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如何看待人性自私和虚荣的一面?
虚荣,自私,的人如何看待人性自私和虚荣的一面?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意思是不离道之规律的人能够活得长久,肉体虽死而精神永存的人是真正的长寿。
“不失其所者久”,这句真是一针见血、犀利通透,“其所”的涵义我理解为道之规律,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生命之道,即生命的运行规律,依照生命规律善待我们的身心,保持身心机能顺畅无阻,不过度消耗损伤,是健康长久的生活之道。《红楼梦》中的林黛玉是典型的违背生命规律的例子,从小就体弱多病,身体健康基础不太好,后来还动不动就生气郁闷,伤心掉泪,以致身体状况越来越差,最后年纪轻轻就死去了。而《红楼梦》里的老太太就不同,心宽体胖,虽年老却气色红润饱满,这与长期顺应生命规律进行滋补保养和心态调和是分不开的,若不是后来家道破败,想必寿终正寝是可以享有的。其二是为人之道,即在世间做人做事的规则,知进退,懂自律,擅沟通,尚礼节......这些都是引导我们走好人生路的法则,运用得恰到好处,则必然能活得长久。这方面西汉开国功臣韩信是个典型例子,他在出道前为保全自己能忍跨下之辱,而在帮汉高祖刘帮打下江山后,功高震主却又不能适时隐退,舍不下自己的功绩,最后落得被诛杀的悲惨下场。而春秋时期的范蠡则更有智慧,在帮助越王勾践完成复国大业后就不辞而别,隐姓埋名去经商,后来成为富甲一方的陶朱公,世人誉之“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从古至今,那些能活得长久的人,大多能顺应生命之道和为人之道,心存敬畏,顺天地大势而活,方得健康长寿之乐。
著名作家臧克家说:“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精神的影响和传播是无限的,中国历代留下了大量的文字和艺术作品,影响和感染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至今仍经久不衰。比如老子留下的《道德经》,虽然仅五千字,但从道和德两个方面进行了深刻的阐述,一直受到后人的推崇和学习研究,至今仍有旺盛的影响力,引导人们深入智慧地去认识世界。这经久不衰的影响力,正是老子精神生命的延续,这是真正的长寿!此外,世界各国流传的文字和艺术作品也是异彩纷呈,共同汇集成全世界人民思想和文化的博大宝库,苏格拉底、托尔斯泰、莎士比亚、达.芬奇......这些响当当的名字,仅管肉体早已逝去,但其精神仍随着他们留传的作品而影响着世人。可见,肉体死而精神永存是件很了不起的事,不仅是真正的长寿,更是造福子孙万代、功德无量的事。用有限的生命创造无限的价值,生命便因价值贡献而绵绵不尽、永恒不朽!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在重读并深入理解老子这段话后,顿时明白了老子的大智慧,人的一生不就是在这其中打转嘛,若能按老子的说法去一一践行,如何做人生决择,如何让内心强大,如何拥有幸福快乐,如何活得健康长寿,如何成就自我价值,这些人生大问题便可以找到突破口,进而迎刃而解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虚荣是人性的一种扭曲畸形的心理状态表现,虚荣是一种不正常的人性常态,也是一种人性的丑态,虚荣完全可以说是人类社会的一种常见的通病。
人类社会中,每个人都有虚荣的一面,不同的是表现的程度不一样,就像生活这个社会上所有人,每个人都喜欢别人说自己好听的话,人每当听到别人对自己说些阿谀奉承、吹捧之类的话之后,即使这个人心里知道是虚伪的拍马屁和假话,这个人似乎毫不在意别人说的是真是假,反而马上变得眉飞色舞,兴高采烈,就像飘上了云雾,整个人飘飘然然,忘乎所以,反过来如果一个人听到或者是听别人说,有人说自己的坏话或是骂自己,那么这个人不管是真是假,马上就暴跳如雷、气急败坏,完全失去了常态,甚至完全可能做出找人拼命举动,这就是人性的常态。
现在社会上的攀比之风之所以很严重,就是人的虚荣心理作用在作怪,这种不正常的攀比和争强好胜其实就是人性的虚荣和妒忌,我们如果仔细观察和分析了解一下周边人的心态,通过事实可以看到很多虚荣心理不正常反应的社会普遍现象,比如别人买了一辆车、或者是戴着个大金链子,那么这个人的周围肯定有人不服气甚至还气愤,这个不服气和气愤的人就会不顾自己经济条件的差别,借钱负债去和别人比攀,还有就是有的人看到别人穿着昂贵时尚的衣服,那么这个人不顾自己条件是否允许,穿着是否得体相符,就会想方设法地也去买和别人一样的衣服,结果是压力大,活的很累,我们社会上所谓的赶时髦其实就是一种隐形的攀比,这就是人的虚荣和虚荣心。
人的虚荣和虚荣心是每个人对社会的心理反应,是人性的自尊心狂傲自大一种常态表现,是人类社会生活中每个时期都存在的,人的自私自利和妒忌心理有时候也是虚荣的一种特殊表现,虚荣这个社会的顽症就像是附在人性中的寄生虫,只要人正常活着就有虚荣的心理。
人性的虚荣心理表面上看是对社会没有多大危害,事实上,过分的虚荣是一种恶念,人的这种虚荣心理对社会会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有很多违法乱纪的现象就是由部分心理素质差的人群引发的,所以要彻底消除是不现实的,只能加快提高人类素质和物质收入,缩小人与人之间的分配差距,人类应该自觉在良好的社会生活环境中完善自我、让社会上的每个人拥有崇高道德修养和优良品德,这样就会逐步减少这种社会顽疾和病态的发生。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当你看清了人类的弱点之后
还会去怨天尤人吗?
事实上
自私是人类的共性
虚伪是人类附属品!
如果不是这样
我们的祖先也不会发明
这么一句千古的成语名句:
人不为己
天诛地灭!
上一篇:太原,一个离不开放不下的城市,还能做什么行业突破,快抑郁了怎么办?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