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汪锋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同志,陕南,父亲汪锋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党委书记
王南宁,汪锋同志之女。1949年5月生于鄂豫陕根据地。老三届、插队知青、工农兵学员。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1976年唐山大地震当天毕业到达北京。半生在《人民文学》杂志当编辑,退休后在老槐树下务农。
自认人生最大的成就:得与共和国同龄并荣辱与共。
1在北京
地窖里摆上行军床
1954年,我们随父亲从西北调往北京,爸爸当时任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国家民委常务副主任。1959年,中央派父亲去宁夏主持宁夏回族自治区的筹备工作,随后他担任了自治区第一任的党、政、军一把手,这是他又一次担当地方党务、政务工作。父亲多次说起,中央给他定的工作时间表是“三七”开,即一年里30%的时间在宁夏,70%的时间在北京。这样身兼二职“跑通勤”的日子大约过了两年多。
进北京后,民委把我们安排在西城区屯绢胡同30号。这里原是一座王爷府,统战部副部长张执一全家住前院正房,我家占后花园,另有一职工住“中院”,后花园中还有一座太湖石假山。
夏天时,父亲很胖,很怕热。那时没有空调,实在炎热,他就让公务员张玉和叔叔蹬个平板车,去冰窖口拉一块大冰块回来,用一个洗衣服的大木盆盛着,放在客厅里。冰慢慢地融化,屋子里变得很凉快,父亲和我们一起席地而卧,冰盆里还摆着瓜果……
但是大多数的周末中午,我得去“山洞”里找他。清朝的那位王爷修建后花园时,在假山底下修了一间密室,没有窗户,黑咕隆咚的。夏天里面非常凉爽,那年月没有冰箱,买点菜放在地窖里,很久都不会坏。可是父亲却在里面摆了一张行军床,一个铁的折叠桌子。夏天的中午他就在里面午休、练字。
我家的公务员张玉和叔叔是个非常勤快忠厚的“老北京”,他负责收拾父亲的屋里院外,买菜收发,周末接送我们去学校,放假时蹬个平板三轮车把我们的行李拉回来。当我们最后离开北京,搬家去兰州时,仅张叔叔收集的旧报纸就卖了整整一大卡车,共计收入200元。当年我们都认为那是一笔十分丰厚的收入,只有父亲一个人不这么想,他说:“太可惜了,它还有资料价值。”
2灾荒年
给“右派”送去救命粮
解放后国家的经济模式最初是“供给制”,后来有了工资,粮食定量供应,凭粮票买粮,饭量小偶尔就有剩余粮票,有人拿到黑市换点鸡蛋或其他生活小用品,可我家的公务员张叔叔,就把攒下的粮票都买成粮食,一袋袋藏在后山书房里。
有一天,父亲非常神秘地对母亲说:“叫娃们敞开肚子吃吧,还有12袋白面呢!”这个场景和12袋白面这个“天文数字”,我这一辈子都牢牢记在脑海里。父亲说这话的小心程度是今天的人们无法体会的,在举国挨饿的灾荒年,他发现了家里有这么多的存粮,尽管这是全家人自己的合法定量,是从牙缝里被公务员无意攒下了,这些粮食可以让孩子们安度饥荒,这是父亲的欣慰,可他是共产党员,是领导干部,老百姓在挨饿,这些粮食让他感到心里非常不安。
但是,不久我们却陷入饥荒中,家里原有那么多存粮,我们却突然断粮了,连母亲也保持沉默不给个解释。这个原因直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我才从大字报上知道了真相。记得有一天,我和同学去兰州的西关什字看大字报,那是兰州城里第一批刚刚刷在大街上的大字报,大多是标语口号,有一张写得密密麻麻,意思是说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汪锋,阶级阵线不分,困难时期到甘肃上任伊始,便去看望“地、富、反、坏、右”分子,还给他们送白面,挽救他们的“狗命”云云。
前两年,我遇到了邓宝珊将军的外孙子左都都,他突然对我说:“我婆(邓夫人)到死都说困难时期,要不是你爸代表组织送了一袋白面,我们早就饿死了。”听了这话,我急于辩白:“那不是组织给的,那是我们家自己攒的面!”左都都他不信,那时一袋白面太金贵了,是救命的粮食,谁舍得送人?可是我爸爸就这么做了,他了解有些被戴上右派帽子的人生活极为艰难,一碗面就是一条人命。父亲从北京启程,带走了家里所有的存粮,虽然他知道他的娃儿们即将没饭吃。我相信他把一袋袋白面送人时,一定说了“我代表组织……”。
北京大学
个人简介
汪博士2004年获香港城市大学中文、翻译及语言学系博士,历任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后、讲师、副教授。主要从事语言学研究,兴趣集中于历史音韵学、汉藏比较、汉语方言、语言接触、白语等领域。
论文
专著与论集
Wang, Feng. 2006. Comparison of languages in contact: the distillation method and the case of Bai. Language and Linguistics Monograph Series B: Frontiers in Linguistics III. Taipei: Institute of Linguistics, Academia Sinica.
