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丝瓜如何种植才能保证高产稳产?其经济效益怎么样?
丝瓜,生长,种子丝瓜如何种植才能保证高产稳产?其经济效益怎么样?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基肥施在基肥沟中,条施,先施堆厩肥,再把化学肥料混合后施在堆厩肥上,然后小作畦,并敷盖银黑色塑料布。追肥每约3星期施一次为原则,追肥前先行畦沟灌水,待水分渗入畦内后再把追肥施在畦沟两边及畦底部。
生育期间,发有发生缺镁素现象(棱角丝瓜比较容易发生缺镁),可用硫酸镁加入农药中行叶面喷施,每星期一次,连续2—3次,浓度为0.4%(加水250倍)。当丝瓜植株在结果中后期生育转为衰弱停滞时,用尿素行叶面喷施,温度也为0.4%,也可以加入农药中喷施,每星期一次。
五、整地、作畦、栽植:作高畦,趁土壤半干湿时先按行距在植行上犁开阔而浅的基肥沟,施下基肥后先小作畦,然后在小作畦面的畦面上敷盖银黑色塑料布,如用机器操作,小作畦和敷盖塑料布可一次完成,使塑料布的两边埋入小作畦的两边,以免被风吹开。以后随丝瓜的生长再次培土大作畦,完成阔高畦式。丝瓜栽培前塑料布上依株距打栽植孔,每孔中栽一株,栽后再灌水。高温期宜较疏植,低温期宜较密植。
六、灌水及排水:丝瓜茎长叶大,水分蒸发量大,故宜注意灌水,经常保持湿润状态,灌水用畦沟灌溉。降雨时注意排水,不使根部浸水尤其棱角尤其棱角丝瓜较不耐用湿,根部浸水易腐烂。
七、整蔓:丝瓜分枝性强,如茎叶过于繁茂时不但容易徒长,不易结果,而且在飓风季节用棚架栽培时,棚架更易被风吹倒,故宜适度疏蔓,行单蔓整枝,所有侧蔓宜及早剪去。匐地栽培时,使主蔓生长和畦沟成直角。又棚架栽培时,如茎蔓悬垂在棚下,应把它引到棚架上,使各蔓在棚架上均匀分布。
八、畦面敷盖:丝瓜喜高温,且生育期长,行距宽阔,故在植行上(小作畦上)敷盖银黑色塑料布,相当经济而功效显著。如用稻草敷盖,其效果不及银黑色塑料布。又短果品种如用匐地栽培时,整个畦面宜敷草以免果实与地面接触而腐烂。
丝瓜种植如何实现高产?丝瓜的高产种植技术
九、果实套袋及摘果:为防止瓜蝇产卵为害,丝瓜通常都行套袋,而且在花谢后幼果期即行套袋,套袋更有防止叶片擦伤果皮变黑,及使果皮变为淡色的效果,更可防止农药污染。丝瓜可用旧报纸袋或较粗厚的纸套袋。雌花萎谢后至果实发育途中,凡畸型果、裂果、病虫害果均宜及早摘除,以免浪费养分,减煞植株生长势力。
十、采收:食用的丝瓜以肉质柔嫩细腻者为佳,故宜在果实尚未充足长大,果皮尚未硬化,纤维尚未发达,果肉尚未粗老前采收,更宜各依其品种适收时的大小采收,切忌采收过晚,影响品质。但如此采收过早,不但产量减低,且采收后容易软萎,不耐贮运。一般普通丝瓜在低温期间开花者,开花后10天左右为适收期,高温期间开花者,花后8—9天即可采收。棱角丝瓜开花后容易老化,采收适期比普通丝瓜约早1—2天。
丝瓜果实的生长量夜间大于白天约二倍,故采收时间早上果温尚未升高前为原则。采收用刀剪,果梗留长约2公分,切口宜平整,连套袋一起采收,放入搬运箱篓,运到包装场所包装。先除去套袋,每果再用包装纸卷裹,以免擦伤及减少水分蒸发,再装竹筐或竹篓运销至市场。采收及包装过程中尽量保留果粉,以示新鲜。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乡村新雨解答:丝瓜为一年生攀援草本,属葫芦科植物。丝瓜是药蔬兼优的作物品种,市场商品化需求相对较稳定。
