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罗斯福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罗斯福,美国,富兰克林罗斯福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
二战政策
1941年8月,罗斯福和英首相丘吉尔会于军舰上,并发表联合新闻公报,宣布《大西洋宪章》,包括民族自决、扩大经济机会、消除恐惧与匮乏、海上自由、裁军等内容。
1941年12月7日,日本突然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12月11日,德、意对美宣战。参战后,罗斯福动员了全部工业积极从事军事生产。此时美国的军工生产约为德、日之总和;1944年则达到轴心国生产之两倍。战争期间,他将精力专注于战略问题,与盟国磋商未来之和平规划。
1943年1月,宣布轴心国必须无条件投降这一原则。他认为战争与和平之维护有赖于与苏联保持友好关系。
1943年,罗斯福、丘吉尔与斯大林在德黑兰会晤。罗斯福与斯大林相处颇为融洽。
1945年2月,三巨头再度在克里米亚的雅尔塔会晤,那时欧洲战场战争已近尾声。美国预计日本能再战1年半左右。原子弹虽在制造,但美未曾预计其威力能达到后来实际发生的巨大程度。罗斯福及其军事顾问急欲争取苏联在亚洲出一臂之力。斯大林许诺了对日作战。罗斯福、丘吉尔也在远东向苏联作出让步。罗斯福希望建立一个有效的国际组织,即联合国,以维护战后和平。
思想贡献
自由思想
在1941年1月6日致国会的咨文中,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要求国会根据租借法案,把必要的武器装备提供给那些总统认为其防御对美国利益至关重要的国家。由于战争逼近,他宣布了四项「人类的基本自由」这项宣布,被认为是关于美国人民准备为之奋斗的原则的最简要声明。被罗斯福称为四大自由的分别是:表达意见的自由,崇拜的自由,不虞匮乏的自由,免除恐惧的自由。
第一是在全世界任何地方发表言论和表达意见的自由。
第二是在全世界任何地方,人人有以自己的方式来崇拜上帝的自由。
第三是不虞匮乏的自由――这种自由,就世界范围来讲,就是一种经济上的融洽关系,它将保证全世界每一个国家的居民都过健全的、和平时期的生活。
第四是免除恐惧的自由――这种自由,就世界范围来讲,就是世界性的裁减军备,要以一种彻底的方法把它裁减到这样的程度:务使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有能力向全世界任何地区的任何邻国进行武力侵略。
人才思想
罗斯福毕业于号称政治家和外交官摇篮的哈佛大学,主攻法律,但他不喜欢法律。作为领袖人物,罗斯福之所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他拥有一个美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的“智囊团”并能充分地发挥它的作用。早在担任州长时,罗斯福就开始罗织各方面专家,组建顾问班子。到入主白宫时,这个班子已初具规模, 后经挑选、扩充,日臻完善,形成了他的“智囊团”。其中人员包括特格韦尔、 阿道夫・伯利和雷蒙德・莫利这样的经济专家,马歇尔这样的参谋人才,霍普金斯这样的外交活动家。 “智囊团”比国务院班子灵活,不讲究资历,甚至超越党派。正是这批智囊人物,成为罗斯福作出决策时的主要思想来源。
罗斯福初任总统时,工厂停工、银行倒闭、农民破产。罗斯福的首要任务就是对付经济危机。他没有管理企业的经验,但他却运用了“智囊团”经济专家们的智慧。由于这批经济学家出谋划策,反危机的“新政”得以顺利推行。在“新政”头100 天,罗斯福就签署了15 项重大法令,这些法令的草案,主要来源于其智囊人物。到1935年,生产、就业和制造业工资总额的指数就取得大幅度回升的成就。不懂经济的总统奇迹般地恢复了美国的经济元气。 1941年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罗斯福又一次求助于他的“智囊团”。他的大部分智 囊人物,包括精通战略的马歇尔,在分析了轴心集团各国的战争潜力、战略地位以后认为德国是轴心集团主力,击败了德国,日本就必败无疑。于是提出了“先欧后亚”的建议。罗斯福据此作出了战略决策, 在太平洋取守势, 集中力量于大西洋方面。 历史证明, “先欧后亚” 是当时最佳的战略选择。
除博采“智囊团”的建议外,罗斯福也把执行权交给智囊人物。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比人力、比智力、比科技、比工业和资源的总体战。指挥作战已不像拿破仑时代那样凭直觉而是要依靠军事科学。罗斯福远不是军事专家,但他大胆起用军事人才。在太平洋战场,他依赖麦克阿瑟和尼米兹;在中印缅战区,他让史迪威独当一面;在欧洲,他让艾森豪威尔全权指挥远征军。最后,在华盛顿,还有一个可以信赖的马歇尔,以陆军参谋长的头衔节制三军。作为总司令,罗斯福不像希特勒那样去背诵某一兵器的月产量;也不像斯大林那样守在电话机旁指挥每一个战役;更不像丘吉尔那样亲抵北非沙漠干涉某一个炮兵连的调动。他很少过问战术问题,这样,参谋长们就能以军事专家的眼光,独立判断,相机行事。事实证明,这是最符合现代战争要求的指挥结构。总统由此可腾出时间潜心研究大战略,而参谋长们也就有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机会。
非殖民化思想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不久,美国国务院即着手研究战后世界安排问题,殖民地是其中重要内容。美国计划战后在殖民地建立国际托管制度,这来源于罗斯福的非殖民化思想。罗斯福的非殖民化思想最早可追溯到1941年英美签署的《大西洋宪章》。在《宪章》中两国宣称,支持民族自决和独立,“尊重各民族自由选择其所赖以生存的政府形式的权利。各民族中主权和自治权有横遭剥夺者,两国俱欲设法予以恢复”。在与英国首相丘吉尔讨论时,罗斯福坚持《宪章》不仅适用于欧洲,也适用于全世界各地,包括殖民地在内。《大西洋宪章》是美国战后世界安排的指导性文件,它不但确立了“机会均等”、“贸易自由”、“航行自由”等对美国有利的原则,而且成为罗斯福推行非殖民化政策的旗帜。
在以后的国际会议以及与下属谈话中,罗斯福多次谈及对殖民地实行国际托管的设想。1942年6月1日,他在与来访的苏联外长莫洛托夫会谈时提出了由国际组织托管各国殖民地的主张,并且以印度支那、马来属邦和荷属东印度为例。1943年3月他又向英国外交大臣艾登表示,在击败日本后,并非远东所有殖民地都将归还给原来的宗主国,一些不能立即独立的殖民地应置于联合国的国际托管之下。在1943年10月举行的英美苏外长会议上,美国国务卿科德尔・赫尔提交了一份由罗斯福起草的文件,提出设立专门的国际托管机构,把殖民地由一国托管转变为国际托管。在以后的德黑兰会议和雅尔塔会议上,托管问题均被列为会议议题。
人物评价
总评
作为政治家,富兰克林・罗斯福在美国历史上既最受人尊敬,也最被人憎恨。他的政敌认为他浅薄、无能、狡猾、独裁;而其拥护者则称他是美国经济的救星,认为他是全世界民主政治的保卫者。一般人都承认:作为政治领袖,他获得广大人民的支持,在他的政府中容纳了各种观点的领袖人物。许多专家认为:尽管偶尔有混乱现象,但罗斯福政府的行政效率还是很高的。
上一篇:古力特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