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陈景润资料简介(个人简历及图片)
哥德巴赫,数学,华罗庚陈景润资料简介(个人简历及图片)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陈景润 - 人物简介
这曾是一个举世震惊的奇迹:一位屈居于六平方米小屋的数学家,借一盏昏暗的煤油灯,伏在床板上,用一支笔,耗去了几麻袋的草稿纸,攻克了世界著名数学难题“哥德巴赫猜想”中的“1+2”,创造了距摘取这颗数论皇冠上的明珠“1+1”只是一步之遥的辉煌。创造这个奇迹的正是中国著名数学家陈景润。
陈景润(1933年5月22日~1996年3月19日),汉族,福建福州人。中国著名数学家,陈景润的生活(19张)厦门大学数学系毕业。1953年~1954年在北京四中任教,因口齿不清,被拒绝上讲台授课,只可批改作业。后被“停职回乡养病”,调回厦门大学任资料员,同时研究数论,对组合数学与现代经济管理、科学实验、尖端技术、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等问题也作了研究。1956年调入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1980年当选中科院物理学数学部委员(现在的院士)。
他研究哥德巴赫猜想和其他数论问题的成就,至今仍然在世界上遥遥领先,被称为哥德巴赫猜想第一人。
世界级的数学大师、美国学者安德烈・韦伊(André Weil)曾这样称赞他:“陈景润的每一项工作,都好像是在喜马拉雅山山巅上行走。”
历任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研究员、所学术委员会委员兼贵阳民族学院、河南大学、青岛大学、华中工学院、福建师范大学等校教授,国家科委数学学科组成员,《数学季刊》主编等职。
发表研究论文 25篇,并有《数学趣味谈》、《组合数学》等著作。
陈景润 - 生平
陈景润,1933年5月22日生于福建省福州市。福建福州人,中国著名数学家,厦门大学数学系毕业。
1938―1948年,先后在福州市三一小学、三元县小学、三元县立初中、福州市三一中学及英华中学就读。
1949年,他进入厦门大学数学系学习,1953年以优异成绩毕业,并被分配到北京市第四中学任教。
1954年,通过有关部门将陈景润调回厦门大学担任助教。经过钻研,陈景润对我国数学家华罗庚及苏联数学家И.М.维诺格拉多夫等人的专著及一些重要的数论方法有了了解,并引起了华罗庚教授的注意。
1957年,经华罗庚的推荐,陈景润被调到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任实习研究员。
1962年,任助理研究员,1977年升任研究员,1988年提升为一级研究员。
从1978年开始,他参加了培养硕士及博士研究生的工作。先后受聘担任贵州民族学院、河南大学、厦门大学、青岛大学、华中工学院、福建师范大学等校兼职教授。曾当选为第四、五、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并任《数学季刊》主编,国家科委数学小组成员及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1996年3月19日13时10分因患帕金森综合症长期住院,经抢救无效逝世,终年63岁。
陈景润 - 生活经历
学习
陈景润1933年5月22日生于福建闽侯。因家境贫寒,所以在学校常受到同学的欺负,他知道,只有好好学习,争口气,长大才能有出息,那时同学们就不敢欺负他。所以,他擦干眼泪,继续学习。此后,他再也没流过泪,把身心所受的痛苦,化为学习的动力,所以努力学习。在中、小学读书时,就对数学情有独钟。一有时间就演算习题,在学校里便成了个“小数学迷”。 成绩一直拔尖,终于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三元县立初级中学。
陈景润最感兴趣的是数学课,一本课本,只用两个星期就学完了。在学习的过程中,老师讲了一道有趣的古典数学题:“韩信点兵”和介绍了中国古代对数学贡献,说祖冲之对圆周率的研究成果早于西欧1000年,南宋秦九韶对“联合一次方程式”的解法,也比意大利数学家欧拉的解法早500多年。沈老师接着鼓励说:“我们不能停步,希望你们将来能创造出更大的奇迹,比如有个‘哥得巴赫猜想’,是数论中至今未解的难题,我们把它比做皇冠上的明珠,你们要把它摘下来!”课后,沈老师问陈景润有什么想法,陈景润地说:“我能行吗?”沈老师说:“你既然能自己解出‘韩信点兵’,将来就能摘取那颗明珠: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啊!”那一夜,陈景润失眠了,他立誓:长大无论成败如何,都要不惜一切地去努力!
挫折
而不幸的是1984年4月27日,陈景润在横过马路时,被一辆急驶而来的自行车撞倒,后脑着地,酿成意外的重伤。雪上加霜,身体本来就不大好的陈景润,受到了几乎致命的创伤。他从医院里出来,苍白的脸上,有时泛着让人忧郁的青灰色,不久,终于诱发了帕金森氏综合症。
为了使自己梦想成真,陈景润不顾自己的病,在那不足6平方米的斗室里,食不知味,夜不能眠,潜心钻研,光是计算的草纸就足足装了几麻袋。1957年,陈景润被调到中国科学院研究所工作,做为新的起点,他更加刻苦钻研。经过10多年的推算,在1965年5月,发表了他的论文《大偶数表示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2个素数的乘积之和》。论文的发表,受到世界数学界和著名数学家的高度重视和称赞。英国数学家哈伯斯坦和德国数学家黎希特把陈景润的论文写进数学书中,称为“陈氏定理”,可是这个世界数学领域的精英,在日常生活中却不知商品分类,有的商品名字都叫不出来,被称为“痴人”和“怪人”。
婚姻
徐迟的《哥德巴赫猜想》一文的发表,如旋风般震撼着人们的心灵,震撼着中外数学界。国内外评论说:“陈景润成了中国科学春天的一大盛景”。他被邀参加了全国科学大会,邓小平同志亲切地接见了他。当时陈景润身体不太好,小平同志关怀备至,会议结束后,陈景润被送入北京解放军309医院高干病房。他的到来,轰动了整个医院,院领导给予了盛情的接待,医生和护士无不崇敬这位世界上第一位数学圣人。1977年11月从武汉军区派到309医院进修的由昆,被同伴们拉去看中国这位名人,这真是缘分,过去陈景润连女人名字的边都不粘,连句话都不说的人,此次年近半百的陈景润见到由昆,眼睛一亮,亲切地和由昆打招呼,请她们进来坐下,话也多了。后来由昆被派到陈景润的病房当值班医生。这样,接触的机会多了,每次由昆一出现,陈景润都特别高兴。一天,陈景润关切地问由昆,家住在哪?有没有成家、有没有男朋友?由昆毫不设防,她便心直口快地说:“没有,没有,还早着呢。”以后,由昆也十分关心这位中国数学家,斗转星移,彼此产生了爱情,他们在组织的帮助下结婚了。从此这位被称为“痴人”和“怪人”的数字家陈景润有了一个温暖的家了。
陈景润 - 工作经历
1953年,陈景润毕业于厦门大学数学系,曾被留校,当了一名图书馆的资料员,除整理图书资料外,还担负着为数学系学生批改作业的工作,尽管时间紧张、工作繁忙,他仍然坚持不懈地钻研数学科学。陈景润对数学论有浓厚的兴趣,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系统地阅读了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有关数学的专著。陈景润为了能直接阅读外国资料,掌握最新信息,在继续学习英语的同时,又攻读了俄语、德语、法语、日语、意大利语和西班牙语。学习这些个国家语言对一个数学家来说已是一个惊人突破,但对陈景润来说只是万里长征迈出的第一步。
上一篇:郭士强资料简介(个人简历及图片)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