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黄鸿年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中国,中策,的人黄鸿年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
祖籍福建泉州的黄鸿年(Oei Hong Leong),1948年生于印尼苏拉威西岛望加锡一个显赫家庭,他的父亲黄奕聪是印尼首屈一指的,与林绍良齐名的财团领袖。,
个人小资料
黄鸿年是本地知名的富商,他出生在印尼,在新加坡定居,在各地发展事业;不过鲜为人知的是,他其实有着很深的u2018中国情结u2019。
六十年代,少年黄鸿年曾在中国当红卫兵;八十至九十年代,壮年的黄鸿年则在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大展拳脚。
最近,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编著出版的《世界华人金融家》一书中,就这样形容黄鸿年:u2018他是中国资本运作的第一导师,开创了外商大规模收购改造中国国企的先河,也是带领中国企业家登陆国际资本市场的先驱。他是中国经济改革史上具示范效应的民间人物之一,黄鸿年对中国资本家的启迪作用,超过了一百本教科书。u2019
个人经历
60年代在中国受教育期间,黄鸿年多次下乡插队学习,那时的黄鸿年的确是“小小少年行远方,红旗飘飘中成长”。在他高二的时候,文革开始了,他追忆:“那时我充满激情和斗志,歌颂毛主席的歌我都会唱,毛主席的诗词和语录我都会背。直到现在,我还经常用毛主席的语录做演讲的开头――u2018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来了。u2019”
他说:“那个时代的人,人人都很有朝气,有理想,有斗志,虽然日子过得穷,穿得烂衣烂裤的人民群众,都在讨论怎样过一个有意义的人生,怎样为人民服务,没有人考虑个人的利益,更没有人想过要发财。”
到山西小山村接受改造
文革爆发后,黄鸿年成了“黑五类”,但他没有放弃,主动选择同北京的知青到山西的小山村接受改造。他每天的任务就是整理庄稼、掏大粪、扫雪;白天辛苦劳动,晚上和八位热血青年挤在一个炕上睡觉;唯一的露天厕所设在屋外,上厕所时冷彻心骨的寒气让他至今刻骨铭心。水,要从500米深的老井往上打,先洗脸,后洗头,再洗脚,最初有一年多的时间,没有洗澡,只能抹抹身子。乡村里没有电,只有一盏昏黄的煤油灯伴随远处传来的狗叫声。
插队的日子,让黄鸿年对中国农村和农民有了比较深刻的领悟,“不患寡而患不均”等小农意识是不少中国人的心态,中国是农业大国,农民意识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国民意识。这也使得他后来重返中国,与政府和企业合作的时候,非常能够了解对方的动机和心态。他坦言, “这不能不说是u2018上山下乡u2019的一部分功劳。”
过往的经历也让黄鸿年能更好地同中国各个层面的人沟通。他说:“交朋友通常有三项基础,共同的目标,共同的语言和共同的认知。到中国的卡拉OK,国内的领导常常点邓丽君的歌给我唱,而我高声唱出来的却是革命歌曲。” 青年时代的共同回忆和经历,即刻让陌生化为熟悉,为黄鸿年在中国的人脉的建立和扩展奠定了基础:“现在回想那10年,不仅觉得没有浪费,反而是一个无形的宝贵资产。”
成立中国首家中外合资公司
创业
1985年,黄鸿年重返神州,到青岛考察,可说是人事皆非,他感慨万千。当时他就有收购青岛啤酒的计划,却因为种种原因而没有成功,但这个尝试让黄鸿年看到了巨大的机会。后来,黄鸿年同中信集团各以50%的比例成立了国联实业有限公司,这是中国第一家中外合资的投资控股公司,总共经历了八位国家副总理的批准后才得以执行。
“那是30年前,大家对股份制、收购、合并、上市……这些概念非常陌生。我就用马克思的语言同中国方面沟通,比如说,u2018股份制也是另外一种形式的社会主义,虽然是国有企业股份,但拿一些股票去上市,让老百姓也买一点,能够享受到企业赚钱后的一些好处,也是人民真正的当家作主。’ ”
众所周知,1980年到1990年,黄鸿年主要精力在新加坡收购联合工业(UIC)的事宜上,当时通过不断的收购和出让,他将联合工业由一个注册资本1700万新元的小公司,发展成为资本超过10亿新元的集团,资本增值了60倍,完成了当时新加坡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收购战。
一年收购大陆200多企业
1990年,黄鸿年将联合工业的事宜告一段落,而转向香港发展,随后收购了亏损的日资上市公司――红宝石,并将其改名为“香港中国策略投资公司”,简称“中策”。
这个名称蕴含了黄鸿年的梦想,他希望运用海外华商的影响力,带动世界华商在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的优势与中国国有企业合作,参与国有企业的体制改革。中策当时的股东还包括李嘉诚的和黄集团、美国投行摩根士丹利,日本伊藤忠等国际财团。
中策收购的第一家中国公司是山西太原橡胶厂,中策持股51%,并注入资金,公司的运作很快就脱胎换骨,这令黄鸿年增加了信心。随后,中策的阵线扩大到大半个中国,仅用一年多的时间就在大陆收购了200多家企业,总投资超过百亿人民币,这在当时的中国也是史无前例的。
“我认为政策和策略是指南针,是商家在中国成败的关键。 在中国做生意要看清大方向,摸清国家的产业政策,和中央保持一致。”
当年被纳入中策旗下的国有企业,大多都能转亏为盈。1993年,中策将在国内收购的橡胶和轮胎企业,在百慕达注册并在纽约以“中国轮胎”挂牌上市,集资1亿美元,再用这些资金收购了重庆、大连、烟台等地的四个轮胎橡胶厂。中策也收购了北京、杭州等多家啤酒厂,并以“中国啤酒控股”在多伦多上市。
曾被指责导致国资流失
这些现在中国商场每个月都在进行、并已蔚然成风的投资方式,在10年前的中国,还一度曾被指责为导致国有资产流失。黄鸿年说: “有人说,我将募集的钱放在自己的口袋了,认为我们是空手套,但这些资产都是我们用真金白银收购来的。上市后大股东所持有的股权套现了一部分,发售公众股后让自己的股权摊薄了,而套现的资金再用于其他项目的收购或新的业务扩展,这是资本市场中一个运作方式。”不过, 在当时的中国,明白这些道理的人看来并不多。其实,这也是用外国人的钱来发展自己,是另一形式的招商引资而已。
也有人问黄鸿年,为什么他比较倾向于通过收购合并的资本运作,而不是通过具体的营运管理去逐步建立起商业王国。他的回答是, “条条大路通罗马”,就像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生活方式一样,个人认为自己最舒服的方式,也就是他最适合的生活方式。
“我认为人生非常短暂,只有几个十年。一年365天,如果单单靠自己,你得用多少青春才能建立起一个庞大的企业?”
上一篇:杨露(影星)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