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杨澄甫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太极,太极拳,杨家杨澄甫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澄甫公在杭州国术馆任教务长时,月薪八百大洋。馆内有个太乙拳名师高守武,其脚和手一样灵活,藐视太极而嫉妒杨师声望,常出不逊之言,甚至在杨师桌斗里胡翻乱嚷。杨师忍无可忍,当即应其一较。高持大枪,杨持白腊杆。高如饿虎扑食般一枪刺来,杨杆只一抖,高枪脱手落地,满院观者无不叹服。一位少林拳师躲在走廊转角后面,突然向澄甫猛扑。时值寒冬腊月,澄甫公双手合拢于棉袍长袖之内,手臂即在袍袖之内轻轻一迎一送,拳师跌出丈外,叩首谢罪。
澄甫公善于用剑。杨家所蓄之龙泉剑,往往为“半开口”,即剑刃不开口而剑尖开口,锋利无比,可剁穿铜钱。澄甫公剑法精妙,比试时不欲伤人,用竹剑点人手腕脉门,令对方兵刃脱手。张秀林之刀法、枪法久享盛誉,所用枪杆粗如童臂。一般武师抖白腊村,均为上挤下采。张秀林双臂抱住大杆,用腰劲左右甩打,无人敢当。张公与澄甫公闭门切磋技艺,张公用大杆,澄甫公用竹剑。张以中平枪法出招,有翻江倒海之势。澄甫公大叫一声:“大哥站稳!”闪身进步,剑随身到,点中张公手腕,枪杆落地。澄甫公自谦日:“大哥年迈,身手稍缓,否则难以近身。”景华与澄甫公对剑,手腕每每被其点中。武汉有一湖北最大的刘姓财主,邀澄甫抵汉授拳,欢迎队伍排列千米之遥。当地有一善剑武师,多次要与杨师比剑,皆被谢绝。彼声言杨师畏惧,徒有虚名。澄甫说,若如此言,则可一试。遂用竹剑对武师钢剑。对方举剑直向杨师胸部猛刺,杨师一个"等鱼式",武师即腕折剑落。然杨师却以为不慎而引为憾事。其实,来者不善,应者必以熟练招数反击,身不由己。稍加温良怠慢,必致杀身之祸。
澄甫公教景华剑法,将柚子(上海人俗称“纹旦”)皮数块,悬挂于屋梁下不同高度与角度,令景华师手执宝剑,足踏九宫步,往复穿行,目光顾及任何一块柚皮,即刻眼到身到、身到剑到,刺穿柚皮。练到百发百中之后,将柚皮换成桔子,最后又换成铜钱大小之金桔,如果仍能百发百中,则点人手腕脉门,好比探取物,易如反掌。除单练之外,尚须对练黏剑、散剑,训练过程甚长,决非一朝一夕之功。
杨家太极枪素负盛名。因班侯公性躁劲猛,其母命其摘去枪头,以免伤人,帮杨家练枪均用无枪头之白腊杆。班侯公上阵对敌所用之钢枪重37斤,竟然被班侯公练大抖枪时抖断,其太极内劲,何等浑厚惊人!澄甫公用白腊杆,粗如洒杯,与对手练太极黏枪之时, 两杆紧帖,往复粘黏,毫无声响,只听得澄甫公猛喝一声,对手即腾空跌出。澄甫公门徒武汇川,身躯魁伟,体重200作余斤。景华曾观看澄甫公与武汇川练习黏枪,枪杆甫交,澄甫公出声发劲,武被腾空仍出3丈之遥,从堂屋跌出天井,将分隔堂屋与天井之柳木隔栅撞得粉碎,武倒地之时,枪杆尚末脱手。
80年代,有上海爱兴公园吴鉴泉门人江长风老先生。据江先生云,当年曾见澄甫公与武汇川表演太极黏枪,杨公大喝一声,将武掷出数丈之外,澄甫公仙逝之后,从末见此绝技。吴门长于柔化,无人有此猛劲。江老先生并非杨门弟子,对杨公决无溢美之意。可见杨武功不虚。澄甫公之枪法,不仅在太极门中赫赫有名,并且受到其他门派拳师高度赞赏。查拳名家杨洪修、马金镖所创之“十二路棍点子”,就吸收了澄甫公四粘枪、四散枪部分技法。
