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邓萍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军团,红军,彭德怀邓萍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
留守井冈坚持斗争 会师后不久,湘赣两省敌军加快了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进剿”的步伐。为了粉碎国民党的“进剿”,1929年1月4日,在宁冈县柏路村召开了红四军前委、红五军军委、中共湘赣特委和边界各县党的负责人会议,参谋长邓萍做为红五军军委的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会议决定,采用“围魏救赵”的办法,由彭德怀、邓萍等率领红五军守井冈山,朱德、毛泽东率领红四军出击赣南,到外线打击敌人,并将“进剿”的部分敌军引走,以减轻守山压力。会后邓萍带着会议精神,立即回到红五军进行传达动员。教育大家加深对留守井冈山重要性的认识,坚定留守的决心。 1月14日,红四军主力3600余人,在朱德、朱德泽、陈毅率领下,告别了红五军全体官兵和井冈山父老乡亲,经小行洲、黄坳、大汾向赣南挺进。 红四军主力下山的当天,中共湘赣边界特委和红五军军委在山上召开联席会议。邓萍做为红五军的主要负责人之一参加了这次会议。会上统一了守山军民的思想,号召大家团结一心,互相支援,要与井冈山共存亡。会议具体研究了守山的措施,部署了红军和地方武装参战的兵力,调配了轻重武器,并组织守山军民筹集粮草等。 会议还对守山斗争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进行了讨论,并就应急措施做出决定:五井如被敌人攻破,红五军应撤出五井,取道敌人薄弱的地方,往赣南寻找红四军主力;特委则留边界指挥斗争;寺主武装埋伏各县,坚持游击活动。 会议结束以后,邓萍奔走于井冈山的大小五井,传达会议精神,做思想动员工作,全面视察了五大哨口,指挥加修了工事。 1月26日,国民党军第二、第三、第四路军同时向井冈山桐木岭、黄洋界、八面山这3个哨口的红军阵地发起猛烈攻击。黄洋界的战斗最为激烈,敌人在迫击炮和重机枪火力掩护下,不顾伤亡连续冲击。红军凭险抗击,打退敌人接连两天的轮番攻击,战斗异常残酷。 28日夜,敌第三路军一部迂回到黄洋界侧后发起攻击,红军腹背受敌,黄洋界阵地失守。这时在茨坪红五军军事指挥中心的参谋长邓萍知道后立即与彭德怀一起,组织身边仅有的红军学校100多名学员,从茨坪出发,驰援黄洋界哨口,途中与敌遭遇,经过激战,造成伤亡,延迟了时间,收复黄洋界失地的意图未能成功。接着,桐木岭和八面山的红军阵地也相继失守。井冈山的形势万分危急。 在此情况下,为了保存革命力量,避免红五军全军覆没的危险,红五军军委根据联席会议制定的应急措施,在彭德怀、滕代远、邓萍率领下,全军共千余人,从井冈山腹地向南突围,往赣南与红四军联络。 2月上旬,在遂川大汾遭到敌三面袭击,红五军指战员英勇奋战,冲破了敌人的堵截,但遭受重大损失,后勤机关、伤员等均未冲破敌人的防线,这时全军只剩下500余人。在此极端险恶的情况下,邓萍与彭德怀形影不离,参与和组织了重大的军事指挥行动。此后他们率部转辗至赣南大余县,后又进至兴国、于都。在艰苦的转战中,部队连续作战,伤亡不断增加,在一次作战中邓萍也负了重伤。3月,部队攻下于都城之后,转移到城南三四十里的小密一带。就在这时,邓萍负伤并因伤口感染高烧不退,只好留在当地养病、养伤。临走时,彭德怀留下缴获的药品、罐头,向当地党组织赠送了一批武器,对其负责人反复叮嘱:“一定要保护好,照顾好邓萍同志!”3个月后,红五军回师井冈山路过这里,痊愈了的邓萍眼噙泪花,双手与彭德怀紧紧握在一起。邓萍擦了擦双眼说:“军长,这3个月我天天想你,想我们部队。现在我伤愈归队,向你报到。”彭德怀激动地说:“我断了的翅膀又重新长上了!”
