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王红星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千字,湖北省,文物王红星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王红星,中国人名,同名人物有青年男高音歌唱家王红星,为国家一级演员,现任云南艺术学院音乐学院副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还有考古学家王红星,为湖北省博物馆馆长、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
,人物简介
王红星,男,1957年8月出生,曾任湖北省博物馆馆长、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
毕业于武汉大学考古专业,获该校博士学位。1980年分配到湖北省博物馆考古部工作,1982年任考古部副主任,1983年任馆员。1989年馆所分家,调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任研究室副主任,1991年任副研究员,1992年任副所长,1995年任研究员,2001年任所长,2002年馆所合并,任湖北省博物馆馆长、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主要社会兼职有:中国社会科学院文明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湘、鄂、豫、皖四省楚文化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武汉大学科技考古中心学术委员,长江大学楚文化研究中心学术委员,湖北省艺术学院副院长。
在抓好行政管理工作的同时,该同志狠抓单位科研工作,始终把科研放在单位工作的重要位置,完善项目激励机制,加大了对科研成果的奖励力度,以馆所合并为契机,进行人才资源整合,实现以老带新,优势互补。形成了一支人才结构合理的专业队伍。努力把前沿学科引入文物保护工作中去。以他为主任的湖北省文物保护中心承担的“湖北大冶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原地保护与合理采矿方案的研究”、“湖北随县曾侯乙墓遗址大型饱水木构件原址保护”等项目获得了国内外同仁的一致好评。2002年到2005年,全馆所共出版各类专著近20部,发表各类论文数百篇,保持了我馆所科研在全国的领先水平。
专著论文
与此同时,王红星同志在业务科研领域也始终没有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参加工作以来,他先后主持参与了大量考古发掘项目(主要项目见表1),出版发表了大量专著论文(主要情况见表2)。
1、《包山楚墓》,主编,笫一执笔,文物出版社1991年10月,约50万字,获夏鼐中国考古学研究成果二等奖。
2、《包山楚简·序言》,执笔,文物出版社1991年10月,约3千字。
3、《包山楚墓墓地试析》,独著,《文物》1988年5期,约8千字。
4、《包山二号墓的年代与墓主》,独著,《楚文化研究论集》笫二集,湖北人民出版社1991年3月,约7千字。
5、《楚国高级贵族墓用鼎制度分析》,独著,提交国际楚国历史与文化讨论会(1988年),约1万2千字。
6、《由包山二号墓看楚系高级贵族墓的用鼎制度》,独著,《包山楚墓· 附录一五》,文物出版社1991年10月,约1万5千字。
7、《包山简牍所反映的楚国历法问题》,独著,《包山楚墓·附录二O》,文物出版社1991年10月,约1万8千字。
8、《包山二号墓漆器群研究》,独著,《楚文艺论集》笫二集,湖北美术出版社1991年12月,约1万8千字。
9、《楚国贵族家庭墓地》,独著,《中国》1988年6期,约4千字。
10、《略论包山墓地发掘的考古学价值》,独著,《江汉考古》1988年2期,约8千字。
11、《江汉地区龙山时代遗存的命名问题》,笫一执笔,《江汉考古》1985年2期,约8千字。
12、《长江中游地区早期城址管窥》,独著,《长江中游史前文化暨笫二届亚洲文明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岳麓书社1996年12月,1万字。
13、《九连墩1、2号楚墓的年代与墓主身份》,四省楚文化论文集第六集 ,湖北 教育出版社, 2005年6月。
14、王红星:《尘封的瑰宝· 序言》,湖北美术出版社,2004年6月。
15、王建苏:《包山楚简研究评述》,独著,《江汉论坛》1993年9期,约8千字。
16、王建苏:《包山楚墓研究述评》,独著,《华夏考古》1994年2期,约8千字。
17、胡雅丽、王红星:《秭归官庄坪周代遗址初析》,笫二执笔,《江汉考古》1984年4期,约8千字。
18、王红星、胡雅丽:《江汉地区龙山时代遗存的命名问题》,笫一执笔,《江汉考古》1985年2期,约8千字。
19、王红星:《龙山时代遗址的分类问题》,独著,提交湖北省考古学会笫二次年会论文,约8千字。
20、王红星:《屈家岭遗址分期研究》,独著,提交湖北省考古学会笫二次年会论文,约1万2千字。
21、王红星:《石家河文化初论》,独著,《文物考古论集》,武汉大学出版社1997年9月,约2万字。
22、王红星:《石家河文化形成和发展中的外力作用问题》,独著,《中国考古学会笫九次年会论文集》,文物出版社1997年12月,约8千字。
23、王红星:《长江中游地区早期城址管窥》,独著,《长江中游史前文化暨笫二届亚洲文明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岳麓书社1996年12月,约1万2千字。
24、王红星:《长江中游地区新石器时代遗址分布规律、文化中心的转移与环境变迁的关系》,独著,《江汉考古》1998年2期,约1万5千字。
25、王红星:《驯化水稻和稻作农业源地研究》,独著,《湖北大学学报》1998年3期,约1万6千字。
26、王红星:《谈实物史料的鉴别和运用》,独著,《江汉考古》1997年2期,约8千字。
27、湖北省荆沙铁路考古队:《荆门市包山楚墓发掘简报》,笫一执笔,《文物》1988年5期,约1万3千字。
28、荆沙铁路考古队:《荆门胡家岗遗址发掘简报》,笫二执笔,《江汉考古》1988年2期,约8千字。
29、荆沙铁路考古队:《荆门铁匠湾遗址发掘简报》,笫一执笔,《江汉考古》1988年2期,约7千字。
30、湖北省博物馆:《沮漳河中游考古调查》,笫一执笔,《江汉考古》1982年2期,约8千字。
31、湖北省博物馆:《当阳冯山、杨木岗遗址试掘简报》,独著,《江汉考古》1983年1期,约7千字。
32、湖北省博物馆:《秭归官庄坪遗址试掘简报》,笫一执笔,《江汉考古》1984年3期,约7千字。
33、另有《湖北省博物馆》(日文版)、《楚文物图录》、《中国美术全集·漆器》中的包山楚墓器物部分,均为本人执笔。
34、王红星:《长江中游考古研究三题》,《荆州楚文化暨先秦文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35、王红星:《关于楚郢都探索如何深化的思考》,《四省楚文化论文集笫五集》。
36、王红星:《从应城门板湾城濠聚落看长江中游早期城址的源起与功用》,提交《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成立五十周年记念文集》。
37、王红星:《应城门板湾遗址发掘的启示》。《文物报》2002年10月
38、王红星:《长江中游地区城濠部落的源起与功用》 , 文物报 2002年10月。
39、王红星:《从应城门板湾遗址看长江中游地区城濠部落的源起与功用》,《考古》待刊。
40、王红星:《长江中游地区新石器时代的环境变化信息》 ,提交中国环境考古大会第三次会 议论文。
41、王红星:《长江中游地区新石器时代城濠部落源起与功用之我见》,文明通讯 2003年 6期。
上一篇:金孝真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