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冯仑个人简历(资料简介及图片)
万通,北京,海南冯仑个人简历(资料简介及图片)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
冯仑,1959年生于陕西西安。1982年毕业于西北大学,获经济学学士学位。1984年毕业于中共中央党校,获法学硕士学位,后来还读了法律学博士。现任万通集团董事局主席。中旭商学院(中旭文化网)高级讲师。冯仑在中央党校、中宣部、国家体改委、武汉市经委和海南省委任职,从事理论研究及企业策划、经营、组织、管理工作。著有《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职能》等,译著包括《狂飙突进――马克思的心路历程》。自1991年开始,冯仑领导并参与了万通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陕西商会会长。,
冯仑 - 人物档案
姓名:冯仑 性别:男 国籍:中国 出生年月:1959 籍贯:陕西 学历:博士 毕业院校:西北大学 供职机构:万通集团 职务:董事局主席1991年创建万通,现任万通集团董事局主席,北京万通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民生银行董事,中国城市房地产开发商协作网络轮值主席、中国房地产协会城市住宅开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旭商学院(中旭文化网)高级讲师。冯仑领衔的万通地产2001、2002连续两年获得“中国名企”称号,同时他本人连续两届获得“中国房地产十大风云人物”的殊荣。
参与创建了中国民生银行并出任该行的创业董事,策划并领导了对陕西省证券公司、武汉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东北一家上市公司等企业的收购及重组,使不足千人的万通集团在几年内总资产增长逾30亿人民币。在中国民营房地产企业中,冯仑是位个传奇式的人物。在十年的投资和资金积累中,他由一个研究体改政策的学者一下子演变为拥有20亿身价的集团老总。中国地产界称他为“学者型”的开发商,又称他为中国的“戴尔”。从他身上,不仅看到了一个中国重量级的投资者的大气和魄力,同时也看到了一个时代民营企业的缩影。
冯仑 - 基本简介
冯仑自1991年开始,领导并参与了万通集团的全过程创建及发展工作。1993年,领导创立了北京万通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之后,参与创建了中国民生银行并出任该行的创业董事,策划并领导了对陕西省证券公司、武汉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东北一间上市公司等企业的收购及重组。冯仑生于1959年,是文革后第二届正式大学生。20岁的时候,冯仑成为中共的一员,接受过正统教育的冯仑,自然深谙正统意识形态及其语言方式。日后他的语言风格、思维方式、决策习惯,虽无刻意模仿的嫌疑,但自觉不自觉地就会露出那个时代的痕迹来冯仑也承认“传统意识形态和宣传对我影响最大”。
从中央党校毕业后,冯仑先是当教师,这也就是他说的“说话写字受过专业训练”的时期。冯仑曾经当着记者的面说:“做生意的人都特别能‘说’,而且你会发现,尤其是创业者,他们会就一件事情不停地说,说过之后,当着你的面还可以重新讲给别人听,一点心理障碍都没有。要没有心理障碍地对某一件事情反复地讲,讲到最后连你自己都相信了,然后你才能让别人相信。冯仑原来当过老师,老师就是在不停地讲一些重复的内容。”
到了上个世纪的九十年代,吃腻了思想盛宴的国人开始关注自身的生存状态,一批批思想者下海变成了实业家,冯仑也从纸上谈兵进入前沿阵地。冯仑、王功权、王启富、刘军会合海南体改所的易小迪、潘石屹成立了海南万通。从那时起,冯仑就成了万通的精神领袖,为万通立下了一系列“军规”,什么正派执着啦,有责任感啦,追求理想啦,倡导牺牲精神啦,有点以天下为己任的意思。冯仑说:“你境界高,大家都高,合作空间才大。”
冯仑 - 公众形象
冯仑的公众形象有点紊乱。在冯仑满是线装书的办公室里,冯仑一会儿发出房地产革命的号召,一会儿又大谈新经济如何带来新思想。除丰富多彩的言语外,冯仑还忙着发起“新住宅运动”,构筑“中城房网”。在老部下潘石屹的眼里,冯仑就像个导演,一点没有地产商必备的脚踏实地的气质,在网民们的嘴里,“冯主席是个思想家”,冯仑自己坦承是个职业董事长,信奉老庄,不善理财,说话写字比较专业,万通需要冯仑这样具有前瞻性的人。以冯仑的个性及其在万通的作用而论,把冯仑比作房地产思想家倒也恰如其分。捧读“冯仑语录”、“元旦社论”等冯仑著作时,跃然纸上的口号宏论,使房地产思想家冯仑的形象变得更加生动清晰起来。在海南,“万通”的全称叫“海南农业高技术投资联合开发总公司”,做的是“农业开发”的买卖。其实,1992年时的海南,所谓“农业开发”不过是地产开发的代名词。冯承认这第一单生意是他亲自设计操作的,现在不拼刺刀,那是因为冯仑拼过刺刀。在这个创业过程中有很多事情拿捏得也不准,如果讲得不适当,通过媒体可能会放大错误,如果讲一些创业中折射出来的理性思考,会留下一些思想性的资料。理性思考的结果,就是冯仑经常念叨的民营企业的“原罪”说,以及从梁山模式到现代商业组织的发展路径。
万通六雄们从海南的农地里刨出了“第一桶金”,1993年,有先智者提醒万通,海南不是久留之地。于是,潘石屹带着一小笔钱到了北京,找到华远,通过运作,拿下了阜城门地铁上盖那块地。潘事后承认自己不太懂房地产,邓智仁是他请的老师,正是潘邓的合作,成就了万通新世界商城的辉煌,揭开了北京房地产开发市场化运作的序幕。从万通新世界商城走出了北京房地产市场的两大主力:以“万通系”为代表的房地产开发队伍,和以“利达行”为代表的房地产营销队伍。
在万通完成原始积累,进入快速扩张阶段后,被经济学家张维迎称作“朋友型”企业的万通,一方面极度繁荣,一方面分崩离析,到1995年,万通的触角已伸进房地产、通信、服装、商业、信息咨询、银行、保险、证券等多个领域,地盘广及北京、海南、西安、沈阳、武汉。值得一提的是,1994年时,万通就在美国投资了亚信(1995年退出,据说总收益达80%),这是万通与网络的第一次亲密接触。
冯仑 - 万通困境
万通总资产达到70亿元时,万通经历了一次剧变,北京万通的法人代表潘石屹黯然离开万通。之后,万通进入多事之秋,开始收缩,易小迪留在了广西万通,王功权远赴美国从事风险投资,潘石屹还要等三年才有东山再起的机会,冯仑则开始了他称之为“四化”的革命。1997年,万通完成了“资本的革命”,成为股份制公司。万通沉默了。在此期间,先是潘石屹在现代城一炮打红,接着易小迪又把阳光100做成了楼市新星,加上其他万通人开发的项目,在北京房地产市场上,“万通系”声名鹊起,万通本身竟被笼罩在“万通系”光环的阴影下,市场上开始流行起万通不行了的说法。
北京的房地产市场化一开始就走了两个极端,一方面政府垄断,一方面民营企业规模也很大,万通1997年成立股份公司时,定向募集了8亿元资金,“万通系”由此而来。国营企业也走出了不少开发人才,但营销没有万通人做得有声色,因而不被人注意。 冯仑说,“万通系”引人注目,与万通的历史、企业文化大有关系。不同于万科培养了一批职业经理人,万通培养了一批老板。
上一篇:张捷个人简历(资料简介及图片)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