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有人说黄家驹写的歌旋律好听又耐听,为什么这么多年,大部分人还是喜欢听,你同意吗?为什么?
家驹,的歌,乐队有人说黄家驹写的歌旋律好听又耐听,为什么这么多年,大部分人还是喜欢听,你同意吗?为什么?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有人说黄家驹写的歌旋律好听又耐听,为什么这么多年,大部分人还是喜欢听,你同意吗?为什么?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也是这么认为的!黄家驹是我学吉他后才认识的歌手!学习的第一首歌就是真的爱你,我相信很多学吉他的人和我是一样的经历!至今为止,学习吉他还是有很多老师喜欢用这首歌作为入门第一首歌教给自己的学生!从这方面讲也可以证明黄家驹歌曲的魅力!真心是又好听,又听不腻!为什么会这样,我个人理解为黄家驹本人对旋律的理解甚至说天赋已经到了最高的境界,他特别能感受到什么才是好听的旋律!所以好听的歌就会写出很多,当然像周杰伦,王力宏等等很多歌手也会有很多旋律好听的歌!问题就在于第二点,黄家驹的歌好听又能成为经典,百听不厌!而且不会被时间淘汰!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他的歌刚开始听只是好听,可是听的越多次,就会越好听!怎么听都听不够!至少我是这样的感觉!所以我的偶像歌手只有黄家驹!当然他还有很多经历,才会赋予歌曲灵魂!也正是因为他太优秀,连上帝都嫉妒!所以他早早离开我们,也许在另一个世界继续演唱着那些经典的歌!让我们一起为黄家驹祈福吧!他是真正伟大的音乐家![赞][赞][赞][赞]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可以说很多70-80后都是听着黄家驹的歌走过青葱岁月的。黄家驹生前没有做到因为一首歌、一件事而一夜成名,但他做到了一个真正的歌手,为我们留下了许多经典的歌曲。多少次冷眼的嘲笑,从没有放弃过心中的理想,他是靠自己努力一步步走来的。
黄家驹1962年出生于香港一个劳工家庭,一家七口挤在补刀三十平米的小单位。黄家驹从小热爱音乐,17岁时从隔壁邻居搬家那里捡来一把旧旧的吉他,于是就喜欢上了吉他,埋头苦练。大学期间认识了同样爱好的叶世荣,与他一起组办乐队,开始了他的音乐之旅。
黄家驹于博允中学毕业后,做过办公室助理、电视台布景员、推销员等。17岁时,黄家驹在邻居搬家的时候捡来了一把木吉他,这把木吉他是他的第一件乐器。一次他去参加地下乐队,遭到主吉他手的羞辱;这件事后,他开始勤练吉他[15] 。
20世纪80年代初期,黄家驹经人介绍认识了叶世荣,发觉彼此音乐兴趣相近,于是黄家驹、叶世荣联同两位朋友邓炜谦及李荣潮一起组成乐队作音乐交流,这支乐队也是Beyond的雏型
然而音乐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联系时经常被邻居投诉,还向银行贷过款举办演唱会,结果演唱会只坐了两派观众。
漫步beyond的人生路
beyond乐队初期是由黄家驹、叶世荣联合两位朋友 邓炜谦和李荣潮组建的
“beyond”这个词是负责弹奏主音吉他的邓炜谦取的,只是他没能陪乐队到最后,83年年底的时候他和李荣潮相继离队。
之后黄家驹的弟弟黄家强以及王欧文加入乐队,之后王欧文离开,陈时安加入并担任主音吉他手。
1985年陈时安离开乐队去了美国,乐队陷入困境,当时学设计的黄贯中临时救场担任了替补,最后黄贯中决定留在Beyond。
说出来也凑巧,黄贯中当时还是学生,学习的是平面设计,应叶世荣的邀请帮助Beyond乐队一次演唱会设计海报,正好beyond困境才加入的
1986年,刘志远以吉他手和键盘手的身份加入Beyond。beyond乐队第一次出现五人时期,但是1988年刘志远出国留学离开了乐队。
当时的香港做乐队很难,毕竟80-90年代是香港乐坛的鼎盛时期,彻头彻尾的地下乐队更难。乐队组建需要添置的乐器肯定不少,也不便宜,当时收入微薄,连他们练习的地方
那其实是一幢老式公寓里的一间民居,据说是叶世荣骗他老爸说要结婚而得来的,
被他们称为“二楼后座”。乐队练习创作的时候,因为太吵,几乎所有旺角的警察叔叔都来拜访过,可以说二楼后座是Beyond的音乐诞生地。日子虽苦,但能做自己喜欢的音乐,成员们都乐在其中。
感谢黄家驹将他和他的乐队带进了主流音乐圈,让我们认识了不一样的世界。让我们时至今日在奔向成长的路上依然习惯有beyond相伴。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有人说,黄家驹是因为死了才火的。这是何其荒谬的想法, 柯受良也死了,现在有几个会唱大哥的? 即便是张国荣这样的巨星离我们而去,除了倩女幽魂,现在的年轻人有几个会唱沉默是金的? 黄家驹的音乐厉害的地方就是时代不同了,仍然会和当下的年轻人产生一种共鸣,这种东西就是经典。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黄家驹歌的特点在于“励志、向往”,加上乐队均有些“痞”性的造型,和词曲的“寂寞空虚冷”的风格致使个性感十足,这就会“不自觉”的将粉丝分为两个层次,一波是背井离乡、寄人篱下在奋斗路上“摸着石头过河”的青年;一波是“社会”混混,借黄家驹的作品来“贴标签”,一面证实自己是出来“混”的,一面来强行拔高自己的规格。这是在90年代粉丝的真实写照,如今他的粉丝都长大了,成家的成家、立业的立业,这时依然喜欢听黄家驹的歌,从精神上说是对年少时青涩和懵懂的一种回味,和一如既往的为梦想而奋斗所坚持的“证明”。
由于社会的高速发展,每个人对生活品质的追求越来越高,就会存在激烈的竞争,过程中,各种“冷漠、残忍、绝情”等负面影响“愈演愈烈”,所以大家都开始怀念从前,怀念那个美好的“天真过往”,就会依靠电影或者音乐来“缅怀青春”,而黄家驹的歌曲正是那个年代的”清晰记忆”,所以他的歌至今都让人“爱不释手”;社会在变同时每个人也在变,谁都无资格来批评现在的社会,因为你也是“社会人”之一;想“洗礼灵魂”就用现代工具去“挖掘”曾今被“埋葬”的纯真!
上一篇:每次想起我妈,我总是不自觉地泪流满面,总觉得有很多遗憾和委屈,该怎么办?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