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大山虽大于秋毫,但形大未必有余,行小未必不足,这句话您如何理解呢?
这句话,大山,秋毫大山虽大于秋毫,但形大未必有余,行小未必不足,这句话您如何理解呢?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大山虽大于秋毫,但形大未必有余,行小未必不足,这句话您如何理解呢?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大山虽大于秋毫,但形大为必有余,形小未必不足,这句话你怎么理解?
谢谢邀请
此句是说明了就象山样大的并不等于能够见到毛发般的微物质,期间存在的哲理是【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虽然强大的无以复加肯定也会有遗漏。不必看好的也可能有辉煌之时。【野百合也有春天】这句话会很恰当的。
兴致来说一说这句话的来历;
这句话是西晋理学家郭象(字子玄,河南洛阳人,公元前265—317)
注释《庄子》二篇【齐物论】里的一句话。
原文是;【天下之大,莫过于秋毫之末,而大山为小,莫寿于殇子,而彭祖夭。天地与我并生,而方物与我为一。既己为一矣,且得有言乎?既己谓之一矣,且得无言乎?一与言为二,二与一为三,自此以往,巧历不能得。而况其凡乎!故之无适以至于三,而况自有适有乎!无适焉,因是己。】
天下之大,莫过于心,心中有诚必大。山之大,茅草生育之殇,却大于高山。道数理存于其间。正是郭象所注;
大山虽大于秋毫,但形大未必有余,形小未必不足。恰如其分,言简意该,品头论足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世界万物各有所能,大山有大山的伟岸,小丘有小丘的风采。
面对世界万物不能用大小比喻。大象虽大但不能奔跑,兔子虽小但可以爬山越崖,
任何物种都有生存技能,都有优势劣势。
太阳温暖万物生长,月亮可以静侯万物休息。
大山的情怀秋毫不解,秋毫的内涵大山不知。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古人教你看事情的本质。也要有透过现象看的本质的认知力。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你说对了,你形容的好,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树高影正阳足。才小无影失踪。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个人认为这句话可以用更直白的话表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万事万物皆有其两面性。这句话说的正是用辩证的态度去看问题。无论观己观人,还是观事观物,不能只看到一面,而是要站在多个角度去审视。
这句话的应用范围很广,从日常生活中的待人接物,到工作中的处理问题。大到全世界,小到鸡毛蒜皮。而任何事都能做到这一点的人,恐怕也不是太多吧。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