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萧雅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越剧,上海,艺术萧雅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
萧雅,女,演员。上海人,1964年3月出生。上海戏剧家协会理事。,
萧雅 - 个人简介
萧雅,著名青年越剧演员,尹派小生,在稚童时代就喜爱艺术,立志当一名优秀的演员。中学时,萧雅曾跟上海音乐学院教师学习过声乐,读完高中后,她考进了上海虹口越剧团当演员。尔后,萧雅进入上海戏曲学校,专攻小生行当。她刻苦钻研、勤学苦练,从此在艺术的道路上迈出了一个个坚实的步子。荣获第21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萧雅已有二十多年舞台工作经验。1980年进入上海市戏曲学校越剧班学习;1982年下半年到虹口越剧团工作,很快就崭露头角;1984年在江浙沪青年越剧电视大奖赛中获得三等奖;1986年在第二届江浙沪青年越剧电视大奖赛中获得二等奖;1987年获得海峡两岸歌唱比赛(故乡情)一等奖;1988年获得上海市第二届通俗歌曲创作演唱比赛一等奖;1989年在华东六省一市戏曲演员通俗歌曲大奖赛中获得特等奖。其间,她拜尹派艺术创始人尹桂芳为师,成为入室弟子。萧雅为最早的戏歌两栖演员。她曾以一曲《月亮走,我也走》唱一举成名。她曾受上海歌剧院邀请,出任歌剧《请与我同行》女主角;中央电视台拍摄萧雅主演的音乐风光片《呼伦贝尔情》,荣获全国民族音乐风光片特等奖。萧雅 - 艺术历程
1991年,萧雅赴美国定居,在1998年年底离美返沪。2001年4月,上海东方电视台,解放日报和上海记者协会共同为她举办了《东方雅韵――萧雅尹派演唱专场》演出。同年下半年,她受上海越剧院邀请,主演了越剧《早春二月》使柔石名作再现舞台,萧雅新声征服观众。2002年6月成立以演出为中心的上海萧雅艺术工作室,领衔主演原创越剧《状元未了情》.在第四届上海国际艺术节获得首演成功以后,又创排《越剧精品回眸――萧雅尹派折子专场》。2003年10月晋京参演首届北京国际戏剧演出季,引起热烈反响,受到中央领导同志上台祝贺。旋即赴长沙参赛第七届“映山红”民间艺术节,荣获剧目金奖和编剧一等奖等12项个奖。1988年、1994年、1995年,上海电视台摄制播映了由她主演的越剧电视剧《汉文皇后》、《血缘恩仇》、《玉蜻蜓》(获第十五届全国电视剧“飞天奖”三等奖)。她擅长演唱,是一位既能唱戏又能唱歌的两栖演员。对越剧传统唱法进行开拓创新,把通俗歌曲中的轻声、气声及西洋美声唱法融进其尹派唱腔中,在戏曲和歌的相互渗透上作了有益的尝试,缩短了当代青年对传统戏曲的欣赏距离,赢得了众多的知音。她曾受上海歌剧院之邀主演歌剧《请与我同行》。由她主演的音乐片《呼伦贝尔情》获全国民族音乐风光片特等奖。又先后获得第二届江、浙、沪越剧青年演员电视大奖赛二等奖、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优秀歌手奖、华东六省一市戏曲演员通俗歌曲大奖赛特等奖、上海市第二届通俗歌曲创作演唱比赛一等奖等多个奖项。1988年,《新民晚报》、上海电视台等新闻单位,联合为她举办《萧雅演唱艺术专场》及研讨会。曾旅居美国,回国后常有演唱活动。2001年夏参加上海越剧院《早春二月》的演出,扮演萧涧秋一角。并自组“萧雅艺术工作室”,后改为“萧雅文化艺术有限公司”,成为上海地区第一个经济上自负盈亏的民间越剧团体。排演了新创越剧《状元未了情》,参赛第七届“映山红”民间艺术节,获奖12项,她获演员一等奖和第二十一届中国戏剧“梅花奖”。
萧雅 - 主要作品
