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在江苏严重弃化学下,女儿化学比地理学得好,咋选?亲们给点意见?
化学,学生,专业在江苏严重弃化学下,女儿化学比地理学得好,咋选?亲们给点意见?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在江苏严重弃化学下,女儿化学比地理学得好,咋选?亲们给点意见?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具体要看大学专业方向选择,如果选择化学对专业选择没有影响的话,当然选择学科成绩更好的化学学科。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目前江苏已出台化学保底政策,大胆选化学。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当化学没人选时,那么多对化学有必考要求的专业该怎么办?
小编曾列举过3+1+2省中,对化学有必考要求的专业数量,如下:
重庆:2170+212+3=2385个;
湖南:2591个;
广东:2111+192+3=2306个;
河北:2846个;
湖北:2481个;
江苏:2463个;
辽宁:2527个。
以江苏省为例,选化学的人数肯定比2500个多。保守估计,一个专业招收3~4名,那就是10000个名额。这是只有选化学的考生才资格选的专业。
也就是说选化学的人越少,竞争就越少。
这是竞争优势,我们再来看看赋分的劣势——想必题主担心的就是这个。
先看一个图片:
大家仔细阅读图中最底下的平行四边形上面的一条横线坐标轴,是最低分和最高分——这是本科目考生中考取原始分的最高值和最低值。
赋分区间和等级正是根据这两个数值进行划分的。所以,只要您孩子的原始分成绩接近满分(肯定就接近最高分了),赋分成绩是不会受化学弃考的影响的。放一万个心!
而且您也说了,成绩要比地理好。一个竞争少,专业多,成绩好;一个竞争激烈,专业相对少很多,成绩一般。
如果仅仅是担心赋分制度,真的没必要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全国都一样,全国均应高1一2不分科。使毕业生能达到高中生应具备的文理科基本知识。高中毕业的文科学生(含部分理科学生)连普通电路等基本常识都不会岂不是怪事。但3+2还稍好一些因为选择史地或理化基本是文理分科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你好,选课的东西很复杂,涉及的东西太多,别人选的少只是一个方面。在不了解你孩子的具体情况下,很难给出合理的建议,你可以根据下面的情况好好分析下,结合孩子自己的情况做合理的选择。
新高考下,选课走班是趋势,也是必然,但是这对学校老师的数量和质量要求非常高。对于我们这样的学校来说,难度很大。
1学生怎么选最有利
一、学生选课根据:兴趣、老师、学科强弱
通过选择老师来选课,是学生选课时可以考虑的方向之一。例如:有些成绩非常好的男孩子喜欢选年轻老师,他们节奏快,思维活;而有些基础不太好的学生喜欢选择老教师,讲得细,有耐心。或者在以前的学习过程中,觉得哪些老师讲课风趣、哪些老师教学质量高,这些都是评判标准。总之,选课走班,是对以前固定班级教学形式的一次升级。
其次,可以按兴趣选择课程。新高考改革政策把选择的权利交给了学生,尤其是学生可以选择哪些科目作为高考考试科目,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按兴趣选课,家长就不用担心学生的学习态度。在一些资源条件充足的学校,还会开设一些兴趣课程可供学生选择,比如:书法、绘画、手工、表演等,很多项目都是课余时间家长花高昂学费给孩子报兴趣班才能学到的内容,而现在这些项目已经在部分中学的课表中呈现。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很多老师发现,学生如果完全按照自己兴趣选择,而不考虑就读学校在学科教学上的实力,以及自己在该学科的能力,最后的结果可能就是选了却考不上。学生应该把就读学校所有学科的教学实力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每个学校都会有特定的某个学科或者几个学科是该校的主导学科,当学生考虑自己的兴趣和学校具体学科实力时,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就得到了兼顾。
二、学校制定规则,帮助学生理性选课
学生选课不仅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模块,还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时段。为了帮助学生们选课,学校可以通过举行选课辅导活动的方式,让每一个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课程修习计划,让家长和学生都做到心中有数。宁波鄞州中学在这点上做得比较出色,学校除了正常学习外,还会组织老师辅导学生进行学业生涯规划,并多次召开家长会进行沟通和培训。
学校在对学生做生涯指导时要注意,一定要将选择的规则以及可能导致的结果告知学生,可以分发给每位学生分发选课手册,手册内容可以包含:学校提供的全部课程、选课走班的管理规则、专业发展前景以及不同方向学生的选课示例等,帮助学生理解。千万不能只用一门课程给学生做生涯指导,而是要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让学生在选择中学会自主选择。有的学校为了避免科任老师的专业局限性,每学期还会邀请各行业的专家来给学生做报告。
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修习课程,就是选择自己的理想大学;选择一个喜欢的专业、就是选择一种职业;选择一种职业,就是选择一种生活方式。学生的每一次选择,都要对自己的未来负责,学校、老师和家长也要起到辅助责任。
上一篇:如果没有郭德纲,相声还会有人听吗?相声市场会不会消失?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