把握战机克敌制胜 1930年6月10日前后,遵照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的指示,红五军在鄂东南的刘仁八召开军委扩大会议,会议传达了6月初召开的全国红军代表会议和全国苏维埃区域代表大会的精神,根据两会精神,决定以红军为基础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团。由彭德怀任总指挥,滕代远任政治委员,年仅22岁的邓萍被任命为军团参谋长兼红五军军长红三军团下辖第五、第八两个军,全军团近1万人。8月23日,一军团、三军团在湖南浏阳会师,组建成“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红三军团仍然是彭德怀任军团长,邓萍任参谋长。之后,二人携手并肩,率部参加了多次著名战役。邓萍杰出的军事才华和危难之际勇挑重担的革命精神,给彭德怀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红军第三军团的成立,对加强红军的建设,提高部队战斗力,推动湘鄂赣苏区的发展和巩固,为红军由以游击战为主向以运动战为主的战略转变创造了条件。成立后不久,红三军团即奉命投入了切断武昌至长沙铁路的作战。 6月15日,红三军团总指挥彭德怀、参谋长邓萍组织召开前线指挥部会议。会议对中央军委长江办事处关于湘鄂赣红军帮助鄂南与鄂东南地区暴动,切断武昌至长沙铁路和进攻武汉的指示,进行了认真的研究。 会上邓萍作了发言,他和彭德怀不赞成攻打武汉,因武汉有敌军5个团据守,且有坚固的工事。岳阳、阳新分别有国民党钱大钧部12个团和罗霖部1个师驻守。 我军如进攻武汉,钱、罗两部必然尾随夹击。红军前有坚城,后无退路,有全军覆没的危险。因此应先消灭鄂东南6县地主武装,进而西进攻占湖南岳阳,作为攻打武汉的准备。此案得到大家赞同。会议决定部队继续向西南进击,开展攻势作战。 16日,红三军团主力由大冶地区分兵向鄂城、通山进击。先后攻占了铁山、金牛、鄂城等重要市镇,大有进攻武汉之势。国民党武汉行营极为恐慌,急调驻岳阳的钱大钧部2个师12个团星夜赶赴武汉,加强武汉的防御力量。此时,岳阳仅驻国民党军何键部1个多团。依据敌情的这一变化,参谋长邓萍,及时向彭德怀建议,应先吃掉岳阳之守敌。随即红三军团转向敌军兵力空虚的岳阳方向前进。23日,攻占通山县城,击溃国民党军第七十七师第三团,缴获步枪60余支。24日,攻占崇阳县城,同时控制咸宁县大部地区。 夏季的黄昏,没有鸟啼蛙鸣,只听得见红军指战员唰唰的脚步声,连日的行军,战士们的腿好像已不是自己的了。有兴奋的、疲劳的、机械的,总之不管是那种情况,腿都在迈着,人都在走着。心里的目标是一致的,奔向岳阳,消灭敌军。 7月1日,红三军团相继进占蒲圻县的赵李桥、羊楼洞和湖南省临湘县城和楼司、城陵矶、云溪等城镇,进抵岳阳附近地区。4日,红三军团向岳阳发起攻击,经过2小时激战,歼敌2个营。攻占岳阳后,残敌在帝国主义军舰的掩护下,乘船逃往君山。这次战斗,红军缴获长短枪500余支,机关枪18挺,75野炮4门,山炮12门,子弹、炮弹250余担,及大批军用物资和粮食。至此,红三军团完成了中央军委赋予的切断武(汉)长(沙)铁路的任务。 红三军团攻占岳阳后,敌急调长沙,武汉兵力联合向岳阳反扑。红三军团乘敌主力尚未集中之际,于7月6日主动撤出岳阳,重返平江苏区,中旬进到平江及其周围地区。彭德怀、滕代远、邓萍鉴于部队疲劳,同时考虑部队需按规定改编,决定在此作短期休整。 首先将军以下的纵队、支队改为师、团建制。部分干部职务作了适当调整。军团参谋长邓萍兼第五军军长、张纯清任政治委员,下辖第一、第三师。第一师李实行任师长,吴溉之任政治委员;第三师郭炳生任师长,朱荣任政治委员。 在这里,红三军团得知国民党湘军何键第四路军主力集中在湘桂边界地区,长沙市防务空虚。几天后,红三军团召开誓师大会,号召工农兵群众打到长沙去,建立湖南省苏维埃政府。 中共第三军团前委、湘鄂赣边红军独立师在平(江)浏(阳)工农群众武装支援下,趁湘军第四路军主力在湘桂边界、湖南省会长沙的兵力薄弱之机,沿平浏边界向长沙推进。红三军团主力到达平江地区以后,敌第四路军总指挥何键,匆忙从衡阳调第十九师第五十五旅赶到长沙,会同留守长沙的第十五师第四十五旅共约7个团的兵力,归第十五师师长危宿钟统一指挥。危宿钟受领重任后,决心要露一手,好在上司那里显示一下自己的本领。遂率部于7月19日由长沙沿长(沙)平(江)大路向平江县城推进,对红三军团实行“进剿”,企图先发制人,一举消灭红军,解除对长沙的威胁。 