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种植番茄,发生灰霉病怎么防治呢?
霉病,西红柿,可湿性种植番茄,发生灰霉病怎么防治呢?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你好楼主,我回答一下这个问题,希望能帮助到你。
灰霉病是番茄种植过程中经常碰到的由真菌引起的病害,危害较重。病菌主要侵害番茄的果实,使果皮成为灰白色水渍状并变软腐烂。果面、花萼及果柄上有大量的灰褐色霉层。灰霉病为害茎叶时,由叶片边缘向里呈“V”字型发展,有深浅相同的轮纹,表面有灰霉,叶片最后枯死。
番茄灰霉病在空气相对湿度达90%时开始发病,高湿维持时间长,发病越严重;寡照、适温20 ℃左右,相对湿度在90%以上时有利于发生灰霉病害。一般生产上持续的低温高湿,苗期带病,叶面肥过量的施用和植物生长调节剂蘸花等是引起番茄灰霉病发生的重要原因。低温高湿,甚至不注意通风排湿或者用了质量不合格的棚膜都会导致灰霉病的发生。
番茄灰霉病的防治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
一、化学用药。化学防治要以早期预防为主,掌握好用药的3个关键时期,即苗期、初花期、果实膨大期。
二、物理防治。摘除发生灰霉病的病果病叶时,要用塑料袋套住后,方可摘除,以免操作不当,散发病菌,传播病害。
三、生物防治。进入秋天后,白天降低棚内湿度,保持通风,摘除病残体,及时清理出田间地头。
另外,选择那些高抗灰霉病番茄品种也是防治番茄灰霉病的关键。整地前,清除上茬残枝败叶减少病原,大棚定植前高温闷棚和熏蒸消毒,也能有效防治番茄灰霉病。空气湿度大时,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及时通风除湿。温棚番茄种植时,起垄栽培、地膜覆盖、膜下浇水等措施,可有效降低温棚内的空气湿度,不仅能有效控制灰霉病,还能提高植株的长势,增加产量。加大透光,合理密植,防止密度过大和中下部通风透光不良以及及时的整枝打杈、摘取下部老叶、保持棚膜洁净等,也是防治番茄灰霉病的重要方法。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防治番茄灰霉病着重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土壤消毒,培育健苗。
选地势较高、易排水的地块作高畦育苗,苗床湿度不宜过大。旧苗床必须用药剂进行床土表面灭菌,可用6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400倍液、50%福·异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多·霉威可湿性粉剂500倍液表面喷洒。育苗期间及番茄定植前喷撒5%百菌清粉尘每667米221千克,确保无病苗进棚。
第二,棚室消毒。
收获后和种植前彻底清除棚室内的病残体,并对棚室进行消毒处理。生产棚室定植前每667米2用6.5%甲霜灵粉尘21千克,或50%多·霉威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福·异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对棚膜、地面、架材和墙面进行表面灭菌。
第三,物理防治。
在药剂蘸花或涂抹后的7~15天,上午或中午气温较高、空气湿度相对较低时,摘除幼果上残留的开败的花瓣,带出保护地销毁。发病后及时摘除病果、病叶和侧枝,集中烧毁或深埋,同时进行喷药保护。
第四,农业防治。
加强通风换气,调节温、湿度,避免结露。下午棚温保持在25~20℃,棚温降至20℃关闭通风口以减缓夜间棚温下降,夜间棚温保持在15~17℃;阴天要注意保温,但也要适当打开通风门换气。浇水宜在上午进行,避免在阴天浇水。
第五,药剂防治。
在配好的蘸花药液里加入0.2%~0.3%的50%多·霉威可湿性粉剂,或50%福·异菌可湿性粉剂,或65%甲硫·霉威可湿性粉剂后进行蘸花或喷花。在花期和果实膨大期每667米2用65%甲硫·霉威可湿性粉剂21千克喷粉防治,7~10天1次,共3~4次。也可采用一些生物农药,如木霉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2%武夷菌素水剂150倍液等。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番茄灰霉病
【症状】在的整个生育期间,植株的各个部位均可感染,番茄灰霉病的症状主要是引起叶片及果实腐烂。苗期发病,一般先从较衰弱的子叶及真叶的边缘开始,叶片变软下垂之后在病处产生大量的灰色霉层,最后病株折倒。严重时,田间幼苗成片地腐烂。成株期发病,可为害地上部的各个部位。番茄叶片染病多从叶尖及叶缘开始,初为水渍状,后颜色变淡,呈淡褐色,稍有深浅相间的轮纹,叶片病斑多呈V形,扩大后呈不规则形或圆形轮纹斑,边缘明显,叶面产生灰色霉层,有时病斑破裂;病斑往往不受叶脉限制继续向全叶扩展,致使叶片最后干枯死亡。茎部染病初呈水渍状小点,后病斑扩大,湿度大时病斑上产生灰色霉层,严重时引起植株枯死。病菌多从花瓣或柱头处染病,致使花腐烂,长出淡灰褐色的霉层,并引起落花。果实被害可造成烂果或外缘白色、中央绿色的圆形斑,即“花脸斑”。
【防治方法】防治番茄灰霉病应采取以培育无病壮苗为基础,定植后以病害早期确诊、药剂局部保护及选用高效低残留的农药,结合栽培防治的综合防治技术。药剂防治番茄灰霉病,一定要加强初期症状诊断工作,如果防治太晚,特别是见青果发病才开始施药,则达不到理想的防治效果。
(1)采用双垄覆膜、膜下灌水的栽培方式采用此方式除可增加土壤温度外,还可明显降低棚内空气湿度,从而抑制番茄灰霉病的发生与再侵染,而且地膜覆盖可有效阻止土壤中病菌的传播。
(2)控制湿度和温度根据棚外天气情况,通过合理放风,尽可能降低棚内湿度和叶面、果面结露时间,对病害有一定的控制效果。在番茄生育期中,日平均气温15℃以下低温期出现的次数多,发病则重。根据此特点,在日均温15℃以下的低温期来临时,采取加温的措施来提高棚内温度,可起到预防番茄灰霉病的作用,同时又可以提高番茄生长速度。
(3)摘除幼果上残留花瓣及柱头番茄灰霉病菌对果实的初侵染部位主要在残留的花瓣及柱头处,之后扩展到果实其他部位。据此,在番茄蘸花后7~15天(幼果直径10-20毫米)摘除番茄幼果上残留的花瓣及柱头,降低病菌的初侵染点,从而防治番茄果实灰霉病发生。
(4)药剂防治番茄苗定植前7~10天应普遍施一次“陪嫁药”,以防止苗期病害带到定植田。番茄蘸(喷)花时加防治灰霉病的药剂,如在配好的防落素或2,4-D稀释液中,加入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或0.1%浓度的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然后再进行蘸(喷)花。番茄在定植缓苗后施一次药,此次药除施到植株上外,还要兼顾植株周围的土壤和大棚后墙等处;开花期间隔7天施2~3次药,重点喷花,同时兼顾叶片正反面;催果期灌水前再施一次药,施药时重点喷青果,兼顾叶的正反面及茎部;田间发现灰霉病引起的茎基腐,可在植株茎基部及周围土壤撒施一次药土,也可用药液灌根。
上一篇:像"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这样听到就能有代入感和画面感的诗句还有哪些?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