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大葱上市了,农村俗语“千里不贩马,百里不贩葱”,有道理吗?
千里,百里,大葱大葱上市了,农村俗语“千里不贩马,百里不贩葱”,有道理吗?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大葱上市了,农村俗语“千里不贩马,百里不贩葱”,有道理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不管过去做的买卖,现在搞得生意,还不是要赚去货品的差价部分。卖东西应该把东西保持“新鲜度”的时间、折损量与买卖地的距离进行再三考量,因为利润才是最终的目的。其实,“千里不贩马,百里不贩葱”的俗语已经告诉了我们,这也是经验之谈。
俗语“千里不贩马,百里不贩葱”是什么意思呢?
千里不贩马
我们的祖先很早以前就开始有经商的活动。在以畜力、人力为生产和生活的年代,他们的生意还是身边的需求着手,给老百姓的创造着便利的条件。有了马,既方便生产生活,又为出行提供了方便。有人偏看准了贩马的买卖。
古时候交通很不方便,用马运输货品都是时代的进步。如果要到某地去卖马,则需要让马自己走到目的的;如果是从千里之外把马买回来,同样需要马跑回来。路途遥远,不仅要消耗更多饲料,来回颠簸,长途跋涉必然会使会掉膘;同时还要考虑途中马意外生病的风险。路途之上,人吃饭要花钱,住店要花钱,说不准还有过路过桥也要花钱,甭说花费多了,成本会大大增加,相对来说,也会降低了成本;马由于路途劳累,体重会下降,而且看起来也没精打采的样子。这样,是很难卖个好价钱,加之途中的开销,“千里贩马”,不会赚钱,还会贴钱进去。赔本的买卖,谁会去做,才会有“千里不贩马”的说法。
百里不贩葱
还是因为过去交通的原因,想到比较远的地方贩运葱等蔬菜也不是件容易的事。首先需要花费不少的时间,像大葱,如果存放超过一定的时间那就会变得枯萎,变得不再新鲜,这样也就卖不上一个好的价钱。再说,在运输的过程中,大葱所含的水分也会减少,这样大葱的重量就会减少。葱是以斤论价论卖的,如果重量减少了,那就赚不到钱了。
本来葱的利润很小,葱的叶子里有大量的水少,运输的时候不能挤压,温度也不能高。大葱这种东西,见风吹就干,见捂瓤就空。在农村,农民都希望自己辛苦种植的蔬菜以一个合理的价格卖出去,而蔬菜最重要的就是图个新鲜才会好卖。这样,辛辛苦苦去贩葱,不赚钱反而赔钱,谁还会去做,也就有了“百里不贩葱”的说法。
现在,市场经济越来越发达,商品贸易也越来越活跃。尤其是眼下网上购物,还有快递。这些行业的兴起,“千里不贩马,百里不贩葱”似乎滞后了。不过,在贩卖商品的时候,了解好的销售渠道,采取必要的技术来保持货品新鲜度,考虑到不同的商品,不同的成本,适当地做出调整,减少损失,使商品价值最大化,使最终获利最大化,这也是老祖宗教给我们的“生意经”。大家觉得呢?
【@为生活而提神 】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千里不贩马,可能是长途拔涉马易生病掉膘的缘故吧,我们这儿很少养马,暂且先不说马。而百里不贩葱确有其理,我跟前正好有一个活的教训,验证了农谚的厉害。有人说葱怕干,或许有点由头,但不是主要原因。那是一年我的一位邻里大哥种了五亩大葱,葱高齐腰长势喜人预估亩产万斤不成问题,当年偏逢葱价企高每斤一元多(要知道葱价低时还有跌破两毛的,更有喂羊吃的时候),真是丰产又丰收,那青格绿绿的一片是大把大把的人民币啊,看着别人羡慕的眼神,大哥真是喜得合不拢嘴哪。有时煮熟的鸭子也会飞走,他不知从哪道听途说,风传洛阳的葱价更高。他头脑一热连夜雇人起葱装车拉往洛阳想卖个更大的价钱,可风急火燎拉到洛阳一问,葱价还不及九角,真是那个沮丧窝火透顶极了,然而货到根头死,来回路费搅缠的,只有一咬牙贱卖算了。也就三百多里的路程也就一天多的时间,交货时人家不要了,为什么,因为车上的湿葱全都热捂了,发沾发臭腐败了。弄得大哥真是顿地抢天欲哭无泪,最后还得掏了200元的垃圾费一倒了之。好端端的六七万收入就这样化为乌有,转眼间赔了个精光。朋友,葱最怕热捂,从这个身边的故事,终于体会到百里不贩葱的真正道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古时交通不便,千里贩马光路上人吃马嚼就足以把豆腐盘成肉价钱,没法卖。百里不贩葱是因为青葱易烂,颠簸百里后早没法卖了。现在交通发达了,别说千里,万里都没事。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现在只能看到菜贩子贩葱,马贩子贩马的现象几乎是看不到了。现在人们的代步工具是车,马作为旧时代行军打仗,或者出门远行的载物者,早就已经成了历史。我小时候还可以看到马车,村里谁家有急事,或者有人生病需要去医院,也会用马车拉着,那个时候马车是农村最快最主要的交通工具。现在也有马,只不过现在的马只能在马场上看到。今非昔比,马场上的马上是宝马良驹,不再是代步工具。
过去农村的集市上,有牛市马市猪市等各种动物市场,农民们想买什么就到专门的市场去挑选。我记得那时候听大人们说,买牲口要看牙口,一看牙口就知道活了几年了。是青壮年还是老年,买回家以后能不能出力干活,看一下牙口就一目了然。当然,现在的集市上早就没了。过去马市上的马,偶尔也有人从外地贩卖回来挣钱,更多的还是本地人买卖马。这样不需要千里迢迢风餐露宿,离集市最多不过几十里路,牵着马几个小时就可以到了市场。
上一篇:全职抖音怎么赚钱?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