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明朝哪几位皇帝比较勤政?
明朝,皇帝,年号明朝哪几位皇帝比较勤政?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明朝哪几位皇帝比较勤政?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1,明太祖朱元璋2,明成祖朱棣3,明宣宗朱曕基4,明仁宗朱高炽5,明代宗朱祁钰6,明孝宗朱佑樘7,明神宗朱翊钧8,明熹宗朱由校9,明思宗朱由检!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明太祖朱元璋
朱元璋做了皇帝之后,取消了宰相制度,很多政务都是亲力亲为,因为对臣下不放心,很多事都是自己亲自过目的,以至于后来才建了锦衣卫。他在位的时候,对臣下严苛,对百姓好,虽然年长后是有名的暴君,但总的来说对百姓是好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一、首先肯定是明朝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他创立了明王朝,是中国历史上卓越的军事家,战略家。统一了中国
●他兴科举,抓紧教育。他新建学校,选拔官员 ,招揽大批的贤才人士。开设了科举考试,有才能之人皆可参加。
●他兴修水利,修建水陆,赈济灾荒,疏通河流。
●他展开了一次大规模的移民,他从山西大规模移民,洪武移民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历史最久的一次迁移行动。使当时的文化上,心理上,习俗上都发生了较大的改变。也合理的分布人口居住,为汉族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二、明孝宗朱佑樘:中兴之主,绝对的勤劳皇帝,而且后宫只有一位皇后,扭转了朝政的腐败状况,勤于政事,励精图治,而且他为人宽厚友爱,他不从近女色,重视司法,勤政爱民而且与大臣们相处非常和睦。他会与大臣们坐下喝茶的讨论政事。
● 他重用贤良,一生中到处招揽人才! 大量重用贤才人士。他经常批奏章批到很晚,也不允许太监代批奏章。
●他待臣宽厚,他能与大臣推心置腹,体恤下臣,大臣批判他,他也会虚心的改正,会听从大臣们的意见。也会与大臣们喝茶谈论。
●他减轻刑罚,他对司法严谨公正,从不滥用私刑。不允许专权乱政,每个人只坚守本职。从不擅离职守。
三、明宣宗朱瞻基:“仁宣之治”,他是明朝的第五位皇帝,他的债务虽然时间很短,但是功绩却是堪比文景。
●他任用贤臣,他有一批著名的大臣,几位大臣识大体,顾大局,都以国家大事为重,可以这么说“仁宣之治”他的大臣们起了非常大的作用。朱瞻基也对大臣们非常信任他们的建议也会虚心接受。
●他的监督行政工作做的非常好的,监督工作渗透到了各种行政领域,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形成了一个较好的监督体系。这样的监督体系对皇帝的管理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
●他仁政爱民,他在治国方面上实行了仁政。减轻赋税,救济灾民,开垦土地,发展农业生产,大力兴展农业 。勤于朝政,也会去关心农业生产,农民的生活。是一个非常勤奋的明君。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历史上勤政的皇帝很多,但有明一朝,真的没几个。
1.太祖朱元璋。朱元璋勤政是出了名的,事无巨细,事必躬亲,晚上还要加班,所有的奏章,他几乎都要看一看,生怕错了害了百姓,而且朱元璋前期,战争还在继续,他还得管北伐大军的事情,后期又开始搞大清洗工作,朱元璋自登机开始,不是在加班看奏章批公文,就是在杀人,没闲着一天。
2.成祖朱棣。朱棣在勤政方面完全继承了他老子的优点,并且还发扬了。他怕自己把事情搞忘了,还搞备忘录把要办的事情记录下来,办公也不忘记学习,读书读到半夜。他毕竟是夺了侄儿子的江山,多次出巡,了解民间和各地具体情况(估计有点怕人造反)。他还亲自带队,多次远征大漠北元的残余势力,多次过生日,不是在打仗就是在出巡。
3.孝宗朱佑樘。佑橖同学命苦,差点被万贵妃弄死,当了皇帝后,也不近女色,中国唯一的一夫一妻制皇帝,他老子把大明朝搞的一团糟,他接手后,夙兴夜寐,不开玩笑,早上上早朝,中午还要上午朝,自己能力不行时,还和大臣商量对策,可惜身体透支厉害,英年早逝,才36岁。
4.思宗崇祯。明朝朝廷最混乱的时期就是孝宗死了以后,大将军皇帝,道士皇帝,万年不上朝皇帝,木匠皇帝,这都是啥,最后出了个崇祯,就工作而言,算是很勤政的。弄死魏忠贤(和我祖上有仇,先祖差点被他杀了)后,他要挽留大明于水火,每天就睡四个小时,饭点也经常错过,二十多岁的人搞的像四十多岁,每天都被李自成和皇太极等人烦透了心,还得和朝廷内阁那些渣子斗气。可惜,你哥哥留给你的摊子太烂了,你得真本事也就那样,明朝灭了,虽然你很勤政。
当然还有些明朝皇帝也很勤政,但在位时间不长,就不列举了。
手机手打,错别字见谅!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大家好,欢迎阅读本文,作为一个历史爱好者,我将对此问题结合历史,发表个人看法。
上一篇:有人说“成年人的友谊,都死于无话可说”你认同这句话吗?为什么?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