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崔强个人简历(资料简介及图片)
中国画,画家,河北崔强个人简历(资料简介及图片)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崔强,男,河北行唐人,1974年生。1995年毕业于河北工艺美术学校,1999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国画系,现任教于河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文学硕士学位,副教授,国画系副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工笔重彩画会会员。
,创作随想
一本正经说的也许是一堆废话,认认真真画的也许是一堆废画。看着现在那些花里胡哨费时一年半载的“工笔画”说一句无聊,显得自己特“没人性”,还是全国美展的评委们更有同情心。至于传统,我们每个人都有寻根溯源的归宿需求,但这不能作为对当代生活不闻不问的理据,同样无知无度的恶搞,也只能产生文化上的畸形儿,一篇言之无物的文章,即使用再华丽的辞藻堆砌,也无法动人。选择工笔的方式完全是自己表达的需要,在自己感觉麻木的时候,会选择自己的方式,因为自己不想在任何一棵树上吊死。
参展荣誉
2002年
河北画家写生作品展,获银奖
传承与创造·河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师作品展
2005年
第十六届国际造型家协会代表大会·美术特展
第三届全国画院优秀作品展
2006年
第三届中国西部大地情中国画·油画作品展,获铜奖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作品展
第六届全国工笔画大展
第十九次新人新作展
传承与创造·2002-2006河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师作品展
2006年中国画年展,获优秀奖
2006年今日中国美术大展
2007年
当代经典2007中国画邀请展
第二届当代中国画学术论坛
学院工笔·第二届全国青年工笔画名家艺术展
中国当代实力派国画家提名展暨闽南采风活动
第四届全国画院优秀作品展
2008年
庄上画语2008八人展
学院工笔·首届全国青年工笔画新锐艺术展
春暖花开·青年艺术家作品展
学院在线·中国生于70年代水墨画家提名展
精品2008·中国工笔画名家新作展
盛世丹青·全国中国画名家邀请展
2008当代百人百幅作品邀请展
水墨本味·2008当代中国画名家艺术邀请展
首届水墨华山全国国画名家邀请展
首届中国山水画艺术双年展,获优秀奖
走进学院·当代高校中国画名师作品展
2009年
融聚·2009中国国家画院学术邀请展
河北山水印象·2009河北代表性山水画家创作现状
百名画家陶瓷艺术创作精品展
走进太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河北省优秀美术家作品展
文明与生态·当代城市水墨画邀请展
看江山如此多娇·2170中国山水画展
灵山雅集首届中国佛教艺术作品邀请展
2010年
第三届当代中国画学术论坛暨第三届当代中国画学术展
庄上画语·2010年作品展
思无邪·青年艺术家联展
走进太行·河北优秀艺术家采风写生创作活动
走进太行·河北美术家作品广东邀请展
观境·中国当代70后山水画家邀请展
走进太行·2010河北省美术家优秀作品展
2011年
丹青本色·当代中国画艺术原创百家提名展
东方墨·第三届当代中国水墨艺术家邀请展
走进太行·2011河北省美术家优秀作品展
学院工笔·2011第二届全国青年工笔画新锐艺术展
河北美术名家作品展
庄上话语2011作品联展
河北省美术名家作品展
拍卖
2011年
作品《时间与空间的谬戏之蜻蜓》在北京荣宝2011秋季艺术品拍卖会以46000.00元成交
个人出版
2005年《梅兰竹菊·绘 画技法》
2005年《写意花卉·绘画技法》
2005年《青绿山水·绘画技法》(合著)
2006年《庄上画语艺术丛书·崔强》
重要收藏
2006年厦门美术馆
2007年中国美术馆
2008年河北美术馆
他人评价
――品读崔强(寥落初寒赏新雪)
在河北石家庄的一个大型中国画展中第一次看到崔强的作品的,那幅《雪后静湖》让自己蓦然心动,伫足细观。雪后湖畔,高天寥廓,寒枝疏朗,小树玉立,几块大石静卧湖岸,构图极为简洁,但又内蕴了无限情思。虽然笔墨稍显轻淡,但也恰好吻合了此画那种清寒高远的境界。由此我注意到了这位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的青年画家,并且与腼腆内向的他进行了深入的交流,看到他不同系列的创作,品味到他丰富的内心世界,感受到青年一代画家正在继承传统的过程中悄然地进行着中国画的现代转型。
崔强的中国画整体上源于传统而自抒心意。对于传统,他有着一种进入佛门修炼的执著与静心,八大山人给予崔强的不仅有其简洁的构图形式,更是对于自然万物的抽象意念。对崔强来说,每日的笔墨功课不仅不是负担,而且还是一种生活的乐趣,或者说,他并非刻意修炼,但日子就在这样每天的读画、构思、磨墨、运笔中过去了,宁静而平淡。崔强的画使我想到日本30年代的著名电影导演小津安二郎,在当时,他比黑泽明的名气还大,其导演风格平淡凝练。代表作《东京物语》表达了他的人生哲学,他将人物的情感控制的恰到好处,哀而不怨,凄而不伤,流露出一种清酒的味道。小津安二郎的电影如同一个老人平静地讲述他的一生,表现了都市老人的孤独与落寞,人的一生尽管可以获得很多东西,最终还是孤身一人。他的电影接近生活原貌的缓慢节奏,表现了五味杂陈的细腻感情。我们的生活,一如传统的中国画,每天有些小小的变化,并不能重复大的事情,在几百年间不经意地将中国画的笔墨语言和传统悄然推向今天,涌现了一代又一代的大家巨匠。
崔强早期的花鸟画有某种陈淳画中的从容淡定,他以小写意的笔法表现秋日大地上的平凡花草,以洗练的笔墨表达了“水边林下闲数花”的平和心境。在这些作品里,似乎没有看到他对于形式语言的刻意追求,一切都如眼前所见,画家径直提笔就写,他理解了中国传统画论中的“大像无形”在于不事雕琢,最高的形式存在于无形式之中。在崔强的画中,每每能见到“逸韵幽密宜静对”、“寥落寒雪”、“新雪初落”等题记,可以看到他对于某种深秋与初冬的静寂与高远境界的追慕。这不是“驿外断桥,寂寞无主”的黄昏,而是清新初雪后,举目�t望晴空,倾听天籁的青春欢欣,只是崔强表现的不露声色而已。在这里,崔强的安静和朴实成为一种态度,一种品格,一种格调。
《燃梅系列》是崔强的探索实验之作,他将暖色之纸上的画梅之作选取局部燃其边廓,再裱贴于宣纸上,辅以书法题款。将一种高贵的传统题材以一种残简断碑的方式表达出来,其中有着对于传统文化的倍加珍惜,画面亦因此而具几分新意。崔强认为写梅之妙皆在山野之趣味,落笔之际涤心味象。而在画梅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心随物意,性随灵转,不刻意、不做作,将绘画的过程视为修炼心性圆融禅意的生活方式,一如他所说:“知余者每誉余笔下有几分禅意,然不知余从不参禅而禅自至。无知者责余笔下无丈夫气,然不知气语豪迈之徒落墨纵横之辈当以随性融其偏识。”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