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李零个人简历(资料简介及图片)
丧家,孔子,中国李零个人简历(资料简介及图片)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
李零,男,1948年6月12日生,祖籍山西武乡县。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古文字学家。研究方向为:简帛文献与学术源流,《孙子兵法》研究,中国方术研究,《左传》,中国古代文明史,海外汉学研究,中国古代兵法。被人称为从专业领域“开小差”的历史学者。其随笔集《马放南山》、《花间一壶酒》等备受好评。 著有:《中国方术正考》、《中国方术续考》、《<孔子>十三篇综合研究》、《兵以诈立》、《简帛古考与学术源流》、《入山与出塞》、《铄古铸今》、《放虎归山》等。,
李零 - 人物年表
1948年6月12日生于河北邢台市,从小在北京长大。中学毕业后,曾在山西和内蒙古插队7年。
1975年底回到北京。
1977年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参加金文资料的整理和研究。
1979年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考古系,师从张政�R先生作殷周铜器研究。
1982年毕业,获历史学硕士学位。
1982-1983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沣系西队从事考古发掘。
1983-1985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农业经济研究所从事先秦土地制度史的研究。
1985年起任教于北京大学中文系,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李零 - 人物言论
李零说:传统文化热、孔子热寄托了中国人的民族感情,大家希望扩大影响,让世界上的人更多地了解中国,这种心情可以理解,但是这种心情被煽情蛊惑发展到狂热,适得其反,已经走到了反面。“孔子热、传统节日热、传统服装热、祭拜炎黄热在我看来全都是病,是病就要去医院看,可是有些热衷于这些‘热’的人说是好事,我说不是,这不是爱中国,而是害中国。历史告诉我们,愚民从来不是好事。”为什么传统文化救世说等忽然热起来?李零认为:这是从港台和美籍华裔学者那儿来的,主要是迎合了中国国内的保守情绪。中国面临巨大的转型危机,问题堆积如山,内部外部的压力都很大,左翼右翼同时想到最好是打传统牌。“其实我必须讲一句话,不管是什么政治立场,传统文化都不能救中国,就像一百年前一样。”
李零还抨击了当下官员、商人请文化人出谋划策搞规划,借文化说事圈地圈钱的状况。他说这些投资每项都数目惊人,加起来吓死人。中国有多少真正的古迹古物没钱抢救和保护,中国有多少老百姓还吃不饱、穿不暖亟待脱贫和解困,这样劳民伤财是何道理?
李零 - 学人轶事
一、泼冷水 国学无法解决一切李零一直说他写书的目的之一,是给如今的国学过热泼冷水。“国学热有什么坏处吗?为什么要泼冷水?”记者问罢,李零立刻反驳说:“我比你虚长几岁,我很清楚地记得,上世纪80年代大家都在骂祖宗。比如《河殇》,把自己的祖宗批得体无完肤。当时我就反对,我觉得现实中发生的事情要在现实中解决,我们不能一味把责任都推给古人。”李零说,随着社会的进步,我们的生活好了,却又开始矫枉过正,念起了祖宗的好,恨不得任何事都跟古人扯上关系。“所谓的国学过热,很容易导致人们把现实和历史混淆。比如说,为什么现在有那么多的真古迹被破坏,却不断有人花大钱建造一些假古迹去膜拜?这都是问题。”李零表示,国学不是救世宝,不能什么都往历史上扯。
二、不跟风 拒绝了《百家讲坛》
在《丧家狗》一书出来后,很多人讥笑李零跟在于丹屁股后面讨饭吃。对此,李零很无奈,他说自己2004年就曾公开发表关于“丧家狗”的各种学术讲座。“那时候,我还不知道于丹是谁呢。”李零这句话说得颇有几分对于丹的不屑,但他却解释说:“我并不方便对于丹做任何的评价。”
