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看了《庆余年》,假如你生活在庆国那样一个朝代,你会怎么办?
朝代,自己的,余年看了《庆余年》,假如你生活在庆国那样一个朝代,你会怎么办?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觉得首先要先分析一下《庆余年》里的庆国是一个什么样的朝代,其次要看活在庆国的我有着什么样的身份背景,最后要看当时的时局变化了。
庆国是一个什么样的朝代呢?
《庆余年》里的庆国首先是一个封建王朝,而且不是我们熟悉的历史上的朝代,而是一个完全架空的、全新的朝代。
其次,庆国以武立国,在当时那个大环境里算是一个军事强国,而文治方面相对要弱了许多。
最后,庆国也有着封建王朝特有的阶级之分、贵贱之别,人是被分为三六九等的,普通百姓的命在当朝者、在贵族眼中是不值钱的。
在这样的一个朝代里,就算我带着现代的记忆活在那里,我感觉自己也没有什么太大的优势,毕竟在现代中的我也只是一个普通青年,没有什么主角光环。
不同的身份背景决定了可以选择的路
范闲是主角,出生就带光环的,有个超级保镖五竹,有着极强的隐藏身份背景——庆帝的儿子。还有个开挂的娘亲,虽然已死,但是给范闲留下的助力极多且都很强。所以范闲可以卷入那么多风雨之中还能活着。
但是我呢,如果我生活在庆国那个朝代里,我可能只是一个普通老百姓家的娃,也可能是一个普通官员家的公子,还有可能是其中一个皇子。
若是普通老百姓家的娃,那么我没有太多的选择,最大的作为可能只是让普通百姓家变得不普通一点。
若是官家公子,那么也许衣食无忧过一生,也许会被迫卷入一些纷争之中,运气好让自家的官位更进一步。运气不好,可能早早的就跟家人一起遭了迫害了。
若是皇子呢,那估计想不争,未来想做个闲散王爷都难。客观的讲,现代人的思维,不一定斗得过封建王朝皇家子弟。因为不够狠,因为权力欲望不够强,因为思维模式的不一样,会漏算很多东西。
时局总会变幻莫测,道路必然曲折万分
范闲因着各种的机缘巧合,各种神秘而强大的后台援手,搅动了当时的庆国局势,进而也影响了整个世界格局的变幻。
然而若我回到了庆国,而又没有范闲的存在,那庆国的时局变幻我还能预料得到吗?
若被卷入局中,我是斗不过长公主的,我估计一个回合就能被她给秒了。更何况还有林相、二皇子、太子、庆帝、陈萍萍等等权谋高手。就算我不参与其中,但是他们之间的博弈必然会影响到整个庆国王朝的走向,那时的我,就算是远在边远山村估计也会受到影响。
在一个完全陌生的朝代里,了解时局、了解规则、适应环境估计就要花好些年的时间。如果不是有着特别的技能,或者遇上一些特别的机缘,估计能平安一生就是最大的成就了。
所以,若生活在庆国那个朝代,我会怎么办,我也很难想象得出来。只有真的身临其境了,真的面对上了,才知道自己会怎么做。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想了下,对于我这样一个学渣来说,太难活了。。。
1.如果化学没学好,怕是在师傅教毒药调制的时候就要被毒死
2.如果语文没学好,大概在世子诗会的时候就会出丑,然后被陷害致死
3.如果运气好,《登高》这首诗会背,活过了第七集,估摸在启年殿,就会陷入长公主的陷阱,当着陛下面也只能来一段”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哎,穿越这样的时代,不仅要学好化学、语文、还要学好物理,不然到了大结局巴雷特都不会用!太难了!
我想,还是留在瞻洲跟思思一起过吧~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庆余年》结局:范闲最终刺杀了庆帝,与妻子林婉儿隐居在山林。柳思思生下了范闲的大女儿范淑宁。战豆豆为范闲生下了的三女儿红豆,继续女扮男装做北齐的皇帝。叶轻眉被庆帝杀死。长公主、二皇子、太子等人因刺杀庆帝失败,最终纷纷自杀身亡。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认真的思考了一下这个问题,假如我生活在庆国那样的一个朝代,我会怎么办?
在那个朝代,若是我没有把作为现代人的记忆带过去,那基本上也不存在“怎么办”,就是一个普通老百姓,运气好的话可能会中个秀才,琢磨琢磨文字,写几篇古文或者几首诗歌,当然前提是兴趣爱好和现在差不了多少。
如果,在那个朝代的时候,我有幸把作为现代人的记忆都带了过去,那么情况可能就不一样了。
至于唐诗宋词,这些我们从小学就开始都要背诵的知识,我肯定是背不了几百首的,但根据《庆余年》中的设定,混个八九品诗人问题应该不大,估计也能不愁吃穿。可以逍遥自在的找些朋友喝喝酒,下下棋,畅谈畅谈诗文。
不过除了写写诗文之外(虽然大部分的时候是在背诵背诵别人写的诗文),有一件事情是必须要做的,就是先去学学他们的武功,特别是叶轻眉带过去的那几本。我目前学的简化太极拳可完全不是那些九品高手的对手啊,估计一招就歇菜了,活不过半集。
文章影响力有了,防身的武功也学会了,那我就到处去给人背诵老子,孔子、墨子等大家的文章。这个估计比唐诗三百首更强大一些,那些大臣啊,国君啊听了这个之后可能就不想打战了。同时,我们现在的中国文化也在另一个世界也得到了弘扬,可谓一举多得,不用谢我,我就是这么想的,我现在已经开始背诵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