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邓文仪个人简历(资料简介及图片)
黄埔军校,主任,蒋介石邓文仪个人简历(资料简介及图片)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
邓文仪(1906―1998),字雪冰,湖南醴陵县浦口镇人。1906年11月22日出生,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1924年任革命军排长,参加东征负伤。曾任军校区队长。,
邓文仪(1906―1998),字雪冰,湖南醴陵县浦口镇人。1906年11月22日出生,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1924年任革命军排长,参加东征负伤。曾任军校区队长。
邓文仪 - 详细资料
邓文仪,湖南醴陵人。 黄埔军校第一期学生,曾任军校区队长。 1925年被派往苏联莫斯科大学学习。 1928年至1934年任蒋介石侍从秘书。 抗战期间,任军事委员会战时工作训练团政治部主任、政治总教官,中央军校成都本校政治部中将主任,第三战区政治部主任等职。 晚年积极筹建台湾“中华黄埔四海同心会”,主张和平统一中国。邓文仪 - 人物简介
邓文仪,字雪冰,湖南醴陵人。黄埔军校第一期学生,曾任军校区队长。1925年被派往苏联莫斯科大学学习。1928年至1934年任蒋介石侍从秘书。 1925年10月,邓被派往苏联 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27年3月,他随共产国际代表团回中国。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时,他投靠了蒋介石,并受到重用。历任黄埔军校政治部副主任、代理主任及国民党军队师、军政治部主任等职。1931年冬在蒋介石授意下,国民党特务组织复兴社成立,他又是复兴社十三太保之一。1932年后,他积极参加蒋介石发动的“剿共”战争,曾主编《“剿匪”文献》。邓文仪 - 人物背景
邓文仪,他祖父是摆卖衣服地摊的,父亲是湖南醴陵的一家糖果杂货店的店主。当他还是个小学生时,便深受他的校长王英兆的影响,王是一个保定军事学校的毕业生:他使这个年轻的学生一头栽入了游侠剑客和盗匪的传统小说与史诗之中。王先生每星期两晚上要给学生们讲《水浒》的故事,描述和分析书中的人物及其个性,他们的武艺、社会背景和“绿林好汉”的正义行为。于是,在校长的影响下,邓和他的同学们逐渐地把《三国演义》、《七侠五义》、《七剑十三侠》、《薛仁贵征东》、《薛丁山平西》、《岳飞传》,及《班超平中亚》等里面的人物视为自己的榜样。
于是,小业主之子邓文仪,与中国许多受武侠小说吸引的青少年一样,怀着一种浪漫的决心长大--就像毛泽东那样,他决心做一个见义勇为、扶济贫弱、默默无闻、救国救民、任劳任怨、不为财色所动的正人“君子”,一个现代的“游侠”。他读中学时所碰到的经济困难更增强了他的这种决心。那时,他家没钱支付他在校的食宿。邓两次得徒步跋涉60里路回家,乞求父母给钱付费。但无论邓如何痛哭流涕,他母亲最终只能凑起一块钱来,于是他不得不学会赌博来攒够钱供自己上学。这只能加强他对“绿林好汉”们的敬仰和对小说里拜把兄弟“杀富济贫”的尊重。邓由于受到他们的启发,拒绝结婚,而且在中学毕业的前夕,进入程潜在广州的军事学校,“参加了革命”。一入校他便听说了黄埔军校,于是他成功地通过了黄埔学校的入学考试。
邓文仪 - 革命经历
1935年任中国驻苏联大使馆首席武官,在莫斯科工作一段时间后,于同年秋回国述职。12月初,蒋介石命他迅速返回莫斯科,说有要事让他承办,嘱他不可延误。邓文仪奉办的"要事",就是陈立夫向蒋介石提出的与中共接洽一事。1936年任"三民主义力行社"书记。 1938年任成都陆军军官学校政治部主任兼委员长,成都行辕政治部主任,1941年调任第三战区政治部主任。1944年任青年军政治部设计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1945年任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一厅厅长,1946年任国防部新闻局局长,1947年改任政工局局长.
