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金庸资料简介(个人简历及图片)
电视,香港,台湾金庸资料简介(个人简历及图片)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
金庸,本名查良镛,是新派武侠小说最杰出的代表作家,被普遍誉为武侠小说史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绝代宗师”和“泰山北斗”,更有金迷们尊称其为“金大侠”或“查大侠”。2009年6月25日加入中国作家协会,2009年9月8日,中国作协七届八次主席团会议上,通过了金庸当选中国作协名誉副主席的决议。,
金庸 - 概述
金庸(1924年3月10日―2018年10月30日),本名查良镛,生于浙江省嘉兴市海宁市,1948年移居香港。当代武侠小说作家、新闻学家、企业家、政治评论家、社会活动家,被誉为“香港四大才子”之一。 1944年,金庸考入重庆中央政治大学外交系。1946年秋,进入上海《大公报》任国际电讯翻译。1948年,毕业于上海东吴大学法学院,并被调往《大公报》香港分社 。1952年调入《新晚报》编辑副刊,并写出《绝代佳人》、《兰花花》等电影剧本。1959年,金庸等人于香港创办《明报》 。1985年起,历任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政治体制小组负责人之一,基本法咨询委员会执行委员会委员,以及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备委员会委员。1994年,受聘北京大学名誉教授 。2000年,获得大紫荆勋章。2007年,出任香港中文大学文学院荣誉教授 。2009年9月,被聘为中国作协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名誉副主席 ;同年荣获2008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 。2010年,获得剑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2018年10月30日,金庸在香港逝世,享年94岁。 入围感动中国2018候选人物。
金庸 - 简介
金庸,男,生于中国 浙江省 海宁县 袁花镇。1929年5月入读家乡海宁县袁花镇小学,先就读于浙江省嘉兴市第一中学(嘉兴一中),为写讽刺训导主任的文章被开除,转学去了衢州。1942年自浙江省衢州中学毕业,1944年考入中央政治大学外交系,1946年赴上海东吴法学院修习国际法课程。 自1955年的《书剑恩仇录》开始至1972年的《鹿鼎记》正式封笔,他共创作了十五部长、中、短篇小说。其作品内容丰富,情节跌宕起伏,有豪侠气概,有儿女柔肠,有奇招异法,凡此种种,引人入胜。曾被多次拍摄、制作成影视作品、电脑游戏,对当代青年的影响极其广泛。他也曾以林欢作笔名,为长城电影公司编写剧本,更曾合作导演过两部电影,也曾以姚馥兰为笔名撰写电影评论。 早年在香港 《大公报》、《新晚报》和长城电影公司任职。后创办香港《明报》、新加坡《新明日报》和马来西亚《新明日报》等,形成《明报》集团公司。查良镛先生五十年代中期起应报社之约,开始写作连载性的武侠小说。到七十年代初写完《鹿鼎记》而封笔,共完成了十五部。他曾用其中十四部书名的第一个字串在一起,编成“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的对联。 他的小说既继承了传统白话小说的语言风格,又对旧式武侠小说从思想内容到艺术手法作了全面的革新。这些作品以古代生活为题材,却体现出现代精神,同时富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因而赢得亿万读者的喜爱,达到雅俗共赏的境界。金庸不仅是杰出的小说大师,同时又是一位出色的社评家。他写有近两万篇社评、短评,切中时弊,笔锋雄健犀利,产生了很大影响,曾被人赞誉为“亚洲第一社评家”。金庸 - 写作生涯
金庸是香港著名的新闻工作者和社会活动家,也是中国著名的文学家和学者。金庸毕生从事新闻工作,是华人世界中卓有成就的报人。金庸早期曾在上海《大公报》、香港《大公报》和《新晚报》先后当过记者、翻译和编辑。
于1959年,他亲手创办了香港《明报》,之后又相继创办了《明报月刊》和《明报周刊》,并在新加坡创办了《新明日报》、在马来西亚创办了《新明日报》。
