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古代人有没有广告意识呢?体现在哪里?
广告,也是,自己的古代人有没有广告意识呢?体现在哪里?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古代人有没有广告意识呢?体现在哪里?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古人不但有广告意识,而且做的丝毫不比现代人差。《水浒传》中景阳冈上有名的“三碗不过冈”的酒旗就是赤裸裸的广告,你看正是这招牌让武松不服气,一口气喝了十八碗吗?汉代的文君当垆,不就是利用美女做广告,招揽顾客吗?再比如谢安卖扇不也是利用自己的名人效应做的广告代言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当然有,广告,简而言之:“广而告之”之意,它伴随着商品经济发展而来,理论上讲,自从有了商人以来,广告就有了。表现形式主要有:
▶声音、文字广告
有买的就有卖的,商人为了扩大影响,往往需要对商品进行“吆喝”以引起消费者的注意,这就是最原始的广告,后来逐步发展到抑扬顿挫的“顺口溜”,被人们称之为“货声”,有文字记载的最早见于唐朝,在敦煌遗书中记载有:“某乙铺上新铺货,要者相问不须过,交关市易任平章,买物之人但且坐。”大意是,本店上新货,买物别错过,价格可商量,要买里面坐,至宋朝,这样的口号发展变化为“吟唱”,商人为了招徕顾客,特意请说唱艺人来助阵,这就是最早的广告代言。
▶招牌、平面广告
除此之外,最常见的莫过于招牌广告,古代也叫“招幌”,不同于货声的是,它是店铺的招牌,安安静静地挂在店铺门口,就可以讨得顾客欢心,店铺招牌多采用兴、隆、昌、盛、祥、和、义、裕、顺、丰等吉祥如意的词汇组成,当然也有别出心裁的另类招幌,如:武松打虎喝酒的地方,“招幌”写的是:“三碗不过岗”,具有煽情意味的文案广告。
与此同时,商人为了表现自己的诚信和经营理念,获得顾客的信任,通常店里都挂块匾额或者对联,有的写“货真价实、童叟无欺”;有的写:“一客失了信、百客不登门”,凡此种种,皆是古代最初级的平面广告。
▶不急不躁的口碑广告
电视剧《大宅门》描述的药店,从每个细节都透露着细心、周到、诚信、品质的信息,掌柜和伙计不论专业能力还是服务理念都要求极高,通过这些不急不躁的手段,在长时间的经营过程中,赢得顾客口碑,打造百年老店的金字招牌,这类以自己个人或家族名望建立的品牌很多,如:“同仁堂”、“张小泉刀剪”、“全聚德烤鸭”等等,他们的口碑本身就是最好的广告。
今天,广告借助信息技术,无孔不入,我们的呼吸,恐怕也夹杂着广告的味道,与现在相比,古代的广告如涓涓细流,但它确实长久存在。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虽然古人讲究“酒香不怕巷子深”,只重品质,不重宣传,但要说完全没有广告意识,恐怕也不符合事实。比如《水浒传》中景阳冈下那个小酒店的老板就是一个善于做广告的人,他的店前悬挂着的“三碗不过冈”的酒旗就是一块典型的广告牌,而且广告语也是极有创意,它充分利用了山中的那只吊睛白额猛虎这一当地人关注的焦点,把自家的酒与之联系起来,形象地突出了酒的质量,语言通俗易懂,琅琅上口,让人印象深刻过目不忘。
在古代 有些文人也很善于为自己做广告。其中著名的就是北宋婉约派词的代表人物柳永。柳永年轻时参加了两次科考都没能考取功名,落第后写了首词发发牢骚,却被皇帝知晓,于是在他第三次参加考试时,皇帝直接在他的名字下写了“且去填词”,这下无疑彻底断了柳永的科考之路。 但柳永善于将坏事变好事,利用皇帝的圣旨,为自己做了一个广告牌,上书“奉旨填词柳三变”。在皇权时代, 这个皇帝代言的广告的宣传效果可想而知。从此,柳永的词想不人人传诵都难,柳永的大名想不四海传播千古流传更是难上加难。
有些文人做的广告则是一种行为广告,他们在不能通过常规途径升官发财时,或者虽然做了官但没有达到自己的预期时,就故意跑到山里隐居起来。这种隐居不是把自己与世隔绝,而是要通过隐居的方式在世上获得好名声,让人们都觉得他就是当世贤良世外高人,让朝廷觉得如果不征辟这样的人出来做官,朝廷就会背负骂名。所以这样的隐居就是为自己做的一个行为广告。这类人的代表当属东晋的谢安。谢安年轻时做过官,大概觉得没能得到重用,于是辞官归隐于东山。归隐使谢安的贤名大增,朝廷只好加官请他出山,但谢安不为所动。在这样的反反复复中,谢安的名声越来越响,朝廷许的官位自然越来越高。当官位高到满意的程度时,谢安终于出山赴任,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东山再起。
如果说通过一定的方式向某个特定的人宣传推销自己也是一种广告的话,诸葛亮无疑就是广告做得最成功的人。刘备在三顾茅庐前并未见过诸葛亮,却为何要那么执着的甚至死乞白赖地非要请诸葛出山不可呢?这其实是依赖诸葛亮的一干朋友为他代言为他站台。先是许庶走马荐诸葛,后有司马徽登门力挺。在一顾二顾时所遇诸葛的朋友虽然没有人夸耀诸葛,但刘备从他们的言行举止中不难感受到都是贤士高人——朋友如此,况本人乎!而诸葛的弟弟和岳父所唱的诸葛所作的词赋更可见诸葛的才情抱负。我们有理由相信,刘备的这些所见所闻其实都是诸葛亮的暗中安排,是诸葛亮让这些人为他做了高明的软广告。在这样的广告冲击下,刘备能不铁了心请诸葛出山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