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陈彤云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中医,外科,皮肤病陈彤云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
陈彤云 国家级名老中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历任中国中医学会第二届理事会理事,北京中医学院名誉教授,北京中医学会第七、八届理事会顾问,北京市卫生局药品审评委员会委员,现代中医临床免疫研究所临床免疫学术委员,中华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成员等。陈彤云主编了《燕山医话》和《常见皮肤病性病的中西医防治》等学术著作,1993年由其组方研制的中药“祛斑增白面膜”获北京市中医管理局科技成果一等奖。,
陈彤云 - 简介
医生姓名:陈彤云
性别:女
所在科室:特需门诊
工作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临床职称:主任医师
擅长疾病:治疗急慢性湿疹、银屑病、急慢性荨麻疹、异位性皮
陈彤云 - 详细资料
陈彤云女1921年出生于北京中医世家,其父陈树人为擅长治疗温病的名医,公公哈锐川丈夫哈玉民是名满京城的中医外科大家主任医师,擅长治疗湿疹,皮肤痤疮,扁平疣黄褐斑,神经性皮炎,等皮科杂病从事临床工作以来深入呼吸内科专业领域诊治了,大量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对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哮喘及呼吸衰竭,的诊治有较深入研究擅长支气管镜技术及机械通气技术。
2003年,陈彤云被国家中药管理局确定为全国500名名老中医之一。
在半个多世纪的悬壶生涯中,陈彤云积累了优秀丰富的多次经验,而且综合随着时代的变迁疾病的变化,逐步形成了自己以治疗损容性皮肤病为主的系统临床特色。
现任中国中医药学会顾问,中国中医药学会外科委员会付主任委员,《中医杂志》编委,《北京中医》杂志副主编。1921年出生于北京中医世家,其父陈树人为擅长治疗温病的名医,公公哈锐川、丈夫哈玉民是名满京城的中医外科大家。
新中国成立后不久,陈彤云开始执业行医,1966年后至北京中医医院从事中医皮外科临床工作至今。2003年,陈彤云被国家中药管理局确定为全国500名名老中医之一。
在半个多世纪的悬壶生涯中,陈彤云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且随着时代的变迁,疾病谱的变化,逐步形成了自己以治疗损容性皮肤病为主的临床特色,尤其擅长治疗痤疮、黄褐斑、酒渣鼻、颜面激素依赖性皮炎、扁平疣、脂溢性皮炎、斑秃、神经性皮炎、带状疱疹及其后遗神经痛等皮肤病。
陈彤云 - 经历
1921年,陈彤云出生于北京的一个中医世家,父亲陈树人先生以擅治温热病而享有盛誉,陈彤云受家庭熏陶,从小就喜欢旁听父亲带徒时讲解四部中医经典和本草汤头等。
1944年,从北京辅仁大学毕业的陈彤云结婚了,婚后又随公公哈锐川学习皮外科,公公的医道超群,名满华北地区,陈彤云尽得真传。一次,有一位患了搭背疮的穷苦人找陈彤云的公公治疗,给陈彤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陈彤云跟着公公去给他看病,拿着一个白的盘子,拿着个镊子,按照它所有的边缘,就是搭背疮的边缘全是蛆,一个一个往下夹,夹了半盘子,都是长的蛆。那时候劳动人民是很苦的,每次他都来换药,她公公都拿个盘子往下夹,都是长的蛆,就是这样一个病人,经过两三个月,从那么大的一个创面慢慢慢慢长上了,所以我对外科感兴趣也和这有关系,陈彤云眼看着公公把这么一个满后背的搭背疮,那都是可以说不治之症啊,给治好了,使她非常佩服。这些都给她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陈彤云决心一定要走这条道路。
1951年,陈彤云毅然放弃了繁忙的门诊,积极投入到中医教学工作中,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的中医人才。1966年,陈彤云调到了北京中医医院外科,从事临床工作,陈彤云尊古而不泥古,她在继承哈老大夫治疗经验的同时,又得到了名老中医赵炳南老先生的指点,深得两位老中医的学术精髓,陈彤云在继承的同时还勇于创新,她非常重视中医的整体观念,强调辨证施治,她认为体表的病变必有内在的根源,皮科疾病应重视外治,但更不可忽视五脏六腑和气血阴阳的盈虚盛衰,在这其中,陈彤云尤为重视胃气的调理。
八十年代以来,陈彤云多次出国进行学术交流,参加国际自然医学研讨会,美容保健及皮肤病国际学术研讨会。
随着人们对美的要求越来越高,近年来,陈彤云重点治疗黄褐斑、痤疮以及扁平疣等疾病,为了对治疗颜面损容性皮肤病有更加独特的疗效,陈彤云大胆的改进古代治疗痤疮的名方枇杷清肺饮,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陈彤云 - 事迹经历
自幼听父亲讲中医汤头歌诀,但中学进的却是教会学校,后考入当时新潮的辅仁大学研读社会经济学。结婚后随丈夫师从名医哈锐川,并从此踏上了中医之路。
1 从医之路 曲折幸运
陈彤云1921年出生于一个北京的一个中医世家,在萦绕的中药香味中,她听父亲讲四气五味,看父亲望闻问切,与中医药结下了不解之缘。
陈彤云的父亲陈树人在京城是一位颇有名气的中医内科大夫,擅长治疗温热病。陈彤云记得在她10岁那年,有一天,父亲被邀请给当时的察哈尔省主席刘翼飞的公子诊病。孩子患的是猩红热,高烧多日,嗓子红肿疼痛,咽不下食物,就诊时已昏迷不醒,刘家上下焦急万分,已近绝望。陈老大夫沉着地望舌、诊脉,开了几剂汤药嘱家人给孩子服下,孩子服药后日见好转,一周后豁然痊愈。
刘家人高兴万分,找人做了一个红底金字、刻有“功高保育”的匾额,在陈家诊所的门前举行了一个隆重的送匾仪式,将匾额挂在诊所迎面的墙上。这件事在京城引起了轰动,街坊四邻传为佳话。幼年的陈彤云出来进去,天天看到那块匾,心中非常自豪:“父亲真有本事,能治病救人”。同时,立志要好好读书,做一个能帮助别人、受人尊敬的人。
陈彤云是独生女,被父母视为掌上明珠。父亲很重视女儿的教育,让她背《论语》、《左传》、《孟子》,还督促她练习写大字和楷书,每周都要按时交作业,陈彤云厚实的古文基础和一手漂亮的字都得益于父亲的督促教诲;父亲教徒弟背《药性赋》、《汤头歌诀》时她在旁边也跟着学;父亲诊病开方,小彤云在旁拉纸、研墨、涮笔,到11岁时,每逢学校放假就待在父亲身旁抄方写药。父亲的言传身教使陈彤云在不知不觉中打下了中医药基础。
父亲既对陈彤云进行中医药潜移默化的影响,又希望她紧跟时代的步伐,接受新文化、新知识的教育。父亲送陈彤云到贝满女中读书。在这所教会学校里她接触了西方文化,并学习现代科学知识和英语。严谨的校风,新颖的课程使陈彤云在道德品行、文化修养等方面受到了很好的熏陶,并在球类、短跑等体育运动项目上展露了才华。中西方文化的教育使她的思想解放,眼界开阔,1940年中学毕业时非常“前卫”地报考了辅仁大学社会经济专业,成为一名意气风发的女大学生。一般来说,按照这个路子走下去,陈彤云大学毕业后可能会到洋行中当职员,或到学校里当教员,可命运安排她还是与中医结缘。
上一篇:慕容云朵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