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洪学智资料简介(个人简历及图片)
巴顿,红军,金寨县洪学智资料简介(个人简历及图片)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洪学智将军始终关注家乡的教育事业。他每次回来,总是到家乡的学校看望广大师生,询问山区教育教学情况。1997年5月,洪学智看到家乡双河职高教学条件简陋后,积极协调,在他的亲切关怀下,全国政协委员、香港新恒基国际(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总裁高敬德先生捐资50万元,省政府拨款20万元,地方政府和社会各界筹资35万元,为双河职高建起一个集理化生实验室、微机室、图书馆、阅览室于一体的综合教学楼�D�D敬德楼,洪学智将军亲自挥毫题写楼名,并参加了揭牌仪式。全军乡是洪老战斗过的地方,也是红二十八军三年游击战争的战场。到上世纪90年代,全乡中小学仍是土墙瓦顶的危房。老将军看在眼里,急在心头。在他联系下,全国政协委员、香港天时公司董事长张勋贤先生慷慨捐助350万元,建起了全军乡勋贤中学和勋贤小学,近千名师生从此可以在花园式校园里探求知识。
人物评价
洪学智同志具有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胆略和卓越的军事、政治、后勤领导才能,对我军的军事工作、政治工作、后勤工作、教育工作、装备工作,均有重要建树。
他身经百战,多谋善断,具有很高的军事指挥艺术,指挥部队打了许多硬仗恶仗。他军政兼备,文武双全,具有丰富的政治工作经验,在政治工作中有许多新的创造。
他具有很强的创新和统筹能力,善于科学调配后勤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后勤保障效益。他不仅创造了抗美援朝战争我军后勤保障的宝贵经验,而且对新时期我军后勤现代化建设不断开拓创新作出了突出贡献。
所获荣誉
洪学智是中共第八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十一、十二届中央委员,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第一、五、七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七、八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一、二届国防委员会委员。
1955年和1988年两次被授予上将军衔。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
1953年7月底,停战协议刚签订,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举行隆重授勋仪式,授予洪学智一级自由独立勋章和一级国旗勋章。
亲属成员
夫人:张文(张熙泽[12] ),1919年生,1936年6月1日结婚。原中央军委副主席张万年上将赠送给张文老人的一幅题词:“女中豪杰,戎马一生。”
长女:洪醒华,1939年生,长征途中寄养,1951年找回。1967年吉林医科大学毕业。1984年,洪醒华成为402医院院长,任职到1992年。
次女:洪彦(小红)
三女:洪炜。
长子:洪虎,1940年6月生,曾任吉林省省长。
次子:洪豹,天津警备区副司令员、少将,2011年6月6日在北京逝世。
三子:洪晓狮
主要著作
《抗美援朝战争回忆》
《洪学智回忆录》
后世纪念
洪学智将军纪念碑
洪学智纪念碑座落于安徽省金寨县县城梅山镇金寨革命烈士陵园,占地面积840平方米,于2008年10月竣工,包括纪念碑、勋章站柱、纪念广场和长城墙,纪念碑庄重典雅,展示了这位两次被授予上将军衔的共和国领导人的光辉人生。
纪念洪学智诞辰100周年座谈会
2013年2月1日,纪念洪学智诞辰100周年座谈会在北京举行。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出席。全国政协副主席王刚主持座谈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范长龙指出,要继承发扬我党我军的
纪念洪学智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
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振奋精神,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为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而奋斗,为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作出应有贡献。座谈会上,中央党史研究室、全国政协办公厅、解放军总后勤部、安徽省有关负责先后发言。有关方面负责和洪学智亲属、生前好友等出席。
影视形象
其他相关
辽沈战役
1985年4月29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中央军委办公厅联合下发了(厅字【1985】139号)《关于修建辽沈战役纪念馆的批复》,同意在锦州修建辽沈战役纪念馆。
1986年4月8日,中共中央组织部、解放军总政治部发出《关于辽沈战役纪念馆建馆委员会组成人员的通知》,任命中央军委副秘书长兼总后勤部部长洪学智为辽沈战役纪念馆建馆委员会副主任,参与领导纪念馆新馆的建设。
1986年5月28日,洪学智同志对建馆工作提出了二点要求:一是经费预算要好好考虑,精打细算,不要超过太多。二是建筑要有民族特点,要有气魄。还指出要广泛搜集文物资料,馆里头要有东西,不然馆建完了,里头空空的就不好了。洪学智同志曾多次视察纪念馆,并捐赠了相关文物,为纪念馆新馆的成立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恢复军衔
1987年11月,洪学智与张爱萍、余秋里、杨得志四位将军被任命为军委副秘书长(杨尚昆为秘书长),参与军委领导工作。改革开放以来,为加强我军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恢复军衔制度被提到了议事日程。1965年5月22日,第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取消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衔制度的决定》,并于1965年6月1日开始实施。1980年3月,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提出要搞军衔制。经过反复征求意见与论证,1988年7月1日,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军衔条例》。
1988年9月14日,中央军委在北京举行了隆重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军官授衔仪式。军委主席邓小平在中南海怀仁堂给洪学智、刘华清、秦基伟、迟浩田、杨白冰、徐信、郭林祥、王诚汉、赵南起、李德生、张震、尤太忠、刘振华、向守志、万海峰、李耀文、王海等十七名高级军官授予上将军衔。1955年和1988年,洪学智两次被授予上将军衔,这在我军的历史上仅此一例,在国外也没有先例。在第二次授衔时,中央军委已经取消了元帅和大将的设置,上将成为新时期的最高军衔。在十七名上将中,洪学智名列第一,这反映了洪学智在军内的地位。曾有人问他对此事的看法,洪学智淡淡地说:“这主要是由中国特定的国情决定的,人的一生名利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为国家、为人民做了哪些贡献,干了哪些好事。”
1989年11月,洪学智从中央军委副秘书长的岗位上退下来。从1990年起,他先后当选为第七、八届全国政协副主席,1998年离休。从1953年起,洪学智先后七次回到家乡安徽金寨。每次回到家乡,洪学智都邀请儿时的伙伴相聚共餐,谈笑风生,其乐融融。他给父老乡亲们说:“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不要伸手向国家要这要那,国家还很穷,你们要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去改变家乡的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