自1959年至1993年,金庸曾担任香港《明报》社长、董事长、名誉董事长。在此期间,金庸为《明报》撰写社评二十余年,出版有《香港的前途》等中英文政论集。为此,金庸于1981年获英国授以“英帝国官佐勋”衔(OBE),于1992年获法国总统授以"荣誉军团骑士勋衔"、奖励其对新闻事业、政治、评论、文学创作及文化交流的贡献。金庸于七十年代至八十年代,担任香港廉政专员公署市民咨询委员会召集人和香港法律改革委员会委员。
自1985年至今,他还历任中华人民共和国 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政治体制小组负责人之一,基本法咨询委员会执行委员会委员,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备委员会委员。金庸于2000年荣获香港特别行政区颁授最高荣誉大紫荆勋章。2001年国际天文学会以“金庸星”命名北京天文台发现的一颗小行星。
金庸 - 个人家事
著名诗人徐志摩是金庸的表兄,有人认为《书剑恩仇录》中陈家洛的形象是来自于金庸心中徐志摩的形象。金庸是琼瑶的远亲,金庸的堂妹为琼瑶的舅母。金庸堂兄弟查良鉴曾任中华民国法务部部长、中华民国最高法院院长,其弟查良钊,人在台湾。近代著名翻译家和诗人穆旦(原名查良铮)为金庸远房堂兄。金庸表哥蒋复璁曾任台湾故宫博物院院长(撰于《连城诀》后记)。台湾摇滚乐团樱桃帮主唱查查〈本名查家雯〉是金庸侄孙女。
金庸结过三次婚,第一任妻子叫杜治芬,因婚外情背离了他。第二任妻子叫朱玫,却是金庸生了婚外情,背离了她。金庸和朱玫是1956年5月1日结婚的,当时金庸还在《大公报》工作,用笔名林欢写着影评。夫妇二人在现在的坚尼地道二号租房居住,生下了他们的大儿子查传侠。能与亿万富豪金庸白头偕老的女子叫林乐怡(洋名阿May),即金庸的第三任也是现任妻子。她认识金庸时才16岁,比金庸小20多岁。他们俩是在北角丽池一间酒店里擦出爱的火花的。
金庸 - 笔名缘起
当年金庸与梁羽生订下武侠小说之约时,曾想过笔名的问题。后来决定把自己名字的“镛”字一分为二,成为“金庸”。这就成为了他的笔名。金庸先生也用过其他的笔名,例如用姚馥兰(英文“你的朋友[Your Friend]”音译)写影话,如用林欢这笔名写影话也写电影剧本,在读者中间也曾留下印象。但比起用金庸这笔名写武侠小说来,就远不如它的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金庸 - 荣誉奖项
金庸一生获颁荣衔甚多,其中包括:
英国政府OBE勋衔(1981年)、法国政府荣誉军团骑士勋衔(1992年)、法国文化部法国艺术及文学司令勋衔(2004年]);英国牛津大学、剑桥大学、新加坡东亚研究所荣誉院士;香港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公开大学、加拿大UBC大学名誉博士;日本创价大学、香港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浙江大学、广州中山大学、四川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杭州大学、苏州大学、清华大学等校名誉教授;浙江大学人文学院院长(非名誉或荣誉职位,见CCTV央视专访);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教授(终身制,非名誉或荣誉职位)、博士生导师;1998年,获香港市政局颁授的“文学创作终身成就奖”;获香港(及海外)文学艺术协会颁授“当代文豪金龙奖”,同获此奖的还有巴金和冰心。2000年,获香港政府颁赠的最高荣誉大紫荆勋章。2001年,国际天文学会将一颗由北京天文台发现的编号10930的小行星命名为“金庸”。2003年3月,位于澳门新马路的文化会馆开设金庸图书馆,金庸亲临开幕并任荣誉顾问,馆藏中国、英国、日本、泰国、印度尼西亚版金庸小说。2005年,剑桥大学授予金庸荣誉文学博士名衔,金庸随即以81岁高龄赴剑桥大学攻读历史学博士,预计两到三年完成学业。 2006年,於12月完成剑桥大学硕士论文《初唐皇位继承制度》(The imperial succession in early Tang China)。2005年10月,金庸先生以年事已高和想去剑桥大学进修研究为由,提出辞去浙大人文学院院长职务,学校曾再三恳留。不久前,金庸再次请辞,学校经过认真研究,尊重金先生意愿,同时恭请担任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名誉院长。授聘仪式于2007年月11月25日举行。
上一篇:张书玉资料简介(个人简历及图片)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