而对于自己“出名”的事实,李零笑说,央视《百家讲坛》、凤凰卫视都向他发出过邀请,但都被他拒绝了。“我正想着灭火呢,怎么会上电视煽风点火呢”。
李零 - 学术成果
一、著作1、《孙子古本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2、《吴孙子发微》,中华书局,19973、《中国方术考》,东方出版社,2000 4、《中国方术续考》,东方出版社,20005、《郭店楚简校读记》,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6、《丧家狗――我读<论语>》,山西人民出版社7、《去圣乃得真孔子》,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
二、论文
1、《旧中国鸟书箴铭带钩考释》,《古文字研究》第8辑,1983; 2、《出土发现与古书年代的再认识》,《九州学刊》第3卷1期,1988; 3、《式与中国古代的字符模式》,《中日文化》第4期,1991; 4、《马王堆房中书研究》,《文史》35辑,1992; 5、《楚景平王与古文字溢》,《传统文化与现代化》1996。
李零 - 相关评论
北大教授李零出了本《论语》解读。书名《丧家狗》。意谓孔子是一个怀抱理想,却在现实世界找不到精神家园的“丧家狗”。如此解读,自然容易招致非议。刚开始,争议焦点集中于“丧家狗”三字。但文字训诂这东西,一时难有定论。实际上,这本书最大的问题,就是将孔子拉下圣坛,从而伤及某些人的切身利益。人们纷纷抨击李零。《原道》主编陈明撰万言书(《学界王小波或者王朔》),认为“作家的文采加训诂学家的眼界加愤青的心态等于《丧家狗:我读“论语”》”。陈明说,《丧家狗》最大硬伤是“指桑骂槐策略导致的扭曲文本、厚诬古人的思维和心态。最让我气愤的是他说牟宗三、徐复观、张君劢、唐君毅四位先生写的‘新儒家宣言’空洞、滑稽――尤其‘滑稽’二字”。“于丹讲的是自己的心得体会,你犯不着当真。挣钱,是人家的机会和本事,更不要去较劲。李零他自己就是靠这个(毁传统)吃饭、发财呢!”而对围绕《丧家狗》的巨大争议,陈明表示“意料之中”,“因为《论语》很热,各种思想目前纠结冲突很厉害。”
蒋庆和康晓光的议论也披露出来。蒋庆批评李零“玩世不恭,轻侮圣贤”,康晓光更直接骂李零“不是一个好鸟……这本书就是垃圾”。
读李零的书,会发现他博涉众域而无玩味之意,语调轻松,神情却严肃,时时透露出一种“在野”的学术雄心,这雄心便是跳出古往今来“时装化的历史观”(即“什么都吃后悔药,什么都倒霉看反面”的历史观)。他写杂文的目的,正是为了跳进跳出,用历史的眼光看生活,从生活中找历史,从而“打通历史”。正如他所说,“通俗史喜欢比附古今,但我希望的是穿透古今。穿透的关键,是取旁观态度,没有这种态度,不能超越自我。”只有旁观,才能正视,只有正视中国传统文化,才能正视西方现代文化,才能获得与世界正常对话的能力。
李零自己的态度:我读《论语》,是读原典。孔子的想法是什么,要看原书。我的一切结论,是用孔子本人的话来讲话――不跟知识分子起哄,也不给人民群众拍马屁。我出了本书,《丧家狗》,老老实实读《论语》,认真而费力。承读者不弃,居然有很多人支持。我发现,凡是有口正气的人、脑子明白的人,都说这是好书,我感谢,真的非常感谢。有人乱骂。骂人不叫辩论。我忙我的,没工夫搭理,也不值得搭理。我压根儿就没想让他们高兴。 我的书,最近加印,前面加了幅图。我希望,大家好好读读《史记》,好好看看《圣迹图》,别再没事起哄,连孔子的话都骂。 采访、上电视,有些活动跟耍猴似的,没必要参加。比如某报,有一男的和一女的,几次要采访,我都拒绝。我不回答,他们自己答。比如最近登出的文化大事记,涉及我的那段,完全是一面之辞,哪有一点客观性、公正性,通篇都是骂人话。我什么时候一直在回击?他们骂我一年,我说什么了?幸亏我拒绝了他们的采访。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