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国考申论为什么取消大作文?
申论,命题,考生国考申论为什么取消大作文?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首先非常感谢在这里能为你解答这个问题,让我带领你们一起走进这个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
202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已经落下帷幕,通过整理数名考生所反馈的信息,并对比往年国考申论命题模式。最后总结发现,2020年的国考申论考试既保留了传统的考察形式,也出现了诸多新的变化。
其中,最大的不同在于取消了最后一道的大作文。据考生们反映,副省级以上的申论考试题聚焦“人才”,五道题中包括:分析给定资料为新时代青年创业提供哪些启示、拟定脱贫攻坚队下一步工作的主要任务及措施、写出调研报告的提纲、以“海纳百川 聚四方之才”为题,为S省省委人才发展局有关负责人撰写宣讲会上推介会讲话稿等内容。
往年的申论都会有一道“请撰写一篇以XX为主题的文章”,“一般都是开放性的,多以议论为主。省部级试卷要求1000到1200字,地市级试卷要求800到1000字。而今年的申论题,都是给出规定的情境,有针对性的写像发言稿、推荐材料、调研报告提纲等。这里对2020国考《申论》的命题趋势做一个分析:
一、“给定资料”部分的设计未出现大的变化
2020年国考申论两套试卷“给定资料”的设置未出现大的变化。其中,“材料类型”依然是案例性材料与理论性材料组合命制的模式;“材料字数”保持在6000字-7000字左右,与往年材料的字数差异不大。
二、“作答要求”部分的设计依然有规律可循
虽然很多考生反馈道:2020年的申论考试的命题上出现了不小的变化。但是,依然有规律可循的是:2020年国考申论两套试卷的“作答要求”部分,依然传承了往年设计五道题目的命题思路。同时,题目类型上也覆盖了“概括归纳”、“要素分析”、“解决问题”、“公文写作”几种题目类型,也曾是往年曾出现过的题目类型。回顾近三年的申论命题,每年都会针对于“词句理解类”题目进行考察。但是,根据考生考试结束后反馈的信息来看,2020年国考申论的命题,无论市地级试卷,还是副省级试卷均未涉及此类题目。
三、“词句分析”类的题目消失了
回顾近五年的申论命题,几乎每年都会针对于“词句分析”类题目进行考察。但是,根据考生考试结束后反馈的信息来看,2020年国考申论的命题,无论市地级试卷,还是副省级试卷均未涉及此类题目。
四、突出考察“解决问题”的能力
2020年国考申论的命题突出了对解决问题能力的考察,其中副省级试卷涉及两道题目、市地级试卷涉及了一道题目。回顾往年国考,此类型题目在2011年、2012年的考试中曾较频繁的出现过。但是,在2013年之后的国考申论命题中,此类题目出现的次数极为罕见。这一次“解决问题”类题目的重磅回归,成为了2020年申论考试最大变化之一。
五、传统的“文章写作”题目被舍弃
2020年国考申论最大的变化应是命题人对传统文章写作题目的舍弃。回顾2009年-2019年这十年的国考申论的命题,最后一道题目一定是“文章写作”已经成为了约定成俗的规矩。但是在2020年国考申论的命题中,出题人悄然打破了这一规律,传统的文章写作题目被舍弃,以“公文写作”取而代之。
六、突出考察“公文写作”的能力
2020年国考申论突出了对公文写作能力的考察,虽然公文写作也是近几年国考申论频繁考察的题型之一。但是,本次公文写作类题目的考察却呈现了以下特点。一是数量上占比高,副省级与市地级两套卷子,各出现了两道公文写作题目,占总题量的40%;二是分值上占比高,副省级试卷两道公文题目分别是25分、30分,市地级试卷两道公文题目分别是20分、30分,分别占两套试卷总分值的55%与50%;三是要求更全面,特别是答题字数上的要求比以往更多。两套试卷均出现了要求“800-1000字”的公文写作。
在以上的分享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都是个人的意见与建议,我希望我分享的这个问题的解答能够帮助到大家。
在这里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还望分享评论出来共同讨论这话题。
我最后在这里,祝大家每天开开心心工作快快乐乐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万事兴,年年发大财,生意兴隆,谢谢!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2020年国家公务员招录考试已经落下帷幕,140多万考生完成了人生中又一次重大考验。今年的国考最引人注目的是申论取消大作文,更变为对考生进行应用文体的考察。
华图教育公务员培训
专家李曼卿分析:“地市级考试命题聚焦于基层工作,省部级考试命题更侧重领导机关的宏观决策。简单说就是岗位职责干什么,命题就考什么。大部分的命题点都来源于我们的国家大事、发展战略、高精尖科技成果、百姓生活等方面,需要考生对政府工作实务有更细致的了解。”
从历年国考的侧重点,能够窥见国考选人标准也在与时俱进,总结起来可以用四个词:思想进步、视野开阔、能力合格、作风务实。
首要标准:思想进步。从今年的题目来看,十九大中关注的发展战略、国家脱贫攻坚工程的进展、时代楷模的精神、党内监督的推进······这些都成为了命题点,充分体现了国家公务员对于社会发展理念的认知与认同,对于当前一个时期的问题要关注,取得的成绩要坚持,要用一个积极的、发展的思想来看待新时代中国。
基本标准:能力合格。这应该是延续了一直以来的情况,不过今年的命题更加合理了一些,突出体现在申论考试 题目类型的变化,对于文章写作不再考查,而是置换到具体的工作场景中来考查写作能力,实现了写作专业能力和实务工作能力的融合,更加符合用人要求。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大部分公务员的工作更加贴近于做具体的实际工作,文字工作不是其主要能力项,做文字工作为主业的相关岗位通过公文写作加试来评定其专业合格程度,对公共科目的设置更符合大众岗位要求,这就符合做什么考什么基本原则,命题愈加科学合理。
性格标准:作风务实。性格特点也是是否适宜一类工作的一个方面,但是这种考查是一种隐形测试,通过对于题目场景的设置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引导来完成倾向测试,这就体现在了行测和申论命题的变革上。行测中,我们设置的题目大多都引自于山野林田,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比较相关,例如类比推理中的词都是一些像物必先腐∶而后虫生、路由器∶连接∶网络、建筑材料∶混凝土∶水泥、税前收入∶税后收入∶税金等,生活中常见的东西拿来考查,鼓励考生观察生活、思考生活,这其实就是隐性要求考生一切从生活实际出发,只有真心体会老百姓生活,以后才能为老百姓好好干活。在申论的题目中体现得更为明显,每一道题都是具体工作场景的再现,而且对于市地级和省部级的命题区分比较明显,各自的材料内容、题目事务、虚拟身份等都是对应岗位层次的,考生要把自己置身于虚拟的情境中才能做好题目,这就是要看哪个考生能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了,也就相应淘汰了一些“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学者型”考生,这就是务实的要求。
上一篇:请问各位车主,三缸车有一个缸不工作了会怎么样?是可以继续开还是直接不能开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