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钱是一根伟大的魔棒”,莎士比亚的话正确吗?
金钱,莎士比亚,的人“钱是一根伟大的魔棒”,莎士比亚的话正确吗?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莎士比亚图片
人类社会的安宁和生活水平往往与钱紧密相连。没钱社会不会安宁,人们的衣食住行就会动荡不安。但是,钱多了又容易产生恶,害己又害人。
钱是好东西,但也是一根伟大的魔棒,就像莎士比亚说的一样“钱是一根伟大的魔棒,随随便便就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模样”,或是善像或者是恶像。
西晋的鲁褒《钱神论》中就说过:“夫钱,穷者使通达,寒者使温暖,贫者使勇悍。……钱能转祸为福,因败而成,危者得安,死者得生;性命长短,福禄贵贱,皆乎钱。”这就是现实,无数风流人物为了钱竞折腰,真来了那句话了,长江后浪推前浪了,掀起了一浪高过一浪的热潮,甚至忘乎所以,父子为钱可以成冤家,兄弟姐妹从此成了陌生人,千夜的夫妻一日成仇,统统分道扬镳,不相往来,似仇人一般!这不都是钱的“魔棒”在作怪吗?!
钱的魔棒图片
这句话揭示了那钱的肮脏灵魂,不!是人,是那种为了钱而丧尽天良的人!
天下人熙熙攘攘为利而来,为利而往。人为名利不是错,关键是不要过,要懂得知足常乐,要懂得人为什么而活着。
但是,也有例外。人生观的不同,而致使那魔棒失去了魔力。
例如,有位90多岁的老大爷,从70岁开始捡破烂挣钱,而他挣的钱全部捐献给了学校,当他90多岁走不动的时候,已经捐了30多万!这位大爷不是什么名人,只是以为很普通的老百姓,他为什么要这样做?“钱是一根伟大的魔棒”在这位大爷面前还有魔力吗?根本没有了!
人生需要多少钱才够花?才够用?这是没有答案的。像那位大爷思想境界一样,那么,人就不会任由钱这根魔棒的摆布,而有自己的人生观,根据自己的能力,确定自己的理想和奋斗目标,脚踏实地,坦然面对金钱,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妥当,井井有条,一切顺其自然,做一个生活健康而快乐的人。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非常正确。
他,莎士比亚,还,说,钱能够让得了梅毒的60岁老太太,找一个20岁小伙子。能够让颤颤巍巍的80岁的老头,找一个如花似玉的20岁的小姑娘。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钱是一根伟大的魔棒。这句话就好比中国人说的有钱能使鬼推磨是同一个道理!正不正确要看你怎么理解!如果只是单纯的从用途来说,其说得有点夸张,但从重要性和人们的重视程度来说缺又是这样子的!钱本身就只是一种普通的货物,但其流通功能和支付功能却有这神一般的魔力!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句话出自莎士比亚的最后一部悲剧《雅典的泰蒙》。
泰蒙是一位富有的雅典贵族,他热衷于慈善捐款请客,因为他发现这样会让那些受恩者爱戴。
但其实,他周围的很多人都是假装爱他,实际上只是想要他的钱。
他的一个朋友曾提醒过泰蒙,但泰蒙没有听。
后来,泰蒙的资产被挥霍的越来越多,直至破产。泰蒙向那些所谓的朋友寻求帮助,但是都遭到了拒绝。
泰蒙被权贵驱逐到深山里,在那里,他发现了埋藏的黄金。带着对人类的仇恨,泰蒙出钱资助叛乱者攻打雅典,并拒绝了雅典议员的求和。
最后,叛乱者攻下了雅典。而泰蒙则回到了深山,等人们想得到黄金而去寻找他时,只发现了泰蒙的墓碑。他已经离开人世了,带着恨。
金钱买不了喜欢和爱,但却会带来仇恨。对金钱的过度欲望是造成不幸的重要原因。而仇恨则有着腐蚀一切的残酷力量。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金钱的确有魔力,莎士比亚的话很有道理。看看古今中外的人们在金钱的魔棒驱使下,对金钱是什么态度:
有人说,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
有人说,钱不是问题,问题是没钱。
中国古人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李白说,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李白的诗歌《将进酒》
柏拉图说,大凡不亲手赚钱的人,往往不贪财;亲手赚钱的人,才有一文想两文。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
海灵格说,通过金钱有些事物被启动了。
德国著名心里治疗师海灵格
王尔德说,我年轻时以为金钱是万能的,而今,年事已高,发现果真如此。
爱尔兰文学家王尔德
有人说,敌人变成战友多半是为了生存,战友变成敌人多半是为了金钱.
有人说,金钱是新式的奴隶制度,它与旧式的奴隶制度不同的是:与奴隶之间没有任何人性的关系,没有任何人格上的往来.
萨古鲁说:人们往往将太多价值和属性依附在金钱上面。
所以,中国有句古话说,有钱能使鬼推磨。
笔者总结下来,在金钱的魔棒下,大多数人会承认金钱的重要性,这无疑也算是正确的价值观,不应被鄙视。
这个世界上如果有视金钱为粪土的人,只能说明他的一生都在不缺钱的状态下度过。正如梁文道在锵锵三人行节目中谈到这个话题中说的,金钱不是粪土,我们才是粪土。
笔者知道,有的人的确把金钱看得太重,几乎形成了宗教一样的信仰,有人称之为金钱拜物教。就是人们通常说的满身铜臭味,被冠以守财奴、吝啬鬼的称号,这是一种极端;而另一个极端就是视金钱如粪土那种,清高得不要不要的,也同样令人疲倦。
上一篇:《雍正王朝》里,大内总管太监是李德全,怎么在《甄嬛传》里是苏培盛?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