍养,你可收恤家中,替你孩儿尽养生送死之礼,我便九泉之下,可也瞑目。”《水浒传》五二回:“我今被殷天锡呕死,你可看骨肉之面,亲赍书往京师拦驾告状,与我报仇。九泉之下也感贤侄亲意!”
偏正 九泉,地下。比喻当人死了以后埋葬的地方。高阳《粉墨春秋》:“如能为吴四宝报了杀身之仇,他在九泉之下,会毫不介意他们之间的一切。”△迷信的人常用于指阴间。 →阴曹地府 瞑目九泉 ↔天上人间。也作“九原之下”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