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拍照时该怎么取景,要注意什么?
不同,主题,画面拍照时该怎么取景,要注意什么?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拍照时该怎么取景,要注意什么?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以下,图文原创。别抄。
拍照取景,要注意什么——这个话题好大的。
我拣几条最简单的扯两句。
1、拍照取景,最忌讳“贪多求全”。
贪多求全是很多摄影初学者最容易犯的毛病,具体表现就是恨不得把自己看到的都一股脑的塞进画面里……
这样做导致的后果就是主题不明确,主体不明显,别人不知道你要表达的意思是啥……
拍照取景,画面中的元素不是越多越好,而是有用才好。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拍一堆人的合影和单独拍一个人,哪一种最容易让人留下深刻印象?
答案显而易见了吧!
画面元素太多,摄影主体就会淹没在其他陪体里了……
所以说,拍照取景时,要懂得如何“取舍”。
适当的“留白”是可以增加画面的空间感的。
2、拍照取景,要注意画面当中的颜色搭配。
鲜艳的颜色非常容易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颜色对比强烈的摄影作品往往会让人过目不忘。
所以颜色搭配还是挺重要的。
如果你想让自己拍摄的照片,引得读者们“多看一眼”或者“多看一会儿”,那就在拍照取景的时候,多加入一些鲜艳的色彩吧,会更吸引读者的目光的。
3、拍照取景,要想着如何营造画面层次感
照片是平面的,但拍摄的内容却是立体的。能在平面的照片里表现出拍摄内容的立体感,要考虑的事项大概有三个方向——
其一,是用颜色拉开物与物的距离。
画面中的物体颜色不同,除了能够让照片产生颜色对比,增加视觉冲击,还有一个好处就是拉开距离。
通常情况下,两个不一样的物体的颜色也是不相同的,用颜色的区别让读者识别出画面元素的远近,是一个最常规的办法。其二,是用虚化增加视觉空间感。
人的视觉习惯是第一眼先瞅画面当中最清楚的……然后才是其他比较模糊和全糊糊的。
有虚有实,画面当中的层次感就被强调出来了。
虚实对比可以凭前期拍摄,也可以靠后期修图来完成。
其三,是用明暗对比增加视觉空间感。
摄影被称为是光影的艺术,有句话叫做“无光影不摄影”——虽然这句话对键盘摄影师无用,但是对于大多数的摄影实拍党而言,摄影就是要琢磨着在拍摄时怎么能把光影玩得更有趣。
用暗部来衬托高光,是很多摄影实拍党最常用的“套路”。
利用好黑、白、灰,就能在拍照取景的时候抓取更多的画面细节,丰富视觉空间感。
一个最简单的例子,白纸上画个圈,是平面的;要是在圈旁边加一点阴影,就能显得有些立体感了……这就是明暗对比增加的视觉空间感。
我是摄影实拍客柳侍墨。喜欢摄影实拍的朋友,欢迎您点击我头像旁边的“关注”按钮来关注我。
如果您对我的观点有不同的看法,也欢迎您在评论区里留言——咱们们共同探讨、交流。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怎么取景,注意什么
我是随走随拍,路上看到吸引人的场面、景色、人物等随时拍摄、记录。
摄影就是用镜头说话,你要通过照片告诉别人什么,心中要有明确的主题,围绕主题去选材取景。
图一
《幸福的晚年》
满大街的人,美女、暖男、小朋友都有,看到几位老太太晒太阳聊天,我选择了这几位老太太。
满脸的笑容、时尚的服饰、鲜艳的色彩、幸福的神态,突出了主题《幸福的晚年》。
图二《快乐的摄影人》
砀山梨园游人如织,我选择了这几位摄影人,来表达摄影人对摄影的爱好、敬业精神。
几位摄影人聚精会神、弯着腰,对准了拍摄对象。
图三
《石城日出》
粉墙黛瓦的徽派建筑、朦朦胧胧的晨雾、直射下来的阳光,构成一幅仙境般的照片。
要注意的是主题要突出,选材时与主题无关的东西要舍去。不然就会拉拉杂杂、冲淡主题。
比如《幸福的晚年》
街上行人很多,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画面中就不能有顽皮的小朋友、买菜的妇女等。
《快乐的摄影人》,梨园游人很多,要避开游人,突出几位摄影人。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拍照该怎么去取景?
取景包括取景范围的大小、取景的角度和取景的瞬间
取景范围可以理解为景别,有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镜头
取景的角度就是拍摄的角度,有仰拍、俯拍、平拍等
取景的瞬间就是按快门前的那一瞬间
取景的不同,照出来的照片有什么区别,要注意什么呢?
1.取景范围的不同:
来看下两张不同取景范围的照片
这张取景范围大,有前景、中景和背景(忽略后面的人),同时也交代了很多信息。
在大街上,一个男人正拿着一件东西去当部换钱,当部老板已经给了他估了个价钱,男人觉得价格有点低估了,像是在讨价,当部老板爱理不理
这张取景范围变小了,视觉靠近了,更注重表达人物的神态表情。
男人的眼神一直盯着算盘,看得出来他非常在乎老板出的价格,从老板盛气凌人的表情就知道不是什么好价格。
取景范围越大,更注重表现被摄主体与环境的关系,强调的是氛围感。
取景范围越小,更注重表现被摄主体的细节和神态,强调的是临场感。
2.取景角度的不同:
来看两张不同取景角度的照片
这种角度拍出了拍出小男孩憨睡的表情和肢体的动作,图片告诉我们的就是一个熟睡的男孩。
换了个角度从后面拍,两只趴开粗壮的大腿呈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很好奇这个小屁孩正在做什么,走到前面咋一看,在呼呼大睡。图片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想空间。
上一篇:传言韦世豪即将加盟格拉纳达,下赛季我们能在西甲看到中国德比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