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吴质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曹丕,曹植,建安吴质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
吴质(177―230)字季重,定陶人,三国时著名文学家,曹魏大臣。, 吴质(177―230)字季重,定陶人,三国时著名文学家,曹魏大臣。
吴质 - 人物事迹
193年,曹操为发展力量,在鄄城招贤纳士,吴质应召而至。因其才学通博,受到曹氏父子的赏识,成为曹丕的挚友,曹植的文友。公元217年,曹丕被立为太子,吴质出任朝歌(今河南淇县)长,又迁元城(今河北大名东)令。曹丕为巩固太子地位,常于吴质商量对策。一次,曹操率军出征,曹丕、曹植前往送行。曹植出口成章,盛赞曹操之功德,而曹丕则相形见拙,怅然若失。吴质对曹丕耳语说:“与魏王辞别时,你什么都不要说,只管哭泣就行了。”曹丕听了吴质的话,哭的非常伤心。曹操及其左右很受感动。于是都认为曹植华而不实,不如曹丕诚实孝顺。加上曹丕平时善于掩饰自己,言行检点,而曹植则恃才傲物,恃宠娇纵,引起许多人的反感,最终曹操打消了改立曹植为太子的念头。公元220年,曹丕做了皇帝,马上派人把吴质接到洛阳,任命他为中郎将,又封他侯爵,让他持节度幽、并诸州军事。226年文帝崩,明帝曹�继位。230年,吴质被征调入朝,担任侍中,成为辅弼大臣。他向明帝陈述安危大计,指出:司空大臣陈群乃平庸之辈,非国相之才;称赞骠骑将军司马懿,忠贞机智,是国家栋梁。明帝采纳了他的意见,这对曹魏后期政局的变化产生了重大影响。吴质一向喜欢结交权贵,从不跟乡里百姓往来,在家乡名声不佳。做官后,又倚仗曹氏父子权势,作威作福,引起人们的反感。公元230年夏,吴质病故,被谥为“丑侯”。吴质的儿子吴应一再上书申辩,为父叫冤,直到吴质死后二十四年才改谥为“威侯”。吴质同当时著名文人“建安七子”交往密切,一说他是建安七子之一,其诗文风格表现了“建安文学”的风骨。其存世作品很少,仅有答曹丕书两篇,答曹植书一篇,收录在《昭明文选》里。还有《思慕诗》一首,存《三国志》本传注中。
吴质 - 传奇故事
丞相主簿杨修(后汉人,博学多才,为曹操所忌)想拥立曹植(曹操第三子,曾七步作诗),曹操世子曹丕(即魏文帝,曹操长子,后废献帝篡汉)为此烦恼不已,于是把吴质(三国魏人,才学通博)藏在车上的竹篓里送入宫中共商对策。杨修知道这件事,就报告曹操。曹丕见事机泄露非常害怕,吴质说:“不要怕,没关系。”第二天,曹丕把丝绸装在车上的竹篓里载到家中,杨修又密告曹操,曹操派人拦车检查,结果车上只有丝绸没有人,于是曹操不再疑心曹丕。其实曹操本来就怀疑曹植有夺取曹丕嫡子之位的野心,所以既然怀疑曹植就不会怀疑曹丕。不然以曹操那么多疑的人,怎会只拦车搜查一次就停止追查呢。至于曹操后来杀杨修,实在是因为曹操想孤立曹植以稳固曹丕的地位,但后人却认为是因为曹操忌杨修解出“绝妙好辞”的谜底,及杨修知晓曹操鸡肋退军的缘故,这实在太小看曹操了。
吴质 - 参考资料
[1].《资治通鉴・卷六十八・建安二十四年》[2]《资治通鉴・卷六十六》[3]《廿二史札记》
吴质 - 开放分类
历史、人物、《三国演义》、《廿二史札记》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