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吴大观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大观,发动机,江都吴大观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
吴大观(1916-2009),江苏人。航空发动机专家。被誉为“中国航空发动机之父”。航空工业和航空发动机设计研制事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他毕生致力于适合我国国情的新型航空发动机研制方法和程序的研究,主持研制多种型号的发动机,并培养了几代专业人才。为航空发动机的设计研制和促进我国航空工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吴大观 - 生平概况
1916年11月13日出生于江都县头桥乡(今扬州市邗江区头桥镇头桥村九字圩)农村小商人家庭。父亲常年在山东做煤碳生意,因父亲经营不得法,且很少返回老家头桥,故而吴大观自幼家境困难,常靠借债度日。
1931-1937年,他在扬州头桥舅舅“王大地主”资助下,进入江苏省立扬州中学学习。吴大观的扬州亲属舅舅“王大地主”、舅妈“林氏孺人”、大表哥王之鑫(王云栋,金城银行副总经理,上海冶炼制铜厂创始人)、二表哥王之钧、五表哥王之铨(王量,王公度,台湾水泥公司执行副总,台湾东吴大学会计系主任,教授),对吴大观的一生产生了重要影响。1937年,吴大观被保送进入长沙临时大学(西南联合大学前身)机械系,并受到二表哥王之钧资助。1938年随校搬迁,进入昆明西南联大学习。求学期间,他目睹日本飞机狂轰滥炸的侵略行径,下决心走“航空救国”之路。读完机械系三年级,便申请转读航空系。1942年8月毕业。他在大学期间,受到刘仙洲、王德荣、金希武等教授的教育熏陶,学习刻苦,勤奋俭朴。2009年3月18日因病去世,享年93岁。
吴大观 - 个人经历
出生头桥
吴大观,本名吴蔚升,民国五年农历丙辰年十月十八日(公元1916年11月13日),出生于江苏省江都县头桥乡(今扬州市邗江区头桥镇)。据《头桥镇志》、《头桥乡地理历史考》、《漫谈头桥镇集市的变迁》以及头桥乡境现存各姓族谱家乘记载,吴大观先生的老家头桥乡境,于明代中叶弘治二年(公元1489年)即为江都(今扬州)辖区,头桥镇的前身是明代江洲古镇“吴家桥”(遗址在今扬州头桥镇南华村大三圩,大三圩史上原名韦三圩,现名南华三圩组,位于今沿江高等级公路头桥段与头桥主干道通达路交界处西北),这座由古头桥吴氏望族聚族而居的“江洲第一大镇”,于清乾隆四十八年坍入江水,致使集镇两度搬迁,始定今址,并根据清代古桥“江洲头桥”(遗址在今扬州头桥镇头桥村)更名为“头桥镇”至今。 “扬州市邗江区头桥镇”史上原名“江都县头桥乡”,这里是吴大观先生的祖居之地,其祖辈世居扬州头桥乡境沙洲安阜洲(今头桥镇北部地区)数百年,并在头桥建有宗族祠堂,位置在九字圩和“王家团汪”(舅舅的家族水塘,位于今头桥镇通达北路、长宁路、古桥路、新阜路交界处)之间的祖宅内,这座家祠是当时民国江都县头桥乡知名的建筑物,在“王家团汪”的附近,便是那座清代古桥“江洲头桥”。头桥乡境在明、清、民国时均为扬州(古称维扬、江都、邗)的行政辖区,吴大观先生的祖居地所在沙洲,在明、清时代史称“维扬安阜洲”、“江都县安阜洲”,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改洲为乡,始有“民国江都县头桥乡”的称谓出现,1956年,根据“苏民辛字第27697号”文和国务院“第25次会议”同意,析原“江都县”之一部为“邗江县”,头桥随属。“邗江县”的县名由时任国务院内政部长的谢觉哉查考隋文帝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史料后确定并沿用至今。2000年,根据“国函(2000)130号”文,撤销原“邗江县”,批准设立“扬州市邗江区”,头桥再次随属至今。故而,吴大观先生的故乡“头桥镇”,在民国时属当时“江都县”(“民国江都县”即今“扬州市”,“民国江都县”的县城位于今扬州市中心的“广陵区”一带),便是这个原因。
