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颐和园究竟是不是挪用海军军费建造的,有什么证据,大约挪用了多少?
颐和园,海军,军费颐和园究竟是不是挪用海军军费建造的,有什么证据,大约挪用了多少?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颐和园究竟是不是挪用海军军费建造的,有什么证据,大约挪用了多少?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修建颐和园确实挪用了部分海军军费,具体数额不详,大约在400万两之下。不过最重要的是,修建颐和园的巨额开支对清政府的财政造成了巨大的压力,这也影响了清政府对海军的投入。
颐和园修复工程正式公布于于1888年,不过其实之前就已经开始。1891年慈禧入住颐和园,不过工程并未结束,一直断断续续在进行,因此其到底耗资多少,目前也没有一个定论。
梁启超在他的著作《瓜分危言》中提到,马江战败以后,清政府筹集了3000万两海军军费,但是最后全部用于修复颐和园。而太监王世和在《造陶庐日录》也提到修复颐和园耗资3000万两。这以后就成了慈禧挪用3000万两海军款用于修复颐和园的主要证据。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梁启超的说法仅仅源自他个人,实际上所谓马江海战后筹集的3000万两海军军费并不存在。而海军衙门的资料虽然大多在战乱中损毁,不过按照它成立以后一年收款大约在3、400万两左右,再扣除调拨给南北洋水师和东北练兵所用款项,实际余款不多,显然也不大可能再拼凑出3000万两的巨资,因此也不可能挪用这么大一笔钱用于颐和园。
实际上根据姜鸣先生的考证,海军衙门陆续挪用于颐和园修建工程的款项大约在400万两左右,由于海军衙门经费并非全部是海军军费,因此挪用了多少海军军费尚且存疑。此外还有以海防捐名义,实则为修园工程款的有357.7万两。这笔钱严格说也不是给海军的,只是借个名义而已,因此不能算挪用海军军费。
因此如果只是说挪用海军军费,那么挪用的数额肯定不到400万两。
但是修建颐和园耗资巨大,而清政府的财政采取的是量入为出政策,一旦户部资金紧缺,就只能砍掉一些开支。所以翁同龢迫于财政压力,提出了两年不外购军火的建议,这无疑极大的影响了北洋水师的战备情况。
因此修建颐和园实际对北洋水师造成的影响,并不局限于挪用了多少海军军费,还要看这对海军军费的筹集造成了多大的影响,这个就很难估量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其实有没想过,就那点钱,够海军用的吗?
每年拨给海军的钱并不少,钱哪里去了呢?你看看李鸿章的家底呗?
李鸿章的家底比胡雪岩厚多了啊,怎么来的呢?
北洋水师是满清的?还是李鸿章私人的?如果是私人的,凭什么给你钱?
即使不修园子,都拨给海军,有几分能用在购买武器弹药上?
只是甲午战败,需要一个背锅的,公开的李鸿章背锅,民间里慈禧就当了这个背锅的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关于修颐和园挪用海军军费,有很多历史研究,最可靠结论是“肯定挪用了,数字没那么夸张,但后果很严重”。
颐和园花费814万两,挪用海防军费66万两
关于清政府在颐和园修复上的花费,最专业和详细的数字,是2013年陈先松先生发表的《修建颐和园挪用“海防经费”史料解读》。经过详细资料的统计,“颐和园工程经费约为8145148两”,而不是社会传言的所谓几千万两。
其中,“出自海军衙门经费7375148两、总理衙门经费770000两,除本为颐和园工程而筹的‘海军巨款’息银321183两外,属于‘挪用’性质的海军衙门经费数额约7053965两,而‘挪用’的海防专款数额不会超过668265两。”——(《修建颐和园挪用“海防经费”史料解读》)
也就是说,修颐和园花了大约800多万两白银,其中挪用海军经费大约66万两。不过,颐和园对海军的资金影响绝非仅仅如此。
神秘的“海军巨款”和利息
由于随着新技术发展,铁甲舰和巡洋舰造价越来越贵,清政府又觉得“海防巩固”,所以觉得可以不用买新军舰了。于是,李鸿章“自作聪明”将真正准备用来购舰的大笔经费存到外国银行里,即历史资料中所提到的“海军巨款”。
然后,李鸿章用这笔“海军巨款”的利息帮着修颐和园。据统计,李鸿章存入银行的这笔钱,总共260万两白银,最后获得了区区32万两银子的利息,为修颐和园出了小小一把力。
也就是说,算上“海军”巨款利息,跟北洋水师购舰有关的经费大约是一百万两。一百万两白银,其实尚不够买一艘新型巡洋舰,例如“吉野”号造价大约为150万两白银。但是,李鸿章把购舰经费存进银行,等于北洋水师又白白少了260多万两。所以,甲午战争前中国海军等于少了260+66(需抛去银行利息)=326万两价值的军舰!
这三百多万两白银,就可以买两艘“吉野”号了,对甲午海战完全可以起到很大影响。
所以说,修颐和园虽然理论上没“花掉”多少购舰经费,但事实上却让购舰经费大大减少,让北洋水师少了两艘“吉野”号。
在银行“生儿子”的购舰经费,亡了羊也没能补上牢
甲午战败后,清政府痛定思痛,在财政吃紧的条件下一口气挤出了七百多万两银子去购买军舰,差不多能重造一座颐和园的钱。这七百多万两白银,肯定就包括了在银行“生儿子”的260万两。
但是,现实是残酷的。由于新一代军舰造价更高,而且西方刻意让白银贬值,导致清政府花这么大笔钱买了五艘二等巡洋舰(海天、海圻、海容、海筹、海琛),一艘“海天”号的造价都远超当年的“定远”号。所以说,清朝当局为了省小钱,却花了大钱。
客观讲,清政府修颐和园已经比较节俭了,里面的装修和绘画粗陋不堪,远不及乾隆时代豪华。但是,日本人同一时期也在省钱,但人家目的是买军舰。
省钱修园子和省钱买军舰,最终竞争结果是,清朝在甲午战败输给日本两亿三千万两白银,这笔钱更是足够修25个颐和园,或者几十艘前无畏式战列舰。这个损失,远比买军舰和修圆子的代价更惨。(陶慕剑)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