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孙悟空首次霞举飞升,可菩提祖师认为那只是爬云,和筋斗云有何区别?其中有何启示?
祖师,悟空,菩提孙悟空首次霞举飞升,可菩提祖师认为那只是爬云,和筋斗云有何区别?其中有何启示?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孙悟空首次霞举飞升,可菩提祖师认为那只是爬云,和筋斗云有何区别?其中有何启示?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孙悟空首次霞举飞升,可菩提祖师认为只算爬云而已
孙悟空学成的七十二般变化之后,又练习练习霞举飞升。又称之为飞举之功。将身一纵,打了个连扯跟头离地有五六丈。踏云霞够有一顿饭时间。返复不是三四里远近。
落在祖师面前报告说,这就是飞举腾云了。
祖师笑着说,这算不上腾云,只能算爬云而已。自古有道,《神仙朝游北海暮苍梧》,像你这半日去不上三四里,爬云还算不上呢。
悟空问说,是什么为《朝游北海暮苍梧》?
祖师回答说,凡是腾云之辈早晨起自北海游过东海,南海,西海,复转苍梧,苍梧者,却是北海零陵的称谓。《将四海之外,一日都游遍,方才算腾云》。
悟空说,这个却难,却难。
祖师说道,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悟空听得此话叩头礼拜,开始说,师傅为人须为彻底,所幸舍个大慈悲,将这样腾云之法,传给我吧,决不忘恩。
菩提祖师说,就传你一个筋斗云吧。
悟空有施礼恳求,祖师却又传个口诀。念的口诀,念动真言,攥紧拳头将身一抖,跳将起来,一个筋头就是十万八千里。才称为霞举飞升。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是在《西游记》第二回里面的情节。
悟空在菩提祖师和众门人,面前表演“霞举飞升”,只见他将身一耸,打了个连扯跟头,跳离地仅五六丈,费一顿饭功夫,往返不上三里路。
看到后,菩提祖师哈哈大笑说“这个算不上腾云,只能是爬云,真的腾云可以一日之内游遍四海”。
在悟空原来的思维方式中,能飞起来就是“腾云驾雾”了,这是自身能力和境界的限制。一日之内遨游四海的腾云,无疑是很难。
菩提祖师特别点化他: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这句话其实也点明了“爬云和筋斗云的区别”:就在于是否用心,或者是否可以驾驭自己的心来专注于目的。
这个心就是你的心神、意念、意识。人的一个念头可以超越时空,比如说大家眼睛一闭想到法国的菲尔铁塔,即使十万八千里之遥远,也瞬间如同见到一般。
有一句成语“心猿意马”,说的就是人的意识如同猿猴一样的活泼,也如同野马一样的游离不定。
我们的工作生活中,很多人天天是在“爬云”,看起来很努力,很勤奋,实际是没有规划,松松散散,连滚带爬的走不出三里地。
这对我们有何启示?
所谓“相由心生”,“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个心,应该是自己的初心,一切以此为缘起,惟有有此心、用此心、专此心,才能驾驭自我生命的境域,成为自己生命的主人。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这是工作、学习生活和修行的公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区别很大,爬云,如同刚出生的小孩刚会爬,路都不会走呢。也就是说,道可道,非常道。筋斗云如同武术家返跟头(前空翻、后空翻)一样。如果一个刚会爬的婴儿和一个武术家在一起,就是这么大的差距。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众所周知,孙悟空一身的本领都是从打坐在斜月三星洞的须菩提祖师那里学来的。
作为孙行者的授业恩师,菩提祖师不仅教会猴子七十二变,传他筋斗云,授他长生不老之术,就连“孙悟空”这个姓名法号都是他取的。
论起来,悟空其实只是须菩提门下的一个小字辈弟子:“我门中有十二个字,分派起名到你乃第十辈之小徒矣。”
能把猴子调教成齐天大圣,须菩提真正是高深莫测。
其实小说作者在描述须菩提的诗里,已经交代了菩提祖师是一位精通佛、道、禅三教的全才,是整个西游世界中一等一的师尊级人物。可是奇怪得很,明明小说里提及其门下“弟子不计其数”,但其弟子中名气、实力别说和孙悟空一般,哪怕是跟猪八戒同水平的,也再难找出第二个来。
那么问题来了,大家同门学艺,人家孙悟空还是后来的小字辈,怎么就偏偏只有他入了法门、
仔细翻读《西游记》的一、二回,不难找到答案——从美猴王决定下山的那一刻起,就清楚地知道自己万里迢迢访仙问道最真切的需求。
说的是猴王虽然在花果山水帘洞天真享乐,但他却远虑有朝一日“年老血衰,暗中有阎王老子管着,一旦身亡,不得久住天人之内”。在通背猿猴的建议下,美猴王当即决定“明日就辞汝等下山,云游海角,远涉天涯,务必访此三者,学一个不老长生,常躲过阎君之难”。
在最真切的需求面前,孙悟空也经受住了菩提祖师的考验。
六七年后,菩提祖师打算传授孙悟空一些真本事。但得知师父要传授他的“术”“流”“静”“动”字门中之道都不能长生不老,悟空坚持只道“不学、不学”。还惹得菩提“咄的一声,跳下高台,手持戒尺,走上前,将悟空头上打了三下,倒背着手,走入里面,将中门关了,撇下大众而去”。
这时悟空师兄弟们的反应,却是浑浑噩噩!
——唬得那一班听讲的,人人惊惧,皆怨悟空道:“你这泼猴,十分无状!师父传你道法,如何不学,却与师父顶嘴?这番冲撞了他,不知几时才出来呵!”此时俱甚抱怨他,又鄙贱嫌恶他。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