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闫傲霜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北京市,英国,西城区闫傲霜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
闫傲霜,1963年8月北京市出生,北京大学物理系固体物理专业本科毕业,理学学士;北京师范大学低能核物理研究所辐射技术专业硕士毕业,理学硕士;英国曼彻斯特大学药学系辐射技术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理学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负责市科委全面工作。,闫傲霜 女,汉族,45岁(1963年8月生),北京市人,无党派,英国曼彻斯特大学辐射技术专业研究生毕业,理学博士,研究员,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2009年03月任北京市科委主任。 历任:北京市射线应用研究中心剂量室技术员、北京市射线应用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副院长、丰台区副区长、西城区副区长等职。
闫傲霜 - 工作经历
闫傲霜此前担任西城区副区长,虽然在西城区工作的时间并不长,但是一提起她,无论是工作人员还是媒体记者,都会首先想起她的笑容。“总是带着知识分子的优雅笑容”,一位西城区的工作人员说,每次见到闫傲霜,都能看到她的笑容,淡然、优雅。说起话来,这位学者出身的女区长也是不急不慢、不温不火。2009年2月,西城区文化单位一次座谈会上。会议从早上9时一直开到中午12时,十几位文化单位的负责人一一发言,闫傲霜一直保持着笑容听完所有成员的发言,并对每个单位的具体情况进行深入的了解,分析问题。期间,一些人起身接打电话,但闫傲霜却一直把注意力集中在成员单位发言上。在年初的西城区两会上,政协委员现场咨询时,闫傲霜在人群中穿梭,向每一个认识、不认识的人打招呼。作为一名高学历官员,闫傲霜的严谨和朴实也是出了名的。“讲话的逻辑性特别强”,丰台区一位工作人员这样描述闫傲霜在担任丰台区副区长期间,给他留下的印象。他说,无论有没有讲稿,闫傲霜的讲话思路都是非常清晰。而且,她的讲话一般都很简短,不爱长篇大论,但是做起事来却是非常干练。“很低调”。对于身为理学博士的闫傲霜的此次被任命,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认为,这说明北京在官员任命中,更加注重知识化、专业化,特别是一些科技含量较高的部门,对领导任命的要求,逐渐向有着良好专业背景方面转化。
闫傲霜 - 名字趣事
她的名字叫傲霜,可是,她的人却像火一样很热情。第一眼看到她,就能感受到她浑身散发出来的活力、自信,还有善解人意。 “出生三个月后,爸爸才给我取名字。他太没有思想准备了,他一直以为会是个男孩。本来在8月出生,等到取好名字的时候都是秋天了。秋菊傲霜,父亲说他不喜欢女孩子太娇气,希望我坚强些”,闫傲霜说她是很坚强的人。但这种坚强是骨子里的坚忍和执着,从表面上看来,她很文静,秀发乌黑润泽,脸色白净,说话的时候带着笑,戴一条别致坠子的项链,用小朵泛黄的菊花泡茶,谈吐很有修养。 “从小到大,名字对我的暗示作用很大,在和别人一次次解释这个名字的过程中,我一次次温习父亲对我的希望,他希望我变得很坚强,心胸宽阔。”读书时代的闫傲霜,一直都是班里最拔尖的学生,北京大学物理系本科毕业,北京师范大学低能核物理专业研究生毕业,求学的路上,从没感到过男女的不同或女性的弱势:“直到研究生毕业分配工作,单位领导说更愿意要男同志,我心里才开始有些不平衡。每当可以为女性呼吁的时候,我都抢着发言。” 虽然在毕业分配的时候感觉到了些许不平衡,但到了北京市射线应用研究中心工作后,她越来越感觉到女性的优势,这种优势让她在工作中得心应手:“女性有耐心,这非常重要,是成功的重要因素。我要做的事情,就一定要做到底,要看到最后的结果。”
闫傲霜 - 维护权利
1992年,闫傲霜到英国曼彻斯特大学药学系学习,她的爱人申请到英国探望,被拒签了两次。原因只有一个:英国移民法有个古怪的规定,如果男方在英国读书,女方要来陪读,来多久都不加限制;而如果女方在英国读书,男方只能探亲,而且极容易被怀疑为有不归倾向。闫傲霜的爱人就是因为被签证官认为有不归倾向而两次被拒签。闫傲霜作出了一个让周围的朋友都“难以理解”的决定:起诉签证官。这起案件在英国开庭,闫傲霜作为她爱人的代理人,闫傲霜导师的儿子作为律师;英国移民局派出一名官员作为签证官的代理人,连同法官共四个人,开庭,审判,闫傲霜赢了!1994年4月,她爱人来到英国,她没有想到的是:5个月之后,英国的移民法修改了,在留学生陪读的问题上,实现了男女平等。 通过博士毕业论文答辩后第二天,闫傲霜就迫不及待地登机回国。回到了射线应用研究中心的她,进入了事业的又一个高峰: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北京市跨世纪人才计划,“火丝菌辐射抗力研究成果”获得北京市科学技术二等奖,成为北京师范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回国后的第三年,她当选为北京市第十一届人大代表。 上个世纪末,对海外人员回国创业,国家十分重视。人大代表闫傲霜回忆起自己回国时的困难:“没有房子,我父母有一套50平米的房子,住着我们三代八口人。”喜欢写作的闫傲霜,用细腻的笔触记录了她回国后的心路历程,“我想有个家”,那份对家的期盼让看的人心里真是酸楚。闫傲霜说,回国人员面临的一大问题,仍旧是住房,不安顿下来怎能安心创业?于是,她提出了《关于给留学回国人员创造创业条件的建议》 :“留学人员回国创业多是试探性的,作为地方政府,要给他们创造条件,鼓励他们先投资创业,等发展起来再去买房,政府要营造出善待他们的氛围。”她的建议让来到北京创业的海外留学人员得到以合理价格租住周转房的待遇,为他们解除了后顾之忧。
闫傲霜 - 工作目标
2003年,闫傲霜调到北京丰台区任副区长,“到了区里工作之后,我更加了解了基层人民的生活。”今年两会上,作为十届全国人大代表,闫傲霜针对解决中低收入人员的住房问题,提出了政府要提供廉租房的建议:“目前阶段,我不主张大家都来买房子住。实际上,买房居住的成本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是很高的,因此,世界上还没有一个国家的老百姓住的房屋全是自有的,自有率较高的英国也不过70%。”闫傲霜说,解决居住问题,一是人们应该转变观念,在购房条件还不具备的情况下,租房安居应该是一种现实的选择;二是政府应该增加廉租房的数量,扩大廉租房优惠对象的类别,帮助住房困难的群体。
廉租房是否应该集中修建?闫傲霜说:“高档商品房周边要有低档房,在同一区域,收入不同的人应当混合居住。城市布局、住房分布和交通问题紧密相连。比如北京,‘蓝领’不能都住在五环以外,他们上班进城、下班出城,肯定会遇到交通难题;不能让所有的歌剧院都集中在市中心,各分区的资源和功能配套要均衡,居住、生活、消费都能容纳其中;商业中心和行政办公中心最好分离,这样才能有效地分流交通。”
上一篇:卜占亚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