一、概 述
植株特性
丝瓜别名天丝瓜、天罗絮、天络、蛮瓜、布瓜、虞刺、洗锅罗瓜等等,丝瓜按果实分为普通丝瓜、棱角丝瓜两个变种。在普通丝瓜中又有长丝瓜、棒槌丝瓜等品种,长者可达4―5尺,短者长达1―2尺。
丝瓜属喜温、耐热性作物,丝瓜生长发育的适宜温度为20-30℃;土壤要求湿度较高、含水量在70%以上;适应性较强、对土壤要求不严格,但是为获取优质高产,应选择土层厚、有机质含量高、透气性良好、保水保肥能力强的壤土、砂壤土为好。
徐光启(明代著名科学家,崇祯朝文渊阁大学士)所著“丝瓜考”记载:“人家园篱边多种之,延蔓而生,叶似栝楼叶而花又大,每叶间出一丝藤,缠附草木上,茎叶间五瓣大黄花,结瓜形如黄瓜而大,色青嫩时可食,老则去皮,内有丝缕,可以擦洗油腻器皿,味微甜”。
种植历史成迷
吴耕民(著名园艺学家、园艺教育家)著《中国蔬菜栽培学》:“丝瓜原产于印度,栽培起源在二千年前。我国于元时传入,今则南北皆有分布,为夏季主要蔬菜之一”。但此说法并无例举可以核证丝瓜“我国于元时传入”。据清初《古今图书集成》(清康熙朝版博物汇编第535册,中华书局缩印本)集录了宋代诗人杜北山《咏丝瓜诗一首》曰:“寂寥篱户入泉声,不见山容亦自清,数旦雨晴秋草长,丝瓜延上瓦墙生”描写的是小溪淙淙,入画山村,秋雨乍晴,丝瓜沿农户篱笆爬上瓦墙的一幅幽雅画境。此外,也引用了宋代诗人赵梅隐的“咏丝瓜诗”一首:《咏丝瓜》:“黄花褪束绿身长,白结丝包困晓霜。虚瘦得来成一捻,刚偎人面染脂香。”描写谢了黄花的丝瓜,生长成苗条细长的身形,虽然内里白丝包结,但仍在傲霜斗寒。
从以上两首写实诗歌描绘的丝瓜情景,足证我国至少在宋代农村已有丝瓜栽培种植,并且山乡偏村,已然可见。因而诗人抒发情怀,即兴赋诗。基于此文献资料,可以明证:宋代我国农村已有丝瓜种植,至少应在宋代(以前)引进中国。但也有学者认为是“唐代”丝瓜就已经在中国广泛种植,这里就不一一举证例证了。有兴趣的读者也可以查阅古籍得到更确凿的考证。
二、市场趋势分析
宏观市场趋势分析
丝瓜有“三宝”——丝瓜络、丝瓜子、丝瓜汁。通过成熟的丝瓜晒干成丝瓜络(丝瓜瓤),丝瓜络可用于制作床垫、保健枕、鞋(鞋垫)、化妆品、厨卫、浴室等 100多种产品,广受市场青睐。据《本草纲目》记载“丝瓜络”具有祛风行血通经活络有润肺、清肝、清热解毒化痰等功效是较好的中药材。这也为种植户带来了商机,“丝瓜络”可以当做中药材来销售。药用丝瓜很适合丘陵岗地种植,从清明节前后栽种7月到9月采摘、销售生产过程简单劳动强度低。一个丝瓜络经过分段制作,经济价值更高。丝瓜子具有药理作用;丝瓜水(丝瓜原液)近年来深得爱美人士的喜爱,丝瓜原液经过纯物理工序加工,不添加任何化学原料,利用自身植物特性,可延长保质期。通过丝瓜产品深加工,其经济效益可翻一番。
上一篇:合肥:司机开车在路中间转圈10分钟,只为宣泄压力, 你怎么看?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