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如何理解书法的“我化为古”和“化古为我”?
自己的,笔力,古人如何理解书法的“我化为古”和“化古为我”?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问题补充: 刘熙载《书概》称:“书贵入神,而神有我神他神之别。入他神者,我化为古也;入我神者,古化为我也”。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如何理解书法的"我化为古″,和"古化为我″?
临摹时贵得古人字帖的精神格调。创作时贵从古人字帖脱化,贵有自己的精神格调。
包世臣在《艺舟双楫》中说:"要之,每习一帖,必使笔法章法透入肝膈,每换帖后,又必使心中如无前帖,积力既久,习过诸家之形质性情,无不奔会腕下,虽曰与古为徒,实则自怀抒轴矣。″
他说的大意是每临一帖,要熟烂于心,换帖后专一的临这种帖,不要想着前帖,不要串调。心中无我,当学过多家字帖后,取各家所长,总而成之,在创作时,做到食古能化。
在出帖后,我们在创作作品时,无我则无自己风格,以古人法理,写
自己的性情。有自己的精神格调。
所以说,临帖贵得他神,创作贵得我神。
书法家董其昌的临帖、创作方式是怎么样的?
一,实临:起初他临帖是忠实于原作的,没有渗入个人意趣,他曾在临褚遂良《千字文》以后写道:"观者必讶为余本家笔意安在也″。说明他作的是实临。
二,遗貌取神:这一阶段的作品,临得不太像,加入了个人意趣。既有古人精神,又有自己意趣。做到了沙孟海先生说的"处处有古人,处处有自己。″
董其昌提出的"离合论″内容是什么?
他说:"盖书家妙在能合,神在能离,所以离者,非欧、虞、褚、薛名家伎俩,直要脱去右军老子习气,所以难耳。哪吒拆骨还父,拆肉还母,若别无骨肉,说甚虚空,粉身始露全身,晋唐以后,惟杨凝式解此窍耳,赵吴兴未梦见在。″
董其昌临摹时有"他神″,创作时有"我神″。自成一家,形成了秀逸空灵的书法风格。
(个人浅见,仅供参考。不当之处,敬请包涵。下图书法作品为董其昌所书,国画作品为董其昌所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化为古,是传承。
化古为我,是创新。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谢邀请!我个人的理解是,在临摹古人经典是要化我为古,尽可能形神兼备,精确掌握用笔的技巧。而在创作作品的时候要化古为我,用古人的营养丰富自己的书法个性,把自己的审美结合传统书法的优秀品质塑造当代书法的面目。仅供参考!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如何理解书法的“我化为古”和“化古为我”?
通俗易懂的讲,“我化为古”就是千年“留级生”,躲在学校里面混日子既没有“风险”、也不想独立……
“化古为我”就是毕业生,以成年人的姿态进入社会,然后接受社会的各种洗礼。
“我化为古”适合做匠人,而艺术家就必须做到“化古为我”。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化为古是学习古代大书家的书法作品时,最好能作到对书家的身事有所了解,这样就能选准自己想学的字帖,然后临起帖来才能一步步接近古人所写的字和所要表达的意境,这样做你所写的字就越来越有古意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
比如:当今有很多书法爱好者学临欧阳询的九成宫帖,其不知欧阳询在写九成宫的时候年龄很大了,他的楷书到了炉火纯青的高度,所有的点画都作到了长一分儿见长短一分见短的水平,君不想你怎么去学?更有甚者欧阳询书写时心情平静如水,从字里行间就能窥见,你怎么化欧阳询为你?
所以从这个角度去学习古人书法不通。那就换个角度去思考去学习吧。中国书法讲究的是笔法,笔势,笔力和笔意,笔法就是中锋用笔,笔势是八八六十四种笔画(专指楷书),笔意是书法家写作品时书发自己的胸中之气。由此窥见一条我作为古的路,那就是“笔力”,古人书写任何字体都不外乎两种笔力,一种是外拓笔力,一种是内厭笔力。也只有褚遂良写的楷书近乎外拓与内厭笔力之间,但是古人都没能给这种笔力定格,后人也只有瞻仰和学习的份了。
不论你掌握了那一种笔力就作到了我化为古和古化为我了。
一管之见,方家教正。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继承传统,与时创新。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