澄甫公虽然继承了杨家拳、剑、刀、枪、大捋、散手、对刀、黏剑、粘枪及内功心法,技艺超群,但因少年时代不够用功,健侯公擅长之弹弓暗器及点穴法,均未能继承,与班侯公、健侯公相较,仍然稍逊一筹。
杨澄甫 - 武德
孔子日:“巧言令色鲜矣,刚毅木讷近仁”。澄甫公性情憨厚,不善言辞,授拳之时,仅以身姿示范,决不多言。澄甫公生平从不议论其他门派之长短,并且一再告诫众弟子,不得妄议其他门派短处。如果有人说某某人功夫不行,澄甫公曰:“练功不易,练到般地步,也算难得了”此乃口德。
杨家素有“出手见红”之传统,乃用长劲将对手弹放到一丈之外,决非用冷断劲伤人内脏。杨家先辈在王府授拳,王爷要学推手,露禅公必先跪下叩头请安,申明杨家推手必定要发劲,被发之人必定跌出甚远,但决无内伤之虞。澄甫公内劲充沛,有时难免在无意之中伤人。有一次,澄甫公在武汉与人比剑,用竹剑点人手腕,不料对方剑坠臂折,澄甫公懊悔不已。因此,澄甫公经常将双手拢于袍袖之内,轻易不肯出手。此乃手德。
澄甫公对其他门派极其尊重。1928年,南京中央国术馆馆长张之江聘请澄甫公为太极门门长,并且请澄甫公带几位高足担任教授之职。澄甫公因北京拳场门徒众多,各种事务均需妥善安排,一时未能成行。副馆长李景林见澄甫公迟迟未能到位就职,遂请孙禄堂先生为代理门长。孙先生不知张先生曾聘请澄甫公,即将太极门改为武当门,下设形意、八卦、太极三科,由其徒众担任教授。澄甫公不明情况,率众门徒到达南京,张之江设宴为澄甫公洗尘。酒过三巡,张之江开言道:“国术馆不能有两位武当门长。可否请杨先生与孙先生比试一番,胜者留,败者去。”澄甫公坦然说道:“孙二哥是我义兄,应该由他当门长,不用比试。但教授职位已无空缺,众门徒无处安插,杨某当即告辞,尚祈张馆长见谅。”事后,澄甫公对众门徒说:“我与孙二哥情同手足,闭门切磋自然可以。岂能为了蝇头微利,当众比拼?张先生岂有此理!”澄甫公到上海后,张之江自知理亏,遂推荐澄甫公任浙江国术馆教务长。孙禄堂先生悉此事,即推荐形意拳教授高振东为中央国术馆武当门代理门长,挂冠而去,至江苏国术馆任教务长,表示与澄甫公处于平等地位。由此可见两位前辈之高风亮节。澄甫公到上海时,吴鉴泉已在精武体育会教拳,带了火腿、燕窝、鱼翅、名酒等礼物拜见澄甫公。吴先生说道:“三爷您可好?我吴家父子,在杨家学拳,至今以此为生。杨家之恩,没齿不忘。”澄甫公日:“杨吴本是一家,何分彼此?你教过的学生我决不收留,你可以放心。”后来澄甫公在沪授拳,如的吴家门徒想要改换门庭到杨家学拳,均被澄甫公婉言谢绝,并且说明,杨吴两家拳式略有不同,拳理拳法一脉相承。张秀林门人田作霖、孙禄堂门人陈微明拜澄甫公为师学太极拳,均为其本门师尊亲自推荐,否则澄甫公决不收留。因此,澄甫公与内外名家各派,均能团结友爱,和睦相处。澄甫公武德崇高感人至深。
杨澄甫 - 弟子传人
从学者极众,著名者有崔毅士(1892年-1970年)、李雅轩(1894年-1976年)、武汇川(1890年-1936年)、傅钟文(1908年-1994年)、董英杰(1897年-1961年)及其子杨振基(1921年-2007年)、杨振铭(1910年-1985年)、杨振铎(1926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