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历代皇帝为什么会忌惮能领兵打胜仗的武将?
武将,皇帝,自己的历代皇帝为什么会忌惮能领兵打胜仗的武将?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历代皇帝为什么会忌惮能领兵打胜仗的武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身怀利器、杀心自启。尤其是军权这种敏感的东西。所以自古以来掌握军权的人要么退出以求自我保全,要么身死族灭。军事或许是技术问题,军权从来都是权力问题。
1、周亚夫的命运
周亚夫是开国功臣周勃的后代,父子两都有安天下之功。周勃铲除诸吕,周亚夫平定七国之乱。
在之后,周亚夫反对换太子,反对封太后的哥哥、反对封匈奴降将。而且随着汉景帝身体的每况日下,担心主少国疑。
自然就开始找由头处理战功显赫的周亚夫。
2、李光弼的不动
在平定安史之乱的过程中,李光弼和郭子仪起名。相对郭子仪的做人风格,李光弼明显不如。在被朝廷猜忌后,更是端坐淮南不动,之后郁郁而终。
3、岳飞的莫须有
在对金作战中,岳飞凭借战功从偏裨小将到方面大员,为南宋江山安稳立下赫赫战功。
但诸大帅节制大量野战军,天然会受朝廷猜忌。
岳飞就被解除兵柄,之后就是风波亭。
4、李成梁的辞职
李成梁的出现是“受命危难之际”,辽东十年阵亡三个总兵。李成梁一改颓势,培养了一大批将领与有战斗力的部队。
更是击破周边诸多部落,改变辽东危机。明朝人称为“二百年未有之功”。
之后子弟纷纷担任各地总兵,受到文官猜忌,为了保全功臣,李成梁及不少子弟退出军界。
总结:
身怀利器,杀心自启。当一个人手握军队的时候,很难不让人猜忌;他也很难不被下面所影响。所以急流勇退才成了大智慧的词。
欢迎关注、点赞、吐槽,我是一枚明粉,给你不一样的史学评析,期待你的评论,期待你的分享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功高盖主的武将其能力确实很强,一旦有战事他们都带兵出去打仗,这时候问题不大,但是凯旋回来后或者在太平时帝王管理他们起来困难就很大,长此以往帝王的位置就会受到威胁,这种事轮到谁都会害怕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古代帝王将相在打天下,建立新王朝都是靠军队,大多数武将拼出来的,一旦得到天下帝王心里就有所顾忌,再加上那些小人的怂恿吧,帝王担心自己带着打下的天下旁落他手,因为在古代帝王也想流芳百世,让自己建立的王朝永久延续下去,所以就怕当初跟着自己的那些武将窃取自己的王位,故在天下平定不久后,武将大都会被安一个“罪名”杀而后快!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皇帝是否忌惮能打胜仗的武将不好说,但一定是非常忌惮那些权倾朝野的大臣,最主要的还是怕他们一朝谋反,黄袍加身推翻自己。
历史上会打胜仗的武将不少,卫青、霍去病等人都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武将,而皇帝为什么不怕他们呢?因为他们的权利越不过自己,加上他们忠心耿耿,自己不用担心他们谋反。
再说历史上不打胜仗的武将,就像董卓就不是百战百胜的武将,但是皇帝忌惮他,为什么呢?最主要的还是因为他权利大,在说秦朝的赵高,一个太监能打什么胜仗,但是秦二世后期还不是忌惮他,为什么呢?就是因为他权利过大,权倾朝野,所以说不是历代皇帝忌惮那些会打胜仗的武将,只是那些忌惮那些权倾朝野之人,因为他们会威胁自己的地位。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问题:历代皇帝为什么会忌惮能领兵打胜仗的武将?
纵观历史,“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的现象极为普遍,尤其是在开国之初。
但这种现象仅仅是因为帝王忌惮武将?帝王生性凉薄?恐怕没这么简单。
我们可以从以下方四个面分析一下。
(一)尧舜禹禅让制之后,也就是夏启开始的“家天下”到封建王权的开始。
彻底将人性自私与王权紧密结合,而历朝历代哪个不是踩踏着前朝而欢呼,所以帝王都明白,没有一成不变的帝位,打天下易,守天下难。
(二)在改朝换代中,军队是不可或缺的。军队如同炸掉旧王权的炸弹,而善领兵打仗的武将,就更像是引爆炸弹的按钮。
作为帝王,又怎能不把这些安全隐患去除。
(三)其实历史上急流勇退的功臣也有不少,比如范蠡、张良。
但更多的人居功自傲,更有甚者,僭越君臣之道,引火上身,比如韩信、侯君集。
(四)古代帝王思想的狭隘。他们认为能领兵打胜仗的武将能在乱世发挥作用,而在盛世更多需要文臣。
但他们怎知,乱世需要善战者征伐,盛世更需要善战者守天下。
例如赵匡胤,称帝后杯酒释兵权,自己倒是睡了几年安稳觉,然而百年间,金人攻破汴梁,掳走北宋二帝。
上一篇:年轻的时候曾做过一些错事,一直无法释怀,只能选择慢慢忘记,怎么做才能好受些?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