红三军团得悉上述情况后,迅即作好了在平江城外迎击敌军的准备,并计划在击退敌军进攻后乘胜向长沙进攻。7月23日拂晓,敌先头第五十五旅进到平江城西南15公里的晋坑、三角塘一带,后续部队第四十五旅等部进至金井、春华山一线。 彭德怀、邓萍抓住敌人呈一线部署,兵力分散的弱点,决定集中力量,首先歼灭敌先头部队,然后跟踪追击。遂命令部队向晋坑之敌发起进攻,以一部兵力从正面堵截,以主力和湘赣边红军独立师从两侧实施包围攻击。经过激烈战斗,歼敌第五十五旅约1个团,其残部逃向金井。红三军团指战员乘胜追击,迅速迫近金井。分两路向金井守敌发起攻击。红八军从正面进攻,红五军一部插到敌后,断其退路,主力占领金井东侧的要地,同红八军一起向金井发动猛攻。在湘鄂赣边红军独立师与苏区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援下,经过数小时的激战,攻占金井,残敌第四十五旅大部,向永安、郎犁市、长沙溃退。此役红三军团缴获长短枪数百余支,轻重机枪6挺。 金井战斗后,红三军团对溃逃之敌衔尾追击。又在春华山、永安市击溃了敌军的抗击,直逼浏阳河东岸的朗犁。军团首长以红五军从正面进攻朗犁,以红八军从杉木港渡河向朗犁侧后迂回,呈两军前后夹击部署。战至午后,攻占朗犁,突破敌浏阳河防线,歼敌一部,残敌纷纷向长沙逃窜。红三军团乘胜追击,直抵长沙城下,并乘长沙守敌惊慌未定之际,对长沙发起进攻。27日20时,突破敌城东阵地,由小吴门、四十九标、韭菜园、浏阳门等处攻入长沙城内,迅速攻占国民党湖南省政府和清乡督办署所在地。危宿钟见大势已去,率其残部向沅江、湘阴、湘潭、宁乡等地撤退。当日午夜,红三军团控制了长沙全城,并以第五军一部追击逃敌至易家湾。至此,长沙战役胜利结束。 红军攻占长沙,是红三军团领导人审时度势,抓住战机,正确指挥的结果,体现了红军军事指挥员的高超指挥艺术,作为军团参谋长的邓萍,其间起着积极的重要作用。 长沙战役的胜利,沉重地打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扩大了共产党和红军的政治影响,震惊了国内外。这是红军在10年土地革命战争中一度攻占的惟一省城。但在当时敌强我弱的形势下,长时间占据长沙是不可能的。当何键集中兵力反扑时,红三军及时撤出长沙,向平江地区转移。 8月23日,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由红一军团和红三军团正式组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从此军团参谋长兼红五军军长的邓萍率领部队在毛泽东、朱德的统一领导下,战斗在中央革命根据地。 9月,邓萍指挥红五军参加方面等2次进攻长沙的战斗。尔后,邓萍协助彭德怀、滕代远指挥红三军团攻占袁州、峡江等地,策应红1军团攻克吉安。不久,邓萍率领红五军随军团东渡赣江,开赴永丰以南的小布,参加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一次反“围剿”作战。 从1931年1月至3月中旬,邓萍率领红五军分别在东韶和南丰的新丰圩、东平圩多次歼敌。在频繁转战中,邓萍拖着负过重伤的身子,奔走前沿阵地,出入枪林弹雨,为反“围剿”斗争的胜利作出了积极的努力。 1931年5月,邓萍参与指挥了以弱胜强、15天击败敌军20万的大会战,为粉碎敌人对中央革命根据地的第二次“围剿”立下战功。 当战争进入大规模反“围剿”作战时期,战争发生着许多重大变化,随着战争的发展和红军的扩大,加强干部培养机构的建设,迫切地摆在了方面军建设的议事日程。 10月的一天,朱德、毛泽东在江西宁都小丰方面军总部召见了红三军团参谋长兼红五军军长邓萍和红八军军长何长工,谈创办红军学校的事。毛泽东说:北伐时期有个黄埔,我们现在要办一个“红埔”,新旧军阀都懂得有权必有军,有军必治校这个道理。我们是人民的军队,虽有人民的支持和参加,但为战胜敌人,也需要办校、治军、学习战略战术,培养自己的建军人才。 之后,基于邓萍在军事参谋工作方面和部队政治工作方面都有着较高的水平和丰富的经验,受中共中央委托和何长工一起开始了创办红军学校的筹备工作。 根据毛泽东的倡议,由闽西红军学校和一、三军团的2个随营学校合并组成了“红埔”,于10月25日在江西瑞金正式成立,当时定名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邓萍出任训练部部长。
上一篇:王怡仁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