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王大珩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光学,王大,中国王大珩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
王大珩(1915~2011)出生于日本东京。中国著名科学家、近代光学工程的重要学术奠基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国家“863”计划主要发起人。,
王大珩 - 人物简介
王大珩,1915年2月26日出生,祖籍江苏吴县。其父王应伟是一位早年留学日本的天文与气象学家,辛亥革命后回国,先后在北京观象台和青岛观象台工作,1964年去世。
王大珩自幼聪颖好学,深受其父教诲。1929年随父由北京至青岛,就读于礼贤中学,学业优秀。他在学业之余常去观象台跟随其父观测天文和气象,对使用科学仪器观察天体景象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在此期间,其父讲述研制成功风力计的故事,以及苦于国内尚不能制造精密仪器而要依赖外国解决的感叹,在王大珩幼小的心灵里埋下深刻的印象。少年时代的这些科学熏陶和教育,对王大珩后来攻读物理与光学玻璃,回国后致力于中国的光学与仪器制造业都产生了深刻影响。
1932年王大珩以优异成绩考取了清华大学物理系。1936年他在大学毕业后,留校任助教并攻读研究生。1937年七七事变发生后,王大珩进入南京国民政府兵工署弹道研究所,从事弹道测量工作。
1938年,王大珩在汉口考取了第三届庚子赔款留英公费生,进入英国帝国理工学院攻读应用光学。1941年转入雪菲尔大学,在世界著名玻璃学家W.E.S.特纳(Turner)教授指导下专攻光学玻璃。后进入伯明翰昌司(chance)玻璃公司任研究员,从事光学玻璃研究工作。在此期间,他创造性地开发了许多新型稀土光学玻璃,并获得两项英美专利。
1948年6月,王大珩返回祖国来到上海,进入民办的耀华玻璃厂任工程师。正当王大珩深感国民党政府腐败,个人难于发挥作用之际,经上海地下党的启发与帮助,他决定投奔解放区,对外称将由香港去英国,实际取道朝鲜到了大连。
1949年,王大珩在大连大学创建了应用物理系,并任主任,培养了新中国第一批物理技术骨干。
1951年王大珩受中国科学院之邀,前往北京筹建仪器馆。1952年,仪器馆在长春正式建立,后来改名为长春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他历任馆长、所长。1955年被聘为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委员。1978年10月,王大珩加入中国共产党。1981年,在中国科学院召开的第四次学部委员大会上,他当选为技术科学部副主任,从此开始了广泛的高层次的科学技术事业组织活动。
王大珩先后担任第三、四、五、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三、七届全国政协委员,吉林省政协副主席,国家科委光学与应用光学学科组组长,“863”高技术计划监督评估小组组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三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北京市科协主席,吉林省科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长春分院院长,长春光机学院院长,哈尔滨科技大学校长等职。他积极倡导成立中国光学学会并任第一、二、三届理事长,还是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第三届理事长、中国计量测试学会理事长、中国照明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光学行业协会理事长。在国际学术界,1979年他任国际权度公约计量委员会委员,1986 年任国际宇航院院士,1990年任亚洲太平洋光学联合会副主席。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著名光学家,我国近代光学工程的重要学术奠基人、开拓者和组织领导者,杰出的战略科学家、教育家王大珩先生,因病于2011年7月21日13时02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6岁。
王大珩 - 大事年表
1915年2月26日 出生于江苏省吴县。
1932-1937年 在清华大学物理系学习,获理学士学位,研究院学习一年。
1937-1938年 任兵工署弹道研究所技术员。
1938-1940年 英国伦敦帝国学院物理系研究生。
1941-1942年 英国雪菲尔大学玻璃制造系研究生。
1942-1948年 任英国昌司玻璃公司研究部研究人员。
1948-1949年 任上海耀华玻璃公司研究室主任。
1949-1951年 任大连大学应用物理系教授兼系主任。
1951-1956年 任中国科学院仪器馆馆长。
1955年 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学部委员。
1956-1967年 任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仪器研究所研究员、所长。
1967-1971年 任国防科委第十五研究院副主任。
1971-1977年 任长春光机所革委会副主任。
1979-1983年 任长春光机所所长。
1981-1992年 任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副主任、主任。
1986年 任中国科协第三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1991年起为中国科协荣誉委员。
1992-迄今 任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局高级顾问。
1986-992年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理事长、中国计量测试学会理事长、北京市科协主席。
1994年 中国工程院院士。
1994年 受聘为哈尔滨理工大学名誉校长。
1999年9月 与钱学森、钱三强、邓稼先等共23人一起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王大珩 - 科技成就
新中国光学事业的奠基人
在仪器馆建立初期,王大珩根据国家建设需要,团结、组织来自全国四面八方的技术人员,较快地建立起光学物理、光学玻璃和光学机械等三个实验室和两个实验工厂。三个实验室繁衍为后来长春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简称长春光机所)诸多的研究室,两个实验工厂中的上海实验工厂已发展成为中国著名的光学行业骨干企业――上海光学仪器厂,长春实验工厂发展成为机械工业的骨干企业――材料试验机工厂。
为了建立光学设计基础,王大珩在仪器馆亲自领导组建了光学设计组,并举办全国光学设计训练班,培养出不少后来成为国内很有成就的光学科学家。仪器馆在他领导并具体指导下,逐步建立起光学设计、像差理论和像质评价;光学加工和光学检验;光学玻璃配方;光学薄膜技术;光度和光学计量;精密刻划和光栅刻划等技术基础。其中,由他主持开设的光度、温度、长度等计量研究工作,成为后来成立的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某些工作的技术基础。
1958年,长春光机所研制成功晶体谱仪、大型摄谱仪、电子显微镜、万能工具显微镜等8种当时属于高级精密光学仪器的“八大件”,闻名于全国科技界。这是王大珩多年精心指导的结晶,是他亲身率领一批富有朝气的青年科技人员创造的硕果。“八大件”的研制成功对中国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建立光学仪器制造业起到了促进作用。
1960年,世界上激光技术问世,事隔一年,中国第一台激光器诞生于王大珩领导的长春光机所,他在解决晶体与氙灯的结构设计中起了重要作用。1964年,为了促进激光技术的迅速发展,中国科学院决定成立上海光机所,并由他兼任第一任所长。
多年来,由他领导创建的长春光机所已成为我国应用光学研究与光学仪器研制的摇篮,先后组建、援建了西安、上海、安徽和成都等四个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在我国形成了四个光学基地的格局。通过研制大量中国发展高新技术配套的光学仪器任务,为国家培养一大批光学技术骨干,形成了一支在应用光学与光学工程的研究水平上可跻身于世界之林的队伍,使我国应用光学、光学机械及光电技术和光学工业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上一篇:王玉琦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