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为什么和父母之间,越长大越没有话说?
孩子,父母,家长为什么和父母之间,越长大越没有话说?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03.当父母作为信息传递者时
一、沟通的内容总与学习有关
试着回忆一下,咱们的父母亲跟我们沟通最多的事情是什么,肯定很多人都会不约而同地说:“琴练了没?”、“功课写完了没?”、 “今天学校考试了没?”“这次月考考多少?”“周末的钢琴考级你准备得怎么样了?”…… 反正永远都是与学习有关,仿佛孩子就是学习的机器,存在就是为了学习。
诸如此类,就算是学习成绩好的孩子,天天也觉得烦了,如果对于学习成绩差强人意的孩子来说,天天问学习无异于伤口上撒盐。
当然现行的考试制度决定了家长不关心学习是不可能的,但是建议家长在关注孩子学习的时候,也多关注孩子的喜怒哀乐,关注孩子此刻的心情如何,关注孩子成长中是否有一些困难或挫折需要我们来帮助开导。
二、爱讲道理
还有一种沟通就是家长会不断的给孩子讲道理,试图让孩子能够懂得道理,可实际效果却背道而驰。教育家杜威认为,教育并不是一件“告诉”和被告知的事情,而是一个主动的和建设性的过程,这个原理几乎在理论上无人不承认,而在实践中又无人不违反。要使儿童“明白道理”,不要仅仅把道理告诉儿童,必须要首先让儿童有机会在实践中获得连续不断的经验。
尹建莉认为:天下没有不懂事的孩子,如果要孩子懂道理,家长首先要做得有道理,做得有道理,比说得有道理重要得多。
现代心理学研究证实了东西方先哲们的观点:从讲道理到接受道理,中间的距离可能很远。一个人能否接纳别人的观点,首先取决于情绪,其次取决于对方的行为,最后才是对方的语言——成年人尚且如此,何况孩子。
孩子有时候确实会有些令人不可理喻的想法,给家长带来麻烦。遇到这种情况,除了想办法和孩子沟通,也要站在孩子的角度感觉一下他的想法和愿望,不要轻易下论断,说孩子“不听话”。家长当然可以直接给孩子讲一些正确的道理,但如果孩子不听,就应该考虑换一种说法。实践证明,想要孩子接受一个观点,从情绪上入手最容易,通过问答的方式,调动孩子去思考,刺激他天性中善良的一面。这样的方法屡试不爽。
三、不管孩子情绪的沟通
有一种家长只要自己此时想沟通了,就不管孩子此时情绪如何便要与孩子聊聊。当孩子有情绪的时候,家长要明白的是首先应处理孩子的情绪问题,然后再沟通内容。
这种不合时机的沟通不仅起不到沟通的意义,反而会惹怒了孩子,让孩子与家长渐行渐远。建议家长如果有事想与孩子沟通时,不妨提前与孩子预约时间和场合,给予孩子重复被尊重的感觉,让孩子无法拒绝您的要求,当然如果孩子明确拒绝,家长应心平气和接受不能发脾气或动用武力。
04.家庭教育环境
孩子与父母的沟通还受家庭教育环境的影响,一般有如下几种情况:
一、溺爱孩子的家庭
有很多家庭都非常溺爱自己的孩子,孩子要什么,他们就给什么。家长们觉得,这样做就是爱孩子,为孩子好。殊不知,这样做的后果是,孩子在家人们浓烈的溺爱中长大,渐渐的对大家的爱感到麻木了。他会认为,父母爱我满足我所有的要求是应该的。毫无感恩之心。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只知索取,不知付出,不会关心任何人,包括父母。自私自利,凡事都以自我为中心。
做父母的还希望他会像小时候一样,跟你说很多悄悄话吗?再也不会了。他只有在需要钱的时候,才会跟你说一句:“妈,给我拿些钱。”其他时间,他拿着钱去玩儿了。
二、父母经常吵架的家庭
有些人是在父母经常吵架的家庭中长大的。从他还是小孩子的时候,父母就经常吵架,不是爸爸嫌妈妈做饭不好吃,就是妈妈嫌爸爸满嘴脏话。不是爸爸嫌妈妈做家庭妇女没形象,就是妈妈嫌爸爸大男子主义不讲理等等,总之,有很多吵架的理由,其实都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刚开始吵架时还讲些道理,吵着吵着就全都不讲理了,争得面红耳赤,有时甚至大打出手。家里每天都是火药味十足。
看着争吵中的父母,孩子只会战战兢兢,歇斯底里的哭泣。可是做父母的,却从来不会顾忌孩子的感受,只顾着自己争吵发泄。有时还会迁怒到孩子身上。随着年龄的渐渐长大,孩子开始变得没有安全感,消极,自卑,懦弱,怕事,怕别人和自己大声说话,尤其是女孩子更是如此。男孩子有可能会变得暴力,到处惹是生非。
长大后,他会想方设法逃离父母。因为他害怕看到父母争吵,他恨父母,不应该把他带到这个世界上来,遭受这样的精神折磨。他宁愿自己是孤儿院里长大的孩子。
在这种家庭中长大的孩子,只会选择逃避。即使身在外地,也不愿意给父母打电话,因为他害怕听到父母的争吵声。即便是父母打电话来,他也只会嗯嗯啊啊,没什么话可说,匆匆挂断电话。
三、父母喜欢教训和控制孩子的家庭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一旦有了新奇的想法,第一时间就会告诉父母。但是父母总觉得很难理解,于是就会用教训的语气训斥孩子:“你这种想法是错误的,我过的桥比你走的路还要多,比你有经验,以后全听我的,按照我说的做就行了。”
如果孩子没有听父母的话,父母就会对他大吼大叫。虽然有时父母说的话也有道理,但是那强硬的教训态度,让逆反心理很强的孩子很难接受。两代人的代沟越来越深。
父母对孩子的控制欲一般都很强。给孩子从小就报好多兴趣班,让他不要输在起跑线上,也不管孩子喜欢不喜欢。上学了,孩子成绩不太好,不是打就是骂。上高中了,逼着孩子选理科,不管孩子是否擅长理科。成年了,逼着谈恋爱,逼着结婚,婚后逼着生孩子等等。还有的父母自己年轻时的梦想没有实现,就逼着孩子去替他实现。
遇到这样的父母,孩子只会远离你,觉得你太强势,很难沟通,不可理喻。
所以做父母的一定要给孩子一定的自由,他有了想法,你要和他互相探讨,就像朋友一样,理解他,尊重他。不要去逼他做他不愿意做的事。如果他选择的事情对他今后的人生有很大帮助,你一定要去支持他。这样他才会和你无话不谈。
没有家长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对自己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然而现实却偏偏是,能做到与父母无话不谈孩子少之又少,能做到有效沟通的家庭寥寥无几。上面从三个主要方面来分析了为什么孩子越长大与父母的沟通最少的原因。
最后,请家长们不要等到孩子和你已经没话说了的时候,才去千方百计猜测孩子的想法,从现在开始,积极主动地走进孩子的内心,接纳孩子的想法和感受,保守他们的小秘密,像朋友那样去沟通,更不要过度指责不停说教。要想让孩子和你无话不谈,就先做一个合格的倾听者。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