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吕玉兰个人简历(资料简介及图片)
江山,她的,河北省吕玉兰个人简历(资料简介及图片)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吕玉兰,女,河北省邢台市临西县下堡寺镇东留善固村人,1940年生,1955年高小毕业回乡务农,当年担任本村“铁球”农业生产合作社社长,是新中国最年轻的合作社社长。
,人物简介
吕玉兰,女,河北省邢台市临西县下堡寺镇东留善固村人,1940年生,1955年高小毕业回乡务农,当年担任本村“铁球”农业生产合作社社长,是新中国最年轻的合作社社长;1958年入党;1960年任本村党支部书记;1966年发表了闻名海内外的“十个为什么”的人生体会文章;1969年当选中共中央委员;1970年任临西县委书记,提出了著名的“农业要上去,干部要下去”的口号;1971年任中共河北省委副书记。1974年兼河北省农委副主任。1977年任中共河北省委书记、省革命委员会副主任。1981年任中共正定县委副书记。1985年任河北省农业厅副厅长、 厅党组成员。
吕玉兰是中共第九、十、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中央委员;第四、五届全国人民 代表大会代表、常务委员会委员;第四、五、六、七、八届河北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四届全国妇女联合会代表、执行委员。1970年,作为中国政府代表团团员赴朝鲜访问;1973 年作为中国青年代表团团长赴阿尔巴尼亚访问;80年代率河北省农业代表团赴法国、泰国 进行农业考察。她听党的话,一直坚持在农村参加生产劳动,积极带领群众战天斗地,改变了家乡一穷二白的面貌,从一个普通的农村姑娘逐步成长为闻名全国的女劳动模范和女省委书记。1993年病逝。其骨灰存放在河北省双凤山陵园北凤正厅一室0076号。
生平
吕玉兰(1940―1993年)临西县下堡寺镇东留善固村人。高小毕业后回乡务农,在社会主义建设的热潮中逐步从一个普通的农村姑娘成长为闻名全国的女劳动模范和女省委副书记。
吕玉兰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50年代响应党的“组织起来u2018”的号召,带领 本村24户农民组成了第一个初级农业合作社,带领大家走社会主义道路;“文革”中受到 错误批判,但她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志向不移。由于时代的变化,她的职务也发生过较 大的变化,但她无论职务高低,始终兢兢业业地为党工作。为了提高文化水平和业务能力, 她克服重重困难,以优异的成绩取得了大专文凭。1955年7月,15岁的吕玉兰从下堡寺高小毕业后,坚决响应党和政府当时提出的知识青年回乡务农的号召,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参加生产劳动,并被选为初级农业社社长。她带领全村群众,战风沙、斗盐碱、开荒种树、打井修渠,为改变家乡的落后面貌作出了巨大贡献。
当社长伊始,这个村的妇女还没有下地劳动的习惯,而且有些男社员也不听指挥。从未当过干部的她,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挨门挨户地发动妇女。功夫不负有心人,出勤的人越来越多,生产劳动搞得热火朝天。那些日子,吕玉兰一边领着大家干活,一边教社员识字唱歌,谈说社会主义的新人新事。她要让大伙知道,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就一定能把家乡变个样。
正是由于吕玉兰的出色工作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她于1958年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1965年她发表了《十个为什么》,以高尚的品德、宽阔的胸怀 抒发了她的人生观。1955、1958, 1963年,被评为山东省劳动模范。1965年,被评为河北省劳动模范。1966年,被评为全国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参加了国庆观礼,多次受到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朱德委员长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文化大革命中,她被当作刘少奇路线的典型推到全县万人大会,脊背上插着削尖的竹杆旗子,被人揪住头发,拧着胳膊,和地县的领导人一起挨批斗。竹尖刺破了她的脊背,流出滴滴点点的鲜血,背上至死还有那时留下的疤。批斗完之后,她又被关押,像囚犯一样没有一点人身自由。整整半年多的时间里,吕玉兰就过着这种非人的生活。
最初的慌乱迷惑过去之后,吕玉兰冷静下来,她认真地回忆了自己十几年走过的路,认定自己想改变家乡面貌的做法没错,她不能听凭造反派的纠缠,她要回到乡亲们身边去工作,这时她想到了一个能够救她,也会救她的人―――周恩来。1966年国庆节,她作为全区三八红旗手第一次来北京,与顾阿桃、尉凤英、杨怀远、夏菊花等人一起受到周总理的接见,10月1日在天安门城楼观礼时又见到过周总理。于是,她背着人偷偷地给周总理写了一封信,既说了自己的情况,又陈述了她对当时时局的看法。
仅仅隔了一个月的时间,驻邢台的支左部队接到了周总理办公室的信,要他们解放吕玉兰。于是吕玉兰先是成为县革委会成员,后来又作为工农兵的代表结合进“红色政权”,1969年她在村里从广播中听到自己当选为“九大”代表,以后又进入中国地方一级最高领导层,成为河北省委书记。
经历了文革初期那段落落起起、沉沉浮浮的波折之后,她不再是熟悉家乡黄土地、脑子里只想着改变家乡面貌的单纯乡姑,她有过许多困惑也有过许多思考,意识到面临局面的复杂。全国妇联筹备组成立时,吕玉兰成为副组长,她由此结识了康克清,开会时常常关起门来向康大姐诉说心中的苦闷与疑惑。当受到江青一伙指使的人,暗示她批判康大姐她们时,吕玉兰觉得不对劲,就借口带人去大寨参观学习,离开了北京。她经常穿着件紫黑相间的大格对襟上衣,黑布鞋,很像进城的农村干部。1980年,组织上决定调她到正定县任县委副书记,职务虽然下降了,而她并不感到有什么失落感。
吕玉兰一生中曾受到几次错误批判,文革中也受到冲击,但她毫无怨言,仍然忠于党的社会主义事业。30多年以来,她坚持工作上高标准,生活上严要求。她党性强,作风正派,胸怀坦荡,为人正直,平易近人,团结同志,艰苦朴素,廉洁奉公,是一位深受群众爱戴的好干部。1985年6月,吕玉兰在河北省农业厅工作,任副厅长,党组成员。1990年4月她患了脑血管痉挛症,但她舍不得在医院休养,仍坚持带病工作。 就这样,虽然她的身体状况又明显恶化,但她总舍不得休息。人们一再劝她休息几天,但她总不同意,仍然忙个不停。然而,过度劳累的她,终于再次被送入了医院。1993年3月31日凌晨4时40分,吕玉兰因病治疗无效,在省会石家庄逝世。吕玉兰永远地离开了我们!这位曾多次受过毛主席、周恩来接见,激励了千千万万的著名女劳模,将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迟到的婚恋
青年时代的吕玉兰身材细高,爱说爱笑,又是劳模,又是公社书记,小有名气,倾慕的人自然不少。可是事情有些奇怪,那些追求者都表示喜欢吕玉兰却不喜欢她那贫困的家乡,设想着吕玉兰日后夫唱妇随,离开东留善固。这引起吕玉兰的反感,她为什么要带头组织合作社,为什么又要累死累活在沙滩上种树,不就是为了改变家乡面貌吗?她不想离开自己的根,抛弃自己的梦。她的坚决,使得一个个“白马王子”望而却步。接下来便是文化大革命,风雨变幻,吕玉兰的婚事也就搁浅了。
上一篇:苗洛依个人简历(资料简介及图片)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