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李咏个人简历(资料简介及图片)
自己的,他的,主持人李咏个人简历(资料简介及图片)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刚开始的时候,李咏并不太适应,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找不到感觉。于是就得让搭档胡琪带着,领一段时间。怎么站、怎么说话、怎么用表情,最后还要提醒别忘了那句"掌声欢"。可是首次往台上一站,面对底下黑压压的一片观众,当时就蒙了,腿肚子转筋。胡琪回忆起李咏紧张的样子,是"面部肌肉有点麻痹,上场前拼命与我说话,语无伦次的,特别淳朴可爱"不过,李咏是个非常聪明的人,第一期节目就是由他撰稿,写的词不是那种板板的格式化语言,很适合主持人的语言风格,串联形式也非常新颖,观众反映相当不错。从这里已经隐约可以看出李咏追求个人风格的迹象了。
1998年10月,李咏的命运发生了重大转机。电视台花40万英镑从英国买进了大型博彩娱乐节目GOBINGO,略加改进,准备在二套节目推出大型互动式娱乐节目《幸运52》。这个节目采用主持人提问、4名选手回答的方式,现场决出优胜者,并颁发一份大奖。所有选手均来自现场的普通观众,随机抽取。台里为主持人的人选问题犯了难。现有的主持人基本都已固定,不太可能再抽出来做这个节目,而且也没看好谁。到台外找,一时又找不到合适的人选。试了不少人,可是从英国来的专家看了以后都摇头,觉得感觉不对。据说,著名男演员濮存昕也曾被邀请担任这一职位,但最后也没能成行。
在一个极其偶然的情况下,节目组的人找到了李咏,让他试一下镜。
由于朋友的情面,李咏也就答应了。李咏平时作节目是个很注意穿着的人,从他在《天涯共此时》到《欢聚一堂》一直是如此。令他想不到的是,当他穿着得体的西服往镜头前一站,英国专家立刻来了兴趣――“好象就是他!”有了专家的认可,台里基本上就确定了由李咏来接手这个任务。可李咏自己真的没什么把握,也谈不上有什么热情,用他本人的话说,是自己也莫名其妙地加入过来的。同样令他意想不到的是,一年以后,他竟然离不开这个节目了,而他对主持人的看法也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
哪怕有一个机缘发生一点偏差,也不会造就成现在这个李咏。
李咏的祖籍是山东,但那已经太久远了。他生在新疆,长在新疆,所以填籍贯的时候他都填新疆。小的时候他很爱画画,整天背着个画板在街上乱转,见什么画什么。他想当一名画家。这个爱好直到他上大学还没丢,每个周末都要去中央美院学油画。据他本人讲,以他的油画水平,考上西安美术学院不成问题。他还曾经为广院的第一套《播音学丛书》、《西方艺术论》等书籍做过封面设计,为几部电视剧画过用作道具的素描画。不过,他的启蒙老师对他说,画画是讲究"血统"的,如果你不具备那种天份,最好还是只把它仅仅做为一种爱好,做为个人前途来说,还是应该考大学。这样,李咏放弃了此时的梦想,与众多的莘莘学子一起,加入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大战。
说起李咏为什么上了广院播音系,这又是一个偶然。上高中时他的成绩不是太好,他一个同学的母亲是上海戏剧学院的老师,劝他考上戏,他同意了。这位老师就开始给他上课,进行各种基本训练。同时又给他找了一位老师他进行朗读训练。而这个老师又恰好是广院播音系的。他听了李咏的朗读认为他的嗓音条件不错,建议他考广院。这时的李咏对考什么院校什么专业自己没什么想法,基本上是听别人的,所以也就答应了。事实上,是那位广院的老师自己掏了5块钱替李咏报了名。那时候时间已经很紧了。李咏成为广院在新疆考区最后一拨招生考试的最后一名考生。高考成绩揭榜后,李咏顺利地被上戏录取了。可是李咏的家人坚决反对他上上戏,认为他当话剧演员不会有什么前途。宁可第二年再考一次,也不上上戏。李咏急得嘴上起了个大泡,现在嘴唇上还有个白印。这时,广院的录取通知下来了,这才算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1987年,年轻的李咏打起行囊,走出了此前他从未踏出过的新疆,来到了远在千里之外的首都北京。
当今天谈起当年那一个个人生的转弯路口时,李咏并不抱一种侥幸或命中注定的观点。"不错,如果当初我没有上广院播音系,肯定不会能有今天,做《幸运52》的主持人。也许正在某个话剧团里跑龙套。"他这样评论,"可谁知道呢,也许我会在话剧领域里取得成功,而且是更大的成功。所以这些事情是说不好的。"由此也不难理解,当李咏在采访中被问起他对未来的事业发展有没有什么打算时,他说没有。"我要成为一名成功的主持人,我要为此而勤奋--天,我觉得这种心态很可怕。因为很多时候不是你想怎么样就能怎么样,你在很大程度上是受社会的制约的。社会决定了职业的需求,你不能脱离社会的需要而一定要怎样怎样。有些时候人真的是无法自己作主的。我现在做一天是一天,究竟能到哪一步,谁也不知道。"
另一方面,李咏也承认自己比较幸运,"运气还不错"。"比如《幸运52》。《小说选刊》的评论作家关正义经常参与台里的大型文艺活动的策划,他有一次对我说:"事实上,98年底,我们已经不准备搞什么大型节目了。在这种情况下推出《幸运52》,让你赶上了。中央台现在已经进入了一个逐渐引入全面竞争机制的时代。过去你在国际频道,是和收视率的打拚这样一个大环境分离的。你对收视率的情况不知道,对自己需要干什么,能干什么都不清楚。《幸运52》把你带进了收视率,让你也关注收视率,而且你本人也能带动收视率--你老弟运气还不错。"
不管怎样,李咏走进《幸运52》,确实是他命运的一个重大转折,最重要的是他找到了自己的立足点。在他进入《幸运52》不久,刚调整过来时,一位台里的领导找他聊天,说道:"我不明白,当初你那么热衷编采播,现在却干起综艺节目来了。不过我看你在台上很得意。很用心。这说明你喜欢这个节目,这样你就有可能出成绩。"
《幸运52》自1998年11月日开播之日起,就赢得了较高
的收视率。据调查,该节目的收视率目前排在中央台各栏目的前列,在观众中有着比较好的"人缘"。李咏在台上的表现,总的来说还是显得比较轻松自然的,而且透着一种自信。这样就能够有效地根据来自观众的信息反馈迅速调节自己发出的信息,控制节目节奏,以达到最好的现场效果。事实上,在节目录制过程中,整场完全不需要李咏领掌,观众的情绪始终是涌动着。甚至声音吵到导演要求李咏让观众把声音降下来的程度。
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一次在录制一期《幸运52》时,还没有开始机器却坏了。观众开始发出不满的表示。导演于是叫李咏上去临时客串一下"救场"的角色。李咏只好上去,给大家讲起了"段子"。可没有料到五分钟以后,导演让人给他搬来了一把椅子。李咏暗自叫苦,知道这说明机器一时半会儿是修不好了。可没有办法,"救场加救火",他也只好硬着头皮说下去,一个笑话接着一个笑话。40分钟之后,眼看搜肠刮肚地自己这点东西就要说完了,机器终于修好了。可没想到这时观众已经不想看节目了。纷纷大叫:"不看节目了,讲故事!"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