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如果你的孩子是学渣,如何处理亲子关系?
孩子,父母,自己的如果你的孩子是学渣,如何处理亲子关系?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个问题问得好扎心!好多家长都有这个问题!我的孩子刚上三年级,我就经常有绝望的感觉!从我孩子自身来讲,不认真,坐不住凳子,题还没看完就着急回答问题,思考问题又不全面!常常把题做错!有很多时候讲了好几遍的题又错了又错!那种心情简直雷劈了一样!现在孩子还小说不好将来一定不好,但现在学渣的状态却让我恐慌不已!假如将来我的孩子成了学渣,我的首要任务就是要让她做一个好人!一个女孩子不要走了歪路。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接受她已经学不好了这个事实!放平心态跟她相处避免成为仇人!然后鼓励她学一门赖以生存的技术!让家长接受孩子只能如此这个事实!对家长来说也是锥心之痛!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不谈学习是亲人,一谈学习是仇人”。相信有些父母有过这种感受。
我想,不管是学霸也好学渣也好,学习这件事情一定是孩子的一块心病。每一个孩子都看重,学得好是他的荣耀,学的不好是他的痛处,孩子一定不愿意任何人揭自己的伤疤,因为他有自己的尊严,所以如果方法不当,和他一谈学习,孩子可能往往就处于消极不良的状态之中。
处理好亲子关系,不在于和小孩谈不谈学习,而在于重新激发孩子对学习的感觉、学习的信心。
如果孩子对学习是一个失败的感觉、痛苦的感觉,那么,父母不管用什么方法跟孩子谈学习,可能都是痛苦的,关系只会越来越僵。
换个角度,如果我们父母对孩子说这样的话:“孩子现在你的成绩确实不够好,老师对你可能也不理不睬,同学也看不起你,但是你能够天天顶着这么多的压力坚持上学,这本身就是一件很不容易做到的事情,即便是我们也很困难,何况是你呢,爸爸妈妈在这一点上是很佩服你的。”
孩子如果听到这样的话,至少不会把爸妈当作仇人,甚至会把你们当做只是知心人,懂他的人。孩子的内心世界可能就会向家长敞开。
甚至父母可以这样跟孩子谈话,“你只要做自己能够做到的事情就可以了。比如不要多高的成绩,语文考试我们争取增加5分,好不好?因为增加5分不是给爸爸妈妈增加的,这只是你一个选择的目标这个目标对你来讲可能是可以达到的,甚至可以说是比较容易达到的,你可能看不起,但是这5分对你是有价值的,你可以成功的。这是你自己对自己的一个考验,一个挑战,真的成功了,你的信心就会增加,按照这个思路我们一起去试一试试看好不好啊?”
孩子的学习,仅仅是一个阶段性的学习,会有起伏。父母要让孩子认识到这一点,并且给他信心。在他获得常态的进步的时候,给予肯定;在他获得超常态进步的时候,给予表彰鼓励,更多的支持奖励。如果低于常态。,父母可以适当地表示遗憾,但是提出父母和孩子可以继续一起努力的期待。
这样的话,孩子就会实事求是地对待自己,他的学习焦虑恐惧郁闷不安就会少得多,亲子关系也会逐渐好起来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人人都有自己的优缺点,对于孩子身上的闪光之处,要多关注和鼓励,不足的地方要善意的指出来,剖析原因,针对性的改正,不要一味的指责和挖苦,遇到问题不要逃避和寻找借口,积极的解决就行!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首先,必须确定他真的是学渣!孩子小的时候,家长的作用还是蛮大的!如果确定你尽到了责任,孩子确实学习不行!
那么,
第一,别把你曾经的理想,你对生活的负面感悟,你的压力传导给孩子!
第二,家长的榜样作用永远存在。不管你自己多么卑微,请让你的孩子看到你乐观积极的表现,看到你仍在努力的行动!
第三,和孩子聊一聊,也许他已经有了某个兴趣,就算死马当活马医,去尝试!
第四,告诉他,我们是一个团队,每个人都要完成自己的责任,孩子,你现在的责任就是学习一样东西,而且是坚持学习!
最后,家里家外的规矩,必须遵守!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太阳]【今日育儿 知识分享】如何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爱心]
很多宝妈生完孩子后,在育儿方面都有一个过渡阶段,从开始的不知所措,到后来的手到擒来,其实育儿的过程就是父母和孩子共同成长的过程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性格很受父母的影响,如果哪位宝妈宝爸觉得与孩子很难构通,建立不起良好亲子关系,那么就需要反思一下。其实建立良好亲子关系很简单
平等交流
我们要想和孩子关系更加密切,就要和孩子平等交流,绝对杜绝我是你家长就要听我的想法,或许孩子的想法有些幼稚,只有我们耐心倾听才能知道孩子想法是什么,只有和孩子建立平等的关系,才能加强孩子对我们的信任,帮孩子解决疑惑
多夸奖
很多家长在面对孩子错误的时候,第一反应是否认,正因为这样,孩子会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说什么都听不进去,所以在发现孩子犯错误时,不要急着教育孩子,先静下心来听听孩子想法,做的对的地方给予鼓励,然后在引导,不要一味的否认孩子,打击孩子自信心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