抗战期间,任军事委员会战时工作训练团政治部主任、政治总教官,中央军校成都分校政治部中将主任,第三战区政治部主任等职。
1946年任中华民国国防部新闻局长,1947年任国防部政工局长、新闻发言人,并当选为国民党中央委员、中央常委。1949年2月,邓文仪在上海发表《和平与战争的发展》的书面谈话,提出所谓"四项意见":一、"政府要和",二、"中共要战",三、"北平局部和平成 了骗局",四、"备战以言和,能战方能和","不惜牺牲一切,与共党周旋到底"。同年去台,当选为国民党中央委员、中央常务委员。1950年任国民党台湾省党部主任委员,次年任"革命实践研究院"副主任、代理主任。1952年任"行政院内部部"政务次长,负责实施台湾"土地改革"及"地方自治"。1957年后历任"行政院退役官兵就业辅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防研究院"讲座、"光复大陆设计研究委员会"委员、"中国文化学院"教授。
邓文仪 - 相关事件
邓文仪是黄埔军校一期的所谓蒋介石的“十三太保”之一,曾是蒋的红人。早在30年代蒋在江西“剿共”时期,邓即任蒋的主任侍从副官,任何要人想和蒋见面都要事前通过他不可,其权势之大,炙手可热。然而,1936年西安事变后,蒋对邓则视若仇敌,不但不愿见他,就是有人提邓之名,蒋也会大发脾气。因为,在西安事变中,一些蒋的亲信怕被扣于西安的蒋投降,使政局发生变化,便主张炸平西安,牺牲蒋介石,另推何应钦为领袖,而邓文仪即是其主谋者之一,待蒋被释放回南京后,宋美龄向蒋言明此内幕;平时恨邓之人,也对邓落井下石。至此,蒋就把邓当成眼中钉了。邓失去蒋的信任后如丧家之犬,东奔西窜,毫无办法。他的心腹朋友贺衷寒、袁守谦、萧赞育等也爱莫能助,不敢在蒋面前为他说情。
卢沟桥事变后,政训处成立了抗敌宣传委员会,聘请100多名委员,其中也有如郭沫若、叶浅予等民主进步人士。此会是社会组织,不是由蒋官方任命委员,而是由政训处处长聘请,所以贺衷寒得以指定邓为主任委员。
1937年冬,抗敌宣传委员会迁至武昌美术专科学校后,很快便在无形中解散了。此时,国民党政府又在武昌成立了一个训练团,招收一批青年和干部受训,故须任命一上校政治总教官。对这一清苦的职务,多人不愿赴任,惟邓毛遂自荐,到处奔走托人找关系,一心想当总教官。一天,我问他,你去担任训练团的总教官,恐怕不太适宜吧?邓说,只有这种起码的工作,我在老头子(即蒋介石)方面也许才能通得过。我如今和别人不同,只要有事做,总不愁将来没办法。后来,蒋知道了邓的任命很有些不快,好在朋友们替他说情,说他愿意痛改前非,戴罪立功,蒋也就没说什么。
邓在训练团任上校总教官,只穿军服,见了将军们就得行礼。团政治部主任孙伯骞原是邓的部下,如今邓要向孙“立正”、“报告”。同事们见后,在背后都笑话他。由于邓的忍气吞声,守规矩,既勤快又无架子,再加上有贺衷寒等人的暗中支持,大家对邓的印象逐渐好起来。1938年,经贺等人的举荐,邓任中央军校政治部主任。蒋未加反对。
邓上任后,招揽了不少名流学者;编辑出版了《黄埔周刊》、《黄埔季刊》、《黄埔丛刊》,自以为又可以为所欲为了。岂不知蒋对他余恨未了,在一次活动中故意让他当众出丑:同年秋,中央军校十五期第一总队在成都举行毕业典礼后,蒋亲自主持,蒋在大操场边走边巡视,邓也跟在后边。蒋骤然回头对邓说:“你处处跟着我走,是否觉得漂亮些?我不愿意看到你这副嘴脸,你给我滚下去!”当时邓在全校师生和众多来宾面前受到如此奇耻大辱,真是无地自容,待典礼一完便立即气冲冲地跑回家去了。
上一篇:高士奇个人简历(资料简介及图片)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