编著
戴庆厦、罗仁地、汪锋, (主编) 到田野去――语言学田野调查的方法与实践.北京:民族出版社。
论文
汪锋、孔江平. 2009.武定彝语松紧音研究. 《中国语言学》2. 山东教育出版社.
汪锋. 2007. 白语方言中特殊发声类型的来源与发展. 《汉藏语学报》.1: 162-170.
戴庆厦、汪锋. 2007.李方桂先生的印第安语研究. 《语言研究》.4:109-114.
汪锋. 2006.白语方言的分区u2013兼论亲缘分类的原则及计量表述. 《语言学论丛》32.北京:商务印书馆:14-31.
汪锋. 2006.白语中送气擦音的来源. 《民族语文》.2:19-23.
汪锋. 2006. 从汉白比较看历史语言学中的纵横结合. 《北京大学学报》. 2:38-42.
陈保亚、汪锋. 2006. 论确定核心语素表的基本原则―以上古汉语为例. 《语言学论丛》33.北京:商务印书馆:183-222.
汪锋、王士元. 2005. 语义创新与方言的亲缘关系. 方言. 2: 157-167.
宋作艳、汪锋、陈保亚. 2005.中国语言学综述.北京社会科学年鉴, 北京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编.北京:北京出版社
汪锋.2004.中国语言学的新进展.《北京大学学报》.226:153-155.
汪锋、杨海潮. 2004.《蛮书》中所记的白蛮语的源流.,云南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编:《中国西南文化研究》。昆明: 云南民族出版社: 1-16.
汪锋.2003. 应山话z/zh变异研究. 《语言学论丛》28.北京:商务印书馆: 264-287.
汪锋.2001. 应山话小称词缀演变规律初探.《语言学论丛》24.北京:商务印书馆: 132-150.
Wang, Feng, Yaching Tsai and William S-Y. Wang. 2009. Chinese Literacy. In Handbook of Literac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In Print.
Chen, Baoya and Feng Wang. 2009. More Evidence for the Genetic Relationship between Austronesian and Kam-Tai. 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s. 37.1
Wang, Feng. 2009. From Literal/Colloquial Readings to Historical Strata: Review of Ting (2008). 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s. 37.1
Wang, Feng. 2007. On Initial Correspondences of Sino-Tibetan Related Words. Language and Linguistics 8.3: 821-834.
Wang, Feng. 2006. Stratification: Challenges and Resolutions. 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s 34.2:220-236.
Wang, Feng. 2006. Rethinking the *-s Hypothesis for Chinese Qusheng Tone. 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s 34.1:1-24.
Ben Hamed, Mahé and Feng Wang. 2006. Stuck in the Forest: Trees, Networks and Chinese dialects. Diachronica 23.1:29-60.
上一篇:秦玉海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