留学
1944年,吴大观被选送到美国莱可敏航空发动机厂以设计试验工程师名义进行深造。在该厂学习期间,从零部件制图到整台发动机设计性能计算,从部件试验到整机试车,经过了系统的学习锻炼,仅用半年时间就基本掌握了活塞式发动机设计的全过程。他抱着抓紧学习的热望,先后掌握了齿轮工艺、工装夹具、刀具设计及其加工技术。而后,他又在美国普惠航空发动机公司学习。学习期间,他见到喷气发动机离心压气机叶轮和涡轮部件在车间加工,引起他的极大兴趣,当时研制航空涡轮发动机在美国尚属起步阶段。 1946年加入美国自动车工程师学会(SAE)成为该学会会员,他作为业余爱好者,开始研究喷气技术,这给他以后从事航空发动机设计工作奠定了理论基础。吴大观在美期间,广泛接触公司各阶层人员,在技术领导、工程师、车间工人中广交朋友,并借此宣传中国。他两次被当地教堂请去做抗日战争中中国妇女的抗日活动和中国儿童教育的报告。他揭露日本侵略军蹂躏、残杀中国人民的罪行,宣传中国人民抗日的斗争精神。在美期间,他感到美国人看不起中国人,极大地刺痛了他的民族自尊心。他拒绝美国有关单位的高薪聘任。
回国
1947年3月毅然回到祖国。他没有带回贵重物品,仅有装满书籍和技术资料的两个箱子。他唯一的愿望是,把在美国学到的航空技术贡献给祖国。吴大观回国后被安排到贵州大定航空发动机厂广州分厂做筹建厂工作。他看到当时南京国民政府的腐败,已不可能再搞什么航空发动机行业,不得已愤然离职。 1948年,他来到北平(今北京市),在北京大学工学院机械系任专任讲师,讲授航空发动机设计及齿轮设计和加工两门新课,颇受同学们的欢迎。在教书的同时,吴大观参加了学生的反饥饿、反迫害、罢课罢教运动,参加演活报剧,做反蒋反内战的宣传。 1948年冬在地下党的安排下,将吴大观及其爱人、孩子和弟弟一家四口人送到解放区石家庄。吴大观从实践中认识到,发展航空唯有依靠中国共产党。他到达解放区时,心情万分激动,对自己的爱人和弟弟说:“我们现在到了我向往的世界,祖国的航空事业,祖国的繁荣昌盛全靠共产党的领导,我要为它而献身。”此后,聂荣臻亲切接见了他,鼓励他为祖国的航空事业贡献力量。从此,他走上了新的航空救国之路。 1948年12月,吴大观随解放北平的队伍,参加了入城接管矿冶研究所的工作。
研制工作
1949年11月任重工业部航空筹备组组长. 1951年航空工业局成立,他在局机关参加发动机生产管理,孜孜不倦地学习苏联新的喷气发动机生产工艺资料,抓工厂生产管理先进典型,在局领导下组织各厂交流。 1956年,吴大观调到沈阳410厂组建中国第一个喷气发动机设计室。在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开始设计中国第一台喷气教练机动力发动机。经他和设计室副主任多次分析研究有利条件和存在难点后,决定利用410厂刚生产定型的涡喷5(苏BK―1)发动机为原准机,用相似定律进行缩型设计歼教1飞机的动力喷发1A发动机。此方案可利用410厂已有的锻铸毛坯、工装设备,不用增加任何新材料,就可制造出新的发动机。这是最经济、风险最小的研制方法,也是研制周期最短、耗资最省、较有把握的设计方法。他以敢于拼搏,勇于创新的精神,与广大工人日夜奋战了210天,经过20小时的持久试车,首批4台发动机研制成功。
上一篇:宋海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