演出了越剧《三女审子》、《沉香扇》、《画龙点睛》、《天长地久》、《青峰剑》、《青云梦》、《流浪王子》、《沙漠王子》、《重阳山恩仇记》、《血缘恩仇》、《一枝梅》、《盘妻索妻》等十几台大戏,以她儒雅的扮相、潇洒的风度、柔美的唱腔赢得了观众的喜爱。其间还灌录过不少越剧和歌曲盒带,拍摄了戏曲电视连续剧《汉文皇后》、《绿林奇缘》、《血缘恩仇》、《玉蜻蜓》和《江南情》。其中《玉蜻蜓》荣获第15届全国电视剧飞天奖。
萧雅 - 艺术人生
两栖演员萧雅开了戏曲演员唱歌的先河,成为最早的戏歌两栖演员,她曾受上海歌剧院邀请,出任歌剧《请与我通行》女主角;中央电视台拍摄萧雅主演的音乐风光片《呼伦贝尔情》,荣获全国民族音乐风光片特等奖。1985年《上海戏剧》杂志社专为萧雅歌唱问题召开了大型座谈会,获得各界专家的肯定。紧接着文汇报发表文章《箫雅该不该唱歌》,一时成为全国和上海众报刊讨论的话题,影响较大。1988年上海解放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上海电视台和上海人民广播电台等多家新闻单位联合举办《箫雅演唱艺术专场》演出,戏歌参半,相得益彰,轰动上海。之后,又共同举办了“萧雅艺术研讨会”获得专家们得高度评价和赞赏。1991年,萧雅赴美国定居,但是,安定优越的生活并没有磨灭萧雅的舞台情结。她酷爱越剧,思念观众,曲不离口,身不离功,朝思暮想要重返舞台,终于在1998年年底依然决定离美回沪,重新融入观众之中。2001年4月,上海东方电视台,解放日报和上海记者协会共同为她举办了《东方雅韵--箫雅尹派演唱专场》演出。同年下半年,她受上海越剧员邀请,主演了越剧《早春二月》,这对从未演过现代戏的萧雅来说,是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跨越。柔石名作再现舞台,萧雅新声征服观众。
萧雅在艺术上既承传师教,又好学博采。她曾以首场的一曲《月亮走,我也走》唱红大江南北,显示出厚实的音乐功底,在促进戏曲和歌曲的相互渗透上作出了有益的尝试。她又拜昆剧名家美缇为师,吸吮昆剧乳汁,提高艺术风格,萧雅还大胆创新,在突破戏曲的传统唱法上作了可贵的探索,她吧通俗歌曲中轻声气声唱法和美声唱法糅合进尹派唱腔之中,丰富了越剧的表现力,使之富有时代感,缩短了传统戏曲和青年观众的距离,形成了独特的演出魅力。
萧雅、金静将携手“追情”越剧尹派小生萧雅与戚派花旦金静,在美琪大戏院为艺术节联手打造新戏《状元未了情》(原名《追情》)。越剧迷们都知道,尹派、戚派合演的剧目本来就不多,加之这对舞台姐妹花又是首次在大戏新戏中合作,所以“吊”足了人们观剧的“胃口”,在中福会儿艺的排练场,萧雅与金静正在昆剧名家岳美缇、张洵澎手把手的指导下,一招一式地研究角色的姿势动作。执导过《宰相刘罗锅》《洛神赋》《映山红》等著名作品的石玉昆导演十分钦佩她们对艺术的严谨与执着。萧雅说:《状元未了情》是萧雅艺术工作室成立后推出的首部作品,她们丝毫不敢掉以轻心。观众那么热情,那么捧场,戏没出来就买票,是对她们的信任与鼓励。作为一名演员,要对得起观众这个“上帝”。
《状元未了情》是部言情醒世剧。萧雅在戏中扮演新科状元杨雪筠,金静扮演御史千金唐梅芬。萧雅笑称,戏名“追情”也同样贴切地传递了她与金静对越剧艺术不解的情缘与追求。作为远渡重洋回归故土的“海归派”,她与金静90年代随出国潮远去异国他乡,但始终难舍越剧之情。戏曲的根在上海,越剧艺术的知音在上海。在海外,虽然钱多赚了几个,但心理上常会产生失落感。艺术青春易逝,胡不归?于是下定决心:“归去来兮”!戚雅仙的得意门生金静在一旁说,她早就想与萧雅合作了,非常高兴这次终于能够如愿以偿。东渡扶桑归来,她开了一家时尚的“卡贝花”店。为了《状元未了情》,这位戚派花旦,毫不犹豫地将生意委托给别人。她希望《状元未了情》的排演会成为她的新起点。
上一篇:三田佳子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