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农村生姜种植,姜瘟病如何防治?
生姜,瘟病,土壤农村生姜种植,姜瘟病如何防治?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种植生姜前须要先弄清楚姜瘟是生姜的哪个部位生病?姜瘟发生的规律及哪些因素导致姜瘟发生?只有先了解了这些,最后种植生姜才会得心应手,才能避免姜瘟给自己带来的损失。
一:姜瘟是生姜的哪个部位生病?
姜瘟我们通常称它为姜腐烂病,是生姜普遍发生的一种灾难性病害。只要发病的地块,都会导致减产10-20%,严重者本钱都回不来。主要危害根、茎、叶腐烂而亡。起初发病症状不明显,最先是植株的叶片卷缩、耷拉下垂无光泽,而后1-2天的时间叶片迅速由下至上变枯黄色,发病的植株基部也从原来的绿色变成暗紫色,3-4天时间植株基部就会转变成黄褐色水渍状变软腐烂,用手一捏有白色发臭的黏液粘在手上。而同时地下根茎也快速变为黄色的水渍状并逐渐软化腐烂。所以说,姜瘟发病的部位,根茎叶都可受害发病。
二:姜瘟发生的规律及哪些因素导致姜瘟发生?
姜瘟是一种细菌性的腐烂病害,其病原菌为青枯假单胞杆菌。此病原菌可以通过种姜、土壤和上茬的残株上越冬,通过病姜、雨水、土壤及肥料传播,成为次年初侵染源。姜瘟发病的早晚、轻重,与当年气温及降水量有关。6-9月的高温多雨、相对湿度大于80%时,大量病菌随水扩散,造成多次侵染,姜瘟易发生及流行。因此,在发病季节 ,天气决闷热多雨、田间温度大,发病就重,反之则发病轻。此外,地势高排水良好的土质,发病较轻,地洼地段土质,土壤黏重或偏施氮肥的地块发病重。
三:栽培时需要注意细节
1:土壤轮作。选择3年内没有种过生姜的土地,因为姜瘟病菌能在地里存活两年以上,轮作换茬可以把土壤传播的这条途径切断。并在头年的冬天把大田深翻深耕出来,让土地在日晒、霜冻、雨淋的环境下,把土壤中含的一些姜瘟病菌杀死。不选择种过茄科类作物的土壤,因为种过茄科类的土地易感染青枯病,所以不宜栽培生姜。
2:选用良种做种。选择没有感染过姜瘟姜田的生姜做种,并单独存放在一个姜窖里面。贮藏姜种时需要给姜窖消毒灭菌处理,减少感染源。次年把姜种从姜窖取出来,需要进行严格的挑选并晾晒,从而清除种姜带菌陷患。并用多菌录可湿性粉济浸种1小时后并沥干再催芽,以杀死种姜表面附着的一些不良病菌。
3:选地、整地。选择土层深厚肥沃、上下通透、排水良好的半沙壤土种植生姜,并且姜田的地势要高,方便排水,不选择低洼地段土地。再一次深翻深耕土地,起好围沟、做高垄或者在地上打洞种植。
4:改善田间小气候。不管是在幼苗期,还是在苗期,只要天气高温,都要想办法给大田加盖遮阳网或种植能遮阴的高杆植物,从而降低地温;如果雨水过多,要及时排水疏沟通渠,保持土壤不渍水,从而切断气候适宜姜瘟病菌繁殖传染的这条途径。
5:施净肥。给生姜施的肥料保证没有姜瘟的病菌,所以我们在给生姜施用农家沤制的有机肥时,不能用患病株、腐烂姜及带菌的土壤做堆沤肥,并且要保证所有的农家有机肥都是经过高温发酵充分腐熟后才能施用。建议用豆饼肥、枯肥腐熟后配合化肥施。
6:浇净水。给姜田浇水时,最好不要用稻田水,因为稻田易感染稻瘟病,所以稻田水不适宜浇生姜。也不要浇江河水,因为江河水杂,汇流多,病菌也多。为了防止浇水带来的浸染,最好采用姜田就地打井灌溉。平时不要把一些带病的植株扔到沟里和井边,防止感染井水。
7:病株处理。在6-9月的姜瘟高发期,要注意田间病情观察,一旦发现病株,及时把病株和土壤挖出来,并连同0.5米范围内的健株及土壤一并挖走深埋,再把刚挖的地方撒上石灰粉,并用无病土遮掩。如果浇水时,请绕过撒石灰的地方,防治病菌随水势象下浸染。
8:药济防治。取完母姜后,用代森铵水剂灌窝,每7天灌一次,连灌3-5次可减少姜瘟病的发生。此外,齐苗期可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或新植霉素可溶性粉剂灌窝,也可以控制姜瘟病的危害。(代森铵水剂、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新植霉素可溶性粉剂灌窝的比例详细阅读说明书,这里就不加以细说。)
综上:姜瘟发病迅速,发病期较长、传播途径多种多样,一旦发病,没有好的防治方法,因此在栽培上应以农业防治预防为主,农药防治为辅的原则,以切断传播途径,最大程度的把病害控制在可控范围之内,不让其蔓延。
关注留守傅姐,了解农村一草一木,农家的生活琐事。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姜瘟病是生姜种植过程中一种常见病害,对生姜的产量和商品价值有很大的影响。借此分享一下姜瘟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一、姜瘟病症状
姜瘟又称姜腐烂病、姜软腐病,是由假单胞杆菌引起的细菌性病害。该病是通过带菌土壤、带菌姜种及病株残体、雨水、地下害虫、农事操作等传播。主要为害地下根茎部,一般在茎基和根茎上半部开始发病。最初根茎处初生水渍状黄褐色病盅,表面失去光泽,内部组织腐烂,手压有污白色汁液流出,有臭味,最后只剩下表皮;茎基部呈暗紫色病斑,后呈黄褐色腐烂,腐烂后植株歪斜、倒伏,挤压病茎横切面有白色臭液流出;病初上部叶片呈失水萎蔫青枯状,叶缘反卷、平摆,2-3 天后叶片由下至上表现出叶缘、叶尖发黄,以后逐渐变褐色干枯,整株枯死。
二、发病特点
姜瘟是一种发生普遍、流行性强、传播速度快的毁灭性病害,高温多雨季节,是姜瘟病迅速蔓延期,如不及时治疗,将造成巨大损失。发病时间长,一般从 6 月下旬始发,7-8 月盛发,一直到采收结束均有发生。在高温多雨季节最易发生,特别是土温变化剧烈、利于病害的发生和流行。连作地、粘质土或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偏施氮肥,或掰母姜时造成的伤口多,均易发病。
三、农业防治
由于目前暂无有效专治姜瘟的农药,因此,要以农业综合防治措施为主。
1、选地
选择土层深厚、土质肥沃、有机质丰富、pH 值 6-7 的微酸性地块,地势高燥、排灌方便,前茬地为粮田或大蒜田。要求地块周围 3 公里以内无 \" 三废 \" 污染源存在。姜田大气环境质量、灌溉水质、土壤均应符合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质量标准。
2、轮作
已发病地块,间隔 3 年以上才可种姜,最好选用新茬或前茬为粮食作物的地块,菜园地以葱蒜茬较好。实行 2-4 年轮作,水旱轮作效果较好。
3、选择姜种
从无病地留种,严格挑选姜块肥大、皮色有光泽、质地硬、不干缩、肉色鲜黄的无病姜留种。带病姜块下地能导致姜瘟病在地下根部传播。
上一篇:广西想种胭脂扣和玛姬婶婶能开花吗?有哪些藤本月季推荐?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