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为什么人们写诗、对对喜欢以风,月,柳,梅,雪,酒等为题?
物象,自己的,情感为什么人们写诗、对对喜欢以风,月,柳,梅,雪,酒等为题?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为什么人们写诗、对对喜欢以风,月,柳,梅,雪,酒等为题?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诗是高度凝炼出来的语言,“诗言志”是诗的本质特征,无论是《尚书•尧典》中记载的“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还是《庄子•天下篇》中说的“诗以道志”,都充分说明了这一点,无需赘述。
“诗言志”中的“志”,狭义上来讲,是指志向,理想,抱负,但从广义上来说,其意义又不仅限于此,还包括一个人的思想,意愿,情感等等很多方面。
那么,这“纷繁复杂”的“志”该如何去“言”呢?大家要注意,都应该借助一个或者数个具体的物象来表达,也就是“寓志于形象之中”,这是诗歌创作的基本要求。也就是说,不管你是表明自己的高远志向,如成才,报国等,还是抒发自己的美好情感,如对四季美景的赞颂,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等,还是表达自己内心的苦痛,愤懑,不满,如榜上无名,遭人排挤,生活艰难,家庭不幸等,只要你想用诗歌的形式去表达,就必须遵循这个原则。这就是人们写诗,为什么喜欢以风,月,柳,梅,雪,酒等为题的原因所在。
在此,随便择句举例一二:陶渊明的《饮酒•其五》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借助“菊”、“南山”这些具体的物象,来表达自己弃官归隐的高洁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李白的《赠汪伦》中,“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借助“潭水”之深,来说明他和汪伦的深情厚谊。等等等等,不胜枚举,大家可以慢慢去体会。
同时,我认为,对联也是诗的一种表现形式,所以五言也好,七言也好,甚至九字,十一字等,除了要按照对联的基本要求,也要遵循这一基本原则。
当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人才疏学浅,说的不一定完全正确,还恳请各位方家多多指点,咱们共同进步。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风花雪月,诗人们对着这些景色生出无限遐想,寄托遥远的梦想和情思!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些都是有灵性的物象,更能萌动的灵感,而且入情入味!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些物种它们身上有表里不一的东西,总是让人难以捉模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诗又称诗歌,是一种用高度凝炼的语言,形象表达作者丰富情感,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节奏和韵律的文学体裁。
诗乃文学之祖,艺术之根。写诗的人借助于风、花、雪、月、柳、梅等来抒发自己的情感,是借助于物象来达到诗人写诗的意境。
刘勰在《文心雕龙》一书中,谈到文学作品的意境说到“神与物游”,即文人是把自己的文思与物达到了高度的契合,让自己的情思和客观事物当中的物形成互动,这样的诗才更有生命力。
客观事物中的物象是有生命力的,它们不依人类的存在而存在,不依人类的消亡而消亡,只要有阳光,空气和水它们的生命就能永恒。而自然界的风,雨,月等都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自然现象,它们的存在使人类繁衍生息,永无止境。
借助于这些有生命力的物像来抒发情感,能使诗人的情感发挥到极致,能达到一种神与物的高度互动,这种意境,会使诗产生读起来更加浪漫,更加引人入胜。
一切美好的物象都是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人们写诗、对对的目的是为了抒发心中的美好情感,并籍此与读者产生广泛的共鸣。风、月、柳、梅、雪、酒等正好契合这些美好的寓意。
写诗、对对不是无病呻吟,大多是有感而发,要么借物言志,要么借物咏怀。有\"春风得意马蹄急”的快感,也有“咋夜西风凋碧树“的无奈;有\"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的豪迈,也有\"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温情。古今文人的神来之笔,将这些看似平常的意象,幻化成了人们心中一幅幅美丽的图画……
上一篇:如果一个富人假扮穷人和你相亲,事后,被你